“周教授的去世,是我们儿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我们协和的损失,但他把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不留毫分给自己和家人的举动,给我们后辈晚生最后上了一堂庄严的人生教育课,他告诉我们,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奉献的开始。”——儿科新员工唐凌
2011年8月17日12点55分,原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我国现代儿科学的先驱和开拓者、尊敬的周华康教授不幸辞世,悲痛和哀悼笼罩着整个协和医院。
8月31日下午,北京协和医院召开周华康教授追思会。北京协和医院赵玉沛院长、姜玉新书记、陈杰副书记、儿科籍孝诚、赵时敏、鲍秀兰、董梅等老教授及同事们、周华康教授家属及媒体记者参加了追思会。
追思会在全体人员垂首默哀中开始,赵玉沛院长代表全体协和人对周华康教授表示深切缅怀,姜玉新书记介绍了周华康教授的生平事迹。
奠基中国儿科 重建协和儿科
周华康教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协和医学院后留校工作,在工作中他了解到国内儿科病人很多,非常需要儿科专业医生,于是决定到美国进修儿科。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儿科完成两年的学习后,周华康教授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国。于1949年创建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儿科,并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及儿科主任,成为我国儿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期,周华康教授即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的工作,并从50年代中期开始分别担任中华儿科杂志编委、副总编辑和总编辑。在工作期间,周教授将儿科学会逐渐发展壮大、设立了10个专业学组、促进了儿科各个专业的深入发展。
北京协和医院原儿科主任赵时敏教授在追思会上总结了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的六十二年发展历程,以及周华康教授在当年客观环境复杂的条件下,使几度关闭的儿科恢复重建,他以“赤诚报国之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全力以赴作出成绩”,使协和儿科有了今天的发展。
待病人如亲人 待同事如家人
1961年跟周华康教授同时回到协和重建儿科的籍孝诚教授把周教授比喻成暖水壶,外冷内热,甚至“没见过他和人开玩笑,一点不会客套”。但是如同周教授的研究生魏珉所说,周华康却是“最最认真,最最爱护病人”。
一个河北农家孩子曾因多发性神经炎引起呼吸肌麻痹,送进医院时,呼吸已经停止。那时,协和全院只有一台呼吸器。这位儿科主任立即动手,仅仅用了半个小时,就用胶皮囊制成了一个“土人工呼吸器”。这是一个太简陋的呼吸器,它需要大夫、护士换班捏,昼夜24小时不停,1分钟要捏30多次。周华康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轮换坚持着捏了30多天,才最终使几乎失去希望的孩子恢复了呼吸。
在参加“土改”期间,周华康教授在湖南诊治过两个癫痫病人,由于地方上没有他们用的药,回来后周教授一直不忘给他们买药、寄药,曾与周教授共事的王菊芬护士长、周教授的几位学生在追思会上都回忆起跟随周教授寄药的点滴往事,这一寄就是二十几年,从未间断过。
儿科一位护士的女儿需要做心脏手术,但是钱不够,周华康教授交给她一个存折说:“我最近要出差,我这个年龄,万一回不来,你尽管用这存折上的钱,还钱的事不着急。”后来,这孩子在周教授的资助下做了手术,现在生活良好。
当年医院没有房子,周华康教授的研究生张安代和女儿只能挤在集体宿舍的单人床上,周教授默默腾出自家客厅,让学生全家暂时住在他家渡过难关。周华康教授对人的真诚和热心从来不张扬,但人人对他心悦诚服,提起他无人不说好。
奉献毕生心智 尊成协和楷模
1949年以后,协和的儿科发展并不顺利,数次关闭而又重建,周华康的行医经历正与此重合。赵时敏教授曾经在文章中写道:“协和儿科成立60年以来的坎坷处境,数次关闭又重建过程中多方面的问题都消耗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他默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同时又奋力工作。”
周华康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亲临病床观察,对患儿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一直在教学一线从事医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并主编了多本儿科学教材和专业书籍。他对患儿的深情也倾注在科研事业中,主张科研项目要从患儿的需要出发。他对医教研工作的孜孜不倦深深影响着他的同事和学生。
周华康教授生活俭朴,他的学生魏珉、董梅回忆起老师退休后的一年,她们曾经与同事一起买了一件600多元的羊毛衫给老师送去,没想到,这个犟脾气的老人却怎么也不肯收下,非要他们退掉不可,因为“儿科的钱来之不易,花这么多钱给我买东西,我心中十分不安”,他事后专程致信给不明缘由的学生们解释道。
周华康教授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一个医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诠释了医生职业的平凡和伟大。在周教授追思会上,大家深切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从点滴小事中体悟他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把他身上体现的协和精神发扬光大。
儿科近两年增加了20多名新鲜血液,他们立志继承周华康教授的事业,无愧于协和人的称号。
“只要我们有愿望,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方向抗得住来自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诱惑,只要我们不怕吃苦肯付出肯努力,在最重要的 ,只要我们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自己的事业,像追求幸福一样不断追求事业进步,我相信我们会和前辈一样,成为道德高尚、医术过硬的好医生,成为有所作为的一代。”
“周华康教授,您安息吧!您开拓的中国儿科事业后继有人,您曾领导并奉献了毕生心血的协和儿科后继有人,请相信我们!”
追思会在老一辈教授向新员工赠授《周华康教授画册》中结束。
追思周华康教授 传承协和精神
时间:2011.09.15
字体:小大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