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2005年第5期《院报》内容(总第31期)
时间:2005.03.24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koujie

1、全国医院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刘谦院长传达卫生部相关会议精神


    本报讯(记者 林夕夕)3月4日上午,刘谦院长在院朝会上传达了卫生部关于《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为主题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和《2005年全国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会议精神。
    刘院长在传达《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为主题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精神时说,该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促进医院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端正办院方向;为医院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建立加强内涵建设的长效机制打下基础,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活动范围为全国各级各类医院。活动的工作目标和重点要求共五个方面、二十三条。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1动员部署阶段;2组织实施阶段,包括医院自查与改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指导、评价和监督、卫生部组织抽查;3总结阶段。
    刘院长传达说,该活动方案中提出的工作目标和重点要求有(五个方面、二十三条):
    一、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病人安全。
    依法执业,无超范围执业;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和护理管理制度等;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每百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对科室、医师用药情况进行监测监督;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加强特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管理;医疗事故发生件数、等级、责任程度及整改情况;危急重症抢救成功率;护理差错发生次数;单病种病死率;甲级病案率。
    二、提供人性化服务,方便病人就医。
    挂号、划价、收费等窗口等候时间;检验、心电图等检查项目出具结果时间;平均住院日;科室标识规范、清楚;便民服务措施;提供私密性良好的诊疗服务;向社会公开服务项目和承诺。
    三、转变服务态度,提供温馨、细心、爱心服务。
    自觉维护病人权利,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群众和社会对医疗服务满意度;建立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建立完善投诉接待制度,公布投诉电话;
    四、严格收费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
    严格管理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主动接受社会和病人的监督;及时、主动、如实公示单病种费用、单病种平均住院日。
    五、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行医德医风教育;严禁收受、索要“红包”; 严禁对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报告等特殊检查实行“开单提成”等办法,或与科室、个人收入挂钩。

2、我院首次举行中层干部公开竞聘会

   

    本报讯(记者 李丽娟)2005年3月9日下午,我院首次中层干部公开竞聘会在北配楼三层多功能厅举行。刘谦院长在讲话中指出,我院的干部管理要实现一个转变,即由职务管理向职责管理转变。要建立一个系统,即干部管理信息系统。要形成三个机制,即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干部监督激励机制。他强调,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事关全局,要把它纳入到医院重大发展的议事日程上来。
    竞聘会由鲁重美书记主持,共有19人参加了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发展处处长等七个岗位的竞聘,各位竞聘者分别登台演讲,阐述了他们对竞聘岗位的岗位职责、目标、任务、权限和对未来的工作设想。全体院领导、各职能处室正副处长、各科室、各党总支领导、工会干部评议小组成员等八十余人参加了竞聘会,并进行了最后投票。
    此次公开招聘在进行组织考察、会议讨论、任前公示等程序后,将于近日向全院公布招聘结果。

3、我院召开新一届教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本报讯(记者 寇杰)3月10日下午教育处在教学楼三层315教室组织召开了医院新一届教育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主要围绕近期临床教学工作通报、迎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临床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改进临床教学工作的建议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会上,教育处倪超处长就2004年工作总结和2005年工作计划做了发言并对教学工作进行了通报。与会委员本着关心协和教育,办好协和教育的目的,就会议议题展开了积极而热烈地讨论发言,提出了许多好的设想和建议。会议结束前本届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沈悌教授从教学思想,培养什么人;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营造协和气氛;师资问题要有规范化考核、监督、聘任制度;教师要实行淘汰制,解决教师编制问题;成立教学小组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刘谦院长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

4、简  讯

    本报讯(记者 王孟昭)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总编辑、哈佛大学内科学教授Jeffrey M.Drazen应中国医学论坛报和北京协和医院邀请于3月15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北配楼多功能厅进行了教学查房和讲座。Jeffrey教授讲课的题目为“哮喘药物治疗的药物遗传学”和“如何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投稿”,受到与会医师的好评。北京市各大医院呼吸科医师应邀参加了会议。

5、和谐社会 爱心家园 从我做起,爱心帮困基金倡议书


    近年来,我院职工特别是中青年同志罹患重大疾病的人数有所增加,他们中间有的是为医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有的是默默无闻、勤奋工作的医护工作者,他们都是我们协和大家庭的成员,是我们的兄弟姐妹。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些同志每月需要承担的自费药品高达几千元,这使失去健康的兄弟姐妹们及其家庭又一次因经济贫困陷入生活窘境,可谓是雪上加霜。病魔可以夺去生命和健康,但丝毫不能夺去协和人的真情友爱。为此工会向全院职工发起倡议:大家都伸出热情的双手,自愿捐款,每人每月5元起组成“爱心帮困基金”。我们将把这些基金用于因病导致生活困难的职工,为他们救急解困。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善举不分先后,让我们携起手来,敞开博爱的胸怀,弘扬“我为人人,人人爱我”的社会风尚,为形成协和医院温馨和谐大家庭的人文环境做贡献。 工会

6、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健康状况
           --北京协和医院与西站地区联合举办义诊咨询活动


    本报讯(记者 段文利)3月5日,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内、外、妇、口腔、神经、眼科等临床科室和护理学院的二十多名青年医护人员在北京西客站为4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义诊和健康咨询。
    此次接受义诊和健康咨询的对象主要为从全国各地来为西站地区服务的环卫工人和保安队员。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王迁、朱卫国等介绍说,在他们接待的人群中, 70%处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甚至患病,其中以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不适为主。协和医院外科徐海峰、梁乃新等还在保安人员中检出脊柱侧弯等,他们还给出了进一步诊治的建议。
    这次活动是由院团委和西站地区管委会联合举办的。担任我院社会监督员的西站地区管委会王荣秋主任对活动的开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协和青年还将由协和医院各科专家亲自撰写的《协和健康处方集》送到这些支援北京发展与建设的外地青年手中。活动组织者说,外来务工人员以他们热情优质的服务为首都建设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理当受到更多的关心。

7、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呼吸病学术峰会即将召开

       
    为了提高我国呼吸病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促进国际交流,推动呼吸病学专科的发展,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英国医学出版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呼吸病学术峰会(1st Peking Un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piratory Medicine)将于2005年5月13日~16日在北京召开。
    本次大会的名誉主席是罗慰慈教授;大会主席由钟南山、朱元珏、刘又宁、王辰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是王辰、蔡柏蔷教授;大会秘书长由蔡柏蔷、彭南燕负责。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医学专家作专题报告,会议以呼吸内科临床为重点,结合基础研究,就当前呼吸内科临床上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由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会推荐的世界著名呼吸病专家:Michael Polkey、Mark Woodhead、PMA Calverley、William MacNee 等教授将就呼吸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监护等热门话题作精彩发言。国内呼吸病学专家也将在大会上,就呼吸内科中的重点课题作有关专题报告,内容包括:支气管哮喘、肺癌的现代化疗、肺血栓栓塞的诊断、肺动脉高压、弥漫性肺实质疾病、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呼吸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等等。
    本次大会还将借此机会为呼吸内科专家、学者、临床医师和医药、医疗器械公司之间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本次大会的地点:华润饭店(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 35号,地铁1号线四惠东站出口处)。
    会议联系电话/传真:010-65105989; 010-65264921; E-mail: huxifenghui@126.com  联系人:高百红  刘蓉。(蔡柏蔷)


8、喜迎“三八”国际妇女节工会组织女职工系列活动 

   
    为庆祝“三八”妇女节,工会组织了全院女职工系列活动。
    3月4日工会组织召开了“让协和充满爱”为主题的女教授联欢会,200多名女教授兴致勃勃地欢聚一堂。院领导应邀到会同女教授们同台表演了节目。联欢会中还进行了抽奖。节目最后是团体拉歌比赛,会场分为五个方阵,轮流对歌。各方阵都团结一心,不甘落后,歌曲此起彼伏。联欢会在热烈祥和的气氛中结束。
    3月7日晚,“庆三八”舞会在多功能厅举行,现场乐队伴奏。大家伴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
    3月8日下午女子团体跳绳比赛在医院球场举行。大家沐浴在明媚的春光里,以锻炼身体来庆祝自己的节日。比赛结果,内科获团体冠军,破去年记录,内分泌科获第二名,外科获第三名。
    节日期间院工会还为女职工发放了慰问品。            工  会


9、在这里,我们迎接“起死回生”
             ——记协和医院急诊抢救室


本报记者 田丽源
    急诊抢救室是一个让人惊心动魄的地方!工作人员每天都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下工作,每个人的体力和脑力都在超负荷的运转。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不断的超越着极限,并尽量做到尽善尽美,才使得协和急诊科的声誉在同级医院里名列前茅。
    今年2月,急诊科刚搬家后的第一个月,真有点开门“红”的感觉。急救车一辆接一辆的来,抢救室里的11张抢救床总是被占的满满的,病人一个比一个重。有一天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的病人已达到9个,可重病人还是一个接一个的来。急救车的鸣笛声每一次响起,急救室的工作人员的心就为之一震,大家再一次鼓足勇气、打起精神来迎接又一个强而有力的挑战。每天抢救室抬进7到9个病人是很平常的事情,11张床位几乎每天都是满的,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5个病人,使本就有些拥挤的抢救室一下子变得寸步难行。医生和护士每做一项操作时都要越过重重阻碍,没有地方放注射泵的时候,护士们只能放在病人的床下,每次操作时必须弯腰把手伸到床下才能完成。由于空间小、时间紧迫,医生们只能跪在地上给病人气管插管。抢救病人时,医护人员被仪器碰撞常有发生,但他们都忍住疼痛继续工作。为了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陪同病人做CT、X-ray检查也是常有的事。
    病人多,病情危重,要保证优质的医疗和护理质量,就要付出二百分的努力。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医护人员都要在完成原有病人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还要准备接收新的病人。特别是晚上,医护人员少,但质量不能下降。因此,每晚他们都全神贯注、马不停蹄。
    在急诊科工作过的医护人员都知道,急诊科一直有一个优良传统,那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儿,尤其是在抢救室,协和的协作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治疗室、分诊台、观察室的医护人员相互“支援”配合,大家共同度过了一个个“热血奋战”的日日夜夜。
    记得,小时侯看《变形金刚》,拆开的时候,每个人都作到了独挡一面,而当把他们组合在一起,不但力量更加的强大,而且还能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急诊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这里我们满怀欣喜地迎接着一次又一次的“起死回生”。

10、多中心合作开展OSAHS诊断与治疗研究


    本报讯(记者 王剑)3月5日下午,我院耳鼻喉科召开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综合治疗体系建立和疗效评估研究”多中心交流会。据该课题组组长耳鼻喉科李五一教授介绍:目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国外报道的发病率为2-4%左右,我国没有这方面的流行病学资料;不仅老百姓对这种常见疾病没有充分的认识,就连医学界对这种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诊断标准,手术适应症,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方案等都没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因此导致国内各个层次、各种水平的医疗机构都在进行OSAHS的治疗,以至于公共汽车站,街头传单中都有这方面的广告,可想而知效果也就很难得到保证。
  协和医院该课题组将主要开展OSAHS在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上气道形态学和OSAHS的关系研究和OSAHS的综合治疗的研究。这项研究对今后统一OSAHS的诊断标准,规范治疗方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该课题是由我院耳鼻喉科和呼吸科牵头,北京同仁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辽宁省金秋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参与的多中心研究,资助总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倪道凤教授担任首席顾问,李五一教授、肖毅教授任组长,结题时间为2006年底。
    会上,倪道凤主任介绍了这次耳鼻喉科涉及的“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共三项,分布在耳、鼻和咽喉组。我院耳鼻喉科牵头一项,参加两项。呼吸科肖毅主任作为课题组长之一主要承担流行病学研究,他就流行病学调查表的设计向各位专家做了详尽的解释和说明,并广泛听取专家对设计表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建议。黄席珍教授认为,对这项研究要重视功能因素尤其是呼吸调节功能在OSAHS中的作用,同时在研究综合治疗前要充分的复习国内外文献。
    沈阳军区总医院李树华教授和我院口腔科周炼医师就上气道影像学研究情况向大家做了介绍,中山大学附一院耳鼻咽喉科文卫平主任、同仁医院咽喉头颈外科叶金英主任、辽宁省金秋医院暴继敏院长、温州医学院张秀华院长就流行病学研究和综合治疗方面分别做了各自的分析。最后与会专家表示一定加强协作,为我国OSAHS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11、北京协和在国内首家通过测定酶活性诊断罕见的Fabry病困扰患儿六年的疼痛病因查清


    本报讯(记者 李正红)日前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内首家通过测定酶活性诊断了一例Fabry 病。6年来导致患儿双手、双足疼痛难忍的“元凶”终于被“抓获”。
    这位十三岁的男性患儿双足底、双手掌反复疼痛已经6年,皮肤表面无任何异常。首次发病是在1998年,当时父母观察到天气变化、感冒及长时间步行都会诱发他双足底灼烧样痛,疼痛时无法站立、行走困难,严重的时候每周可发作2至3次。疼痛逐渐延及小腿后侧,近两年来大腿内后侧、双手掌也开始灼痛。患儿从10岁开始就因疼痛无法上体育课,经常耽误上课导致成绩较差。6年来在家长带领下辗转求治于数十家医院,花费巨大,但始终未得到确诊,有的医生甚至还怀疑他是否真的疼痛。
    今年二月,患儿住进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病房,起初各项检查均正常,但在与患儿母亲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医生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原来患儿母亲年轻时也出现过类似症状,但程度较轻,20岁后未再复发。孟岩、庄太凤等医生马上想到可能是一种遗传性疾病----Fabry 病(性连锁隐性遗传性溶酶体a-半乳糖苷酶缺乏性疾病)。马上查患儿a-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不出所料,酶活性非常低,符合Fabry 病的诊断。原来,溶酶体a-半乳糖苷酶能够从神经酰胺三己糖苷末端分离半乳糖,这种酶的缺乏就会使神经酰胺三己糖苷聚集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节、心脏、肾脏而使病人产生疼痛症状。
    溶酶体a-半乳糖苷酶缺乏病是伴性遗传,存在于X染色体上。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中有一条异常,所以她有一半的正常的酶活性。母亲异常的X染色体正好遗传给儿子,这就使患儿a-半乳糖苷酶完全缺乏而发病。至此折磨了全家人六年、经历过数家医院、数十位医生而未能诊断的疑难杂症在协和得以诊断。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魏珉教授介绍说,协和医院儿科与医科院基础所之间多年来合作,共同致力于遗传性疾病诊断与治疗研究,为该类遗传疾病的快速诊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协和医院已为该母子俩联系进行基因检查,并联系国外公司尽力给予其免费的酶替代治疗,使得患儿可早日脱开疼痛的折磨。
                               
12、刘大为教授被授予美国危重病学院委员


    本报讯(记者 柴文昭)2005年1月16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举行的美国危重病学院第十六届评议/授予新委员会上,我院加强医疗科主任刘大为教授当选为美国危重病学院委员。
    美国危重病学院成立于1988年。该学院以美国危重病医学会为基础,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学术组织,在学术上具有主导地位。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创建促进危重病医学领域共同实践发展的论坛,制定各种指南和实践指导,创立在危重病实践方面提供咨询的专家群体,以及奖励在该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美国危重病学院委员入选条件非常严格。只有在危重病领域的临床实践、科学研究、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均具有突出贡献人员,在通过层层筛选和评审后才会被授予FCCM称号。
    由于刘大为教授在我国危重病医学的实践和发展中的贡献,在2005年1月被美国危重病医学院授予FCCM称号。这是协和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13、本报讯(记者 刘雁斌)根据卫生部卫规财发(2004)468号和医科院医科条财发(2005)18号的文件精神,北京协和医院申报的六个2004-2006年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经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终审专家组评审、领导小组审批,准予立项。
    为保证项目的实施,卫生部要求各单位要及时将配套经费拨付到位,在卫生部项目经费未全部拨付前,项目所需关键性设备的购置经费先由单位垫付。我院积极落实配套资金,日前已从医务处管理下的专项“临床医疗资金”中支付配套资金315万元。


项目名称                 负责人   申请金额  评估金额  部拨金额  配套金额
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      赵玉沛     184万元    150万元    100万元    50万元
及术后化疗个体化策略

胰腺癌高危模型的再评估      钱家鸣     250万元    160万元    110万元    50万元
(社区)与蛋白组学及甲基化
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      张奉春     150万元    120万元     85万元    35万元
及基础研究

中国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      李太生     200万元    150万元    100万元    50万元
治疗和免疫重建研究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协和(PUMC)  邱贵兴     280万元    230万元    140万元    90万元
分型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90万元心脑血管疾病和        金征宇     136万元    130万元     90万元    40万元
主要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筛查
评估与早期微创治疗

合    计                              1200万元    940万元    625万元    315万元

14、护理也需要会诊


护理部  张晓静  陶鑫
    在医院提到“会诊”一词,大家都会理解成为医生为帮助解决患者的疑难问题而进行的多学科间的医疗协作,而事实护理工作中也有“会诊”。
  近些年来,为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在我院护理部的倡导下,全院范围的护理会诊已悄然开展并形成了一种制度。在临床中,我院各科的护士们能够娴熟的为病人实施各种护理服务,一些较专业的业务技术操作通过护理会诊的桥梁使不同科室的护士发挥专长,相互合作,及时解决护理当中的难题。2004年全院护理会诊共316人次,开展了如儿科护理、基本外科造口护理、神经外科康复护理、感染内科艾滋病防护等多项会诊内容,为患者提供了满意的服务。
    儿科一直承担着协助和指导各科室住院婴幼儿的静脉输液、取血等护理工作,仅去年一年会诊达100多人次。不但负责放置小儿静脉留置针,而且指导观察输液患儿的病情变化。由于小儿血管细滑,不易固定;有些小儿营养较好,四肢像藕节一样可爱,但血管却根本看不到;有些小儿头皮颜色与静脉颜色相同;有些小儿头皮下脂肪较厚。另外小儿自制力差,输液时不停的哭闹躁动;再加上亲属对小儿的呵护有加,焦急期望而且众目睽睽,这些都使小儿穿刺增加了难度。但是儿科护士凭着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了各科室小儿治疗的顺利进行。在紧急需要时,儿科护士随叫随到,毫无怨言。
    在护理中,往往会遇到患者出现各种皮肤护理问题,临床护理需求较大。如非手术科室也会遇到有造口的患者,时常会有院外带来的难以护理的皮肤深层压伤以及危重症病人不可避免的皮肤压伤等等,造口师运用专业护理技术协助指导护士解决患者的各种皮肤疑难护理问题,如慢性伤口、瘘管、失禁、压疮、足部溃疡等。我院在国内率先开展造口师专科护理会诊,专科技术及护理会诊模式与国际接轨。2003年及2004年全院会诊128例,194人次,伤口病人75人,造口病人138人,取得良好护理效果。
    神经内科不仅为本科室的病人康复提供周到的服务,对特需医疗科及中医科等科室的病人通过指导病人和家属,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神经功能训练,促进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为病人出院后顺利康复打下基础。2004年神经内科进行护理会诊并对病人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达146人次。在临床中遇到HIV阳性的病人,护理过程当中有疑难问题产生时,感染内科的护士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从护理要点、职业暴露防护要求等给予认真全面的指导,2004年会诊3人次。
    护理部在全院开展护理会诊工作以来,护理部质控组建立了完善的会诊记录单,进行跟踪监控。护理部定期对护理会诊进行总结,年终对积极进行会诊并出色完成工作的科室给予表彰及奖励。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全院护士共同努力,不断促进护理会诊工作的开展,使护理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和持续改进。

15、为什么要拒绝烧烤类食品?
本报记者 刘燕萍

    明火烧烤,特别是露天烧烤,主要是以各种动物性食品为原料制作,还要辅以各种调味料,口味浓重,这种烹调方式始于蛮荒年代,非常原始,但是对享受着现代化生活的人们仍然极具诱惑力。
    这样的食品,其营养价值究竟怎样姑且不谈,单就安全性而言已是备受质疑,有人甚至认为烧烤类食品位居垃圾食品之首,其危害超过了膨化食品、油炸食品或腌渍食物。
    从食品的安全性角度看来,烧烤类食物可谓五毒俱全。
    其一,如果肉质中间没有充分烤熟,可能残余致病菌;
    其二,生料加工、储藏过程容易受到污染,而浓厚的味道使质地的变化不易察觉;
    其三,直接燃烧的油脂中含有苯并荜,这是极强的一种致癌物;
    其四,调味料中含有大量的味精,经烧烤形成焦谷氨酸钠,自然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好处;
    其五,经明火直接加工,食材表面的焦糊肉质会含有烃类致癌物质。
    那么,单纯从营养角度考察烧烤类食物的结论又如何呢?人们到底值不值得冒那么大的风险选择它们呢?
    其一,各种动物性原料含有较丰富的脂肪,经过烧烤,可以减少脂肪的含量,并且,以这样的方法烹制食物不需要额外添加烹调油,所以,有人认为吃烧烤有助于限制脂肪摄入;
    其二,经过烧烤,食物的性质偏向燥热,加之伴随使用的多种调味品,如孜然、胡椒、辣椒等都属于热性食材,很是辛辣刺激,会大大刺激胃肠道蠕动及消化液的分泌,有可能损伤消化道粘膜,还会影响体质的平衡,令人‘上火’;
    其三,吃烧烤讲求不辣、不咸不过瘾,而大量摄入食盐,自然伴随大量饮水,会增加心肾负担;
    其四,吃烧烤往往是以肉食为主,难以保持主副食搭配、荤素搭配的膳食结构,远离健康饮食的要求。
    杂陈烧烤类食物的好与坏,结论不难得出,无论从营养学角度,还是从食品安全角度看,烧烤类食物都不可取,当然,如果你实在迷恋它的香味,也要尽可能地减少进食的频率和量哦。

16、防范无处不在的铅


    目前,人们对于环境中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关注,铅中毒就是其中较重要的一个问题。
    铅与铁和钙一样,都是一种金属元素。但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却是截然不同的。钙和铁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而铅则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如果铅在人体内的含量超过一定的值,就会导致铅中毒的发生。
    铅中毒对于人们的身体具有多方面的损害,铅是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入侵的铅伤害大脑,造成智商下降。此外,铅中毒还会表现为贫血、失眠、记忆力下降、学习能力下降等。过量的铅最终沉积在骨骼中,可导致骨骼变脆,易发生骨折。对于儿童来说,高血铅的孩子身材矮小的可能性增大。一般来说,儿童的血铅每上升10个单位,身高比同龄孩子要低1-3厘米。
    一、无处不在的铅
    铅的用途非常广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铅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较常见的有以下几方面:
    1)被含铅烟尘污染的大气
    包括在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逸出的铅烟尘、工业和生活燃煤及汽车尾气等。燃煤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铅,可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铅尘。
    2)被铅污染的饮用水及食用动植物
    含铅作业排放的工业废水进入河道可污染民用水源。含铅烟尘在大气中平均滞留时间为10天,最终沉淀下来可污染土壤及水源,进而污染农作物,食品在加工、储存和包装过程中也会被污染。
    食物在加工烹调过程中要使用炊具或机器,也时常加入一些添加剂,这些物品里可能含有铅。
    如金属罐装食物的铅焊可能是铅的一个来源。
    厨房用具如搪瓷、陶瓷食具上的釉彩及金属炊具在与酸性食物长时间接触时可能会有铅的溶出。
    酒精性饮料能将含铅容器如铅水晶玻璃酒瓶或含铅的金属酒杯中的铅浸析出来,也是日常生活中食品铅污染的来源。我国很多地方有用锡器盛酒的习惯,有些锡器中含有铅,应引起注意。
    还有,加铅作稳定剂的塑料制品也是一个铅的一个来源。
    4)钙补剂
    药用钙的来源大体上有以下两种途径:a)化学钙,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b)生物钙,如蛋壳钙、骨骼钙、牡蛎壳钙等。来源于生物体的钙可能在生长及沉积过程中被重金属污染。曾经在市场上热卖的由动物骨制成的“**壮骨粉”就由于铅严重超标而销声匿迹。   
    5)室内环境及生活用品
    室内环境包括室内空气、室内装修装饰、墙壁、地面及家具的油漆等。生活用品有牙膏皮、报纸、杂志、含漆的玩具及日用品等都可能是潜在的铅污染源。
    6)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
    吸烟及被动吸烟、饮酒等都是高血铅的相关因素。此外,营养因素对于血铅也有影响。 
    总的来说,低水平铅暴露有以下特点:
    1)两个广泛:一是污染的来源广泛,几乎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涉及的人群广泛,几乎囊括了所以人群。
    2)两个被忽视:一是铅接触的过程易被忽视,人们往往于不知不觉中就摄入了过多的铅,以致于出现中毒症状后由于没有明显的铅接触史而被误诊。二是对于轻度铅中毒者来讲,由于中毒症状轻微,不容易被发现,结果造成长期慢性中毒,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
    二、全民动员积极防范
    如果我们对此有足够重视的话,低水平铅中毒还是可以预防的。据报道,美国从70年代起就采取措施降低日常环境中的铅水平,如禁止在生活用的油漆及汽油中加铅,禁止在居民住房自来水管道安装时使用含铅焊料等。美国FDA也作出了很大努力以降低国民膳食的铅暴露。通过数十年的努力,使美国人血铅水平明显下降。
    近年来,我国对这些问题也开始有所重视,并正在采取相应措施,开始在大城市中禁止使用含铅汽油以及对水和大气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等,都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少铅的摄取。
    同时,我们也要从自身做起,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也可以帮助我们把“铅魔”挡在体外:
    1.勤洗手:手上所沾上的各种灰尘可能含有铅。2.散步要找空气清新的地方。 3.家中要勤打扫:不要让食品和用具上落满灰尘。4.勤剪指甲:指甲缝是容易藏匿铅尘的部位。5.家庭装修应使用无铅或低铅的环保材料。6.不要使用劣质的陶瓷餐具:对于里面有花的餐具更应加以注意。7.应定时进餐:空腹时铅吸收会成倍增加。8.多选含钙、铁、锌丰富的食物:钙铁锌对铅的吸收起拮抗作用,从而减少铅吸收。9.多吃优质蛋白食物:蛋白质可与铅结合成可溶性络合物促进铅从尿中排出。10.高纤维食物:纤维可阻碍金属离子的吸收,但应注意过高纤维同时也会阻碍无机盐及一些有益的微量元素吸收。11.不要吃太多的油脂:油脂可加速有机铅的吸收。12.不要吃含铅高的食品:如黄丹粉制作的松花蛋及压力炉制作的爆米花。
    通过社会和个人的努力,我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铅的摄入。但是,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含铅制品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应引起更多的重视。

17、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是由我国已故著名呼吸病学专家朱贵卿教授创建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专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呼吸科专业科室之一,是我国一流的呼吸科学临床和研究中心及呼吸疑难病诊治中心,拥有众多的我国呼吸专业的老前辈或知名教授。朱贵卿教授、罗慰慈教授、朱元珏教授、黄席珍教授、林耀广教授、李龙云教授、蔡柏薔和陆慰萱教授等都曾或正在这里执教和工作。目前是国家教委批准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有博士研究生导师 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 人;此外,当前还承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 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医院的进修医师。科内设有肺癌诊疗中心、哮喘和COPD诊疗中心、睡眠呼吸疾患诊疗中心等。
    呼吸科现有在职人员3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 17人、研究员 1人、副研究员1人、技术员5人。中青年医生具有博士学位的19人。目前科内主治医师以上的大夫都曾出国深造过。呼吸科拥有一个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罗慰慈教授、朱元珏教授曾经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主任委员;黄席珍教授曾担任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林耀广教授曾为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常委;蔡柏蔷教授现为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委员;许文兵教授为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青年委员;肖毅副教授目前为亚洲睡眠研究会TREASURER、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肖毅副教授和韩江娜副研究员分别为国外医学呼吸分册编委。
   科内设有8个学组,分别为间质病、肺癌、哮喘、COPD、肺功能、血气、睡眠、血管病、重症监护、感染、呼吸生理心理学组。
    本院呼吸内科在国内首先报道一系列的疑难病或少见疾病;或率先对某类疾病进行临床研究。如:结节病、急性间质性肺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肺化学感受器瘤、呼吸道淀粉样变、肝肺综合征、CROW-FUKASE综合征、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肺血栓栓塞、肺泡蛋白沉着症、肺癌的误诊分析、肺癌的肺外表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通气综合征等。
    呼吸内科的普通病房现在有病床78张,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配备监护病床6张。目前呼吸内科病房每年收治住院病人1000多人次,年门诊量达50000多人次。
    呼吸内科现有8个实验室和中心:肺功能实验室、血气分析实验室、支气管镜室、细胞学实验室、基础研究实验室、睡眠呼吸诊疗中心、肺癌诊疗中心和慢阻肺和哮喘诊疗中心。
   呼吸内科现有国家级和和市级在研科研项目11项,包括(1)肺梗塞的规范性诊断和治疗的研究,2003-2005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75万(陆慰宣教授与院外合作) (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治疗体系的建立,2004-2006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00万(肖毅副教授与我院耳鼻喉科合作) (3)肺癌早期筛查研究,2003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8万(李龙云教授与院外合作)(4)SAMD7和干扰素对肺的肌成纤维细胞转型及凋亡的作用研究, 2003-2005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5万(朱元珏教授) (5)肺癌早期筛查研究6万(李龙云教授与院外合作) (6)G蛋白藕联受体络氨酸的硫化修饰及抑制剂对治疗气道炎症的意义, 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万(高金明副教授) (7)哮喘病人非特异性抗原淋巴细胞克隆性和受体特异性研究, 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 万(郭子健研究员) (8)提高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断和治疗研究,2003-2003北京首发基金联合攻关 60万(徐作军副教授) (9)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与预防分析, 2003-2004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4万(徐作军副教授) (10)SARS的临床研究, 2003-北京市科委20万(徐作军副教授) (11)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北京首发基金(蔡柏蔷教授与外院合作)。
    目前主要科研项目及内容有: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和肺血管炎的临床研究,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及药物治疗,哮喘基因研究和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睡眠呼吸疾病的研究,哮喘和 COPD的发病新机理等。科内有浓厚的学术空气,目前每周二下午全科查房,周五下午为胸片讨论会,不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每年举办呼吸内科进展高级学习班。主持或参加国内、国际学术活动,每年在国际学术刊物、国内核心期刊或国内重大学术会议上发表和宣读的学术论文约60-70篇,近年来主编学术著作13部。
   近五年来,呼吸内科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 项,省部级科技奖 7 项。获奖项目有:“慢性间质疾病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断研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与诊治研究”、“现代呼吸病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临床研究”等。
近年来已完成的研究课题:
     1.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九五攻关课题)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九五攻关课题)
 3.改良Saccomanno 法用于肺癌患者痰标本处理
 4.嗜睡症的诊断和治疗
 5.经鼻无创通气临床推广应用
 6.睡眠呼吸障碍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
 7.日达仙对哮喘病人Th1、Th2平衡的影响
 8.吸入类固醇激素作为常规疗法早期支气管哮喘-国际性研究项目
 9. CXC趋化因子在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近年来获得成果奖9项:
 (1) 199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内科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2)199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呼吸病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3)1995年,慢性肺间质病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断研究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4)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与诊断的研究1992年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5)1995年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的临床应用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成果一等奖;
 (6) 1997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季节其推广应用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7)1998年获呼吸学者伟康奖学金;
 (8)参加呼吸衰竭与临床编写获北京市政府二等奖;CPAP治疗OSAS十二年追踪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成果三等奖;
 (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评估电脑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北京协和医院三等奖)。
临床科研项目的特色
    1.慢性肺间质病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的研究
    慢性肺间质病的实验研究联系临床实际,如自实验动物取得的组织,应用于人体标本,如细胞因子PDGF,JGF-1,TGFв等在胸部活检肺标本中加以印证,并从而探讨可能的干预措施。学术地位:国内开展本科题的单位不多,在密切联系实际上较为领先,如首先报道了AIP,NSIP。作用和意义:本疾病的诊断十分困难,实验室研究取得的认识有望应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有助于患者症状的减轻,改善预后。具有社会效益。今年已得到“首都发展基金”资助。
    2. 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肺癌已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的危害人民的健康,如能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明显提高肺癌病人的治愈率,肺癌发生具有明显的癌前期病变,早期癌及浸润性癌多阶段性,寻找检测指标,控制这一过程的手段及方法呼吸内科从相关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改变,探讨有关的生物学指标,建立敏感检测方法,及有关基因的改变,以指导临床及发现高危人群,为肺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探索可行性之路。因此本研究方向具有临床实用性,并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的工作有:先后承担了1997-2000年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科研题目,作为主要参加者,该项目由国家科技部支持。1998-2002 承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的“973”科研项目-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基础性研究。
     3. 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研究
    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组以气道阻塞为特征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危害人民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防治COPD病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症状,阻止和延缓COPD演变成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也成为治疗方面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呼吸内科完成哮喘和COPD的 “九五攻关课题"。参加多项国际临床药理研究项目,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文。
    4.睡眠呼吸障碍的综合临床研究


    在国内首先开展睡眠呼吸障碍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至尽已有20年历史,完成夜间呼吸睡眠监测 20000例(每年监测1300例)。在呼吸内科学术界处于领先地位。研究工作曾获中国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工作也曾得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协作和帮助,经费曾得到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香港卢观全教育基金、冶金工业部、中国包装总公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八五”项目的支持。2004年与我院耳鼻喉科合作申请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00万。研究工作几乎涉及所有领域(1)监测技术方面(2)治疗方面(3)影像学方面(4)与内分泌疾病的关系 (5)与心脏血管疾病的关系:(6)基础研究方面:(7)手术治疗;(8)与肾脏疾病的关系:(9)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10)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11)正颌外科及其头颈外科等。
   5.高通气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
    呼吸内科在国内首先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正与比利时进行科研方面的合作,深入实验室方面的研究领域,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6.肺血栓栓塞的研究
    肺栓塞是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已经成为国际性医疗保健问题。过去由于漏诊、误诊率高,使得该病被认为是少见病,而近几年随着大家诊断意识的提高,该病的检出率显著提高。我院参加了“十五”攻关项目“肺栓塞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研究”的研究工作。               

呼吸内科副主任肖毅副教授

呼吸内科副主任徐作军副教授

 

   近年来出版的书籍
1.林耀广  系统性疾病和肺  1995年  中国协和医大出版社
2.罗慰慈  现代呼吸病学  1997年  人民军医出版社
3.罗慰慈  协和医学词典  1998年  中国协和医大出版社
4.朱元珏  呼吸内科临床与进展  1996年  中国协和医大出版社
5.朱元珏  现代内科学  1995年  中国医药出版社
6.罗慰慈  中华内科学  1999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
7.蔡柏蔷  呼吸内科主治医师410问  1998年  中国协和医大出版社
8.蔡柏蔷  21世纪医师丛书呼吸内科分册  2000年  中国协和医大出版社
9.朱元珏  呼吸病学  2003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
10.蔡柏蔷  协和呼吸病学  2004年  中国协和医大出版社
11.蔡柏蔷  协和呼吸病诊疗常规  2004  人民卫生出版社
12.陆慰宣  呼吸疾病诊断与治疗评析  2004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3.林耀广  现代哮喘病学  2004  中国协和医大出版社           呼吸内科
                                 

19、我院园满完成“两会”医疗保健任务


    春回大地、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胜利召开。我院再次承担了“两会”港澳代表和委员的医疗保健工作,选派了特需医疗部王子时教授、神经科彭斌大夫、外科护士王磊,以及内科护士余冬梅承担了“政协”贵宾楼驻地的医疗组工作。参加“人大”北京饭店驻地医疗组工作的有心内科田庄大夫、免疫内科苏金梅大夫、护士李冬竹和司机郭发生。在人员少、任务重、工作时间长等情况下,他们配合默契,以精湛的医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服务热情周到,2周来每天工作十余小时,经常到夜里12点以后才休息。共巡诊800余人次,接诊近400人次。圆满完成了港澳与会代表、委员及工作人员的医疗保健任务,赢得了“两会”代表和委员以及工作人员的信任和高度赞扬。他们在感谢信中写到,协和医院医疗组工作人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每天夜以继日,尽职尽责、热情地为代表和委员服务,体现了白衣天使的风貌,为保证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协和医院赢得了荣誉。
    会议期间,鲁重美书记等领导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看望了医疗点的医护人员,大家深受鼓舞、倍感亲切。我院各个科室积极支持和配合保健处工作,对两会代表和委员的医疗保健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特需医疗部特为两会代表和委员到医院就医开设了绿色通道,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一条龙”服务。我院高干门急诊两会期间共接待与会代表和委员达292人次、住院2人次,并承担了“两会”港澳代表、委员及部分省市近50人的体检工作。在保健处的协调管理下,全院共同努力,配合“两会”医疗组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          保健处  


20、委员归来话两会


    本报讯(记者 寇杰)3月15日党委特别邀请了我院出席“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罗爱伦教授、郑法雷教授和沈悌教授,为各党总支书记及部分党委机关负责人传达了“两会”的主要精神和他们各自的感受和见闻。委员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就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及文教卫生等方面的热点问题,畅所欲言,使与会同志深受鼓舞,均感受益匪浅,为下一步全面贯彻“两会”精神打下良好基础。鲁重美书记、方文钧副书记、杨玉雯副书记参加了会议。

21、我院完成中组部工作人员体检


    2005年2月21日—3月2日中组部机关职工体检在西院健康中心开始,共计8天,完成1163人次体检。
    既往中组部体检均在其他医院进行,随着两院合并和西院的快速发展,2004年底中组部终于决定将体检交由我院健康中心来做。
    体检具体时间确定后,李新华主任即向门诊部领导汇报,医院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李学旺常务副院长、方文钧副书记、赵玉沛副院长等的亲自主持协调下,门诊部、医务处、老干部处等职能部门和放射科、超声科等业务科室及健康中心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中组部职工的体检工作,并获得中组部体检组织者及受检者的一致好评。部医务室在给中组部领导汇报中也提到,这次在协和医院体检,得到医院领导的关心、重视,体检质量和服务均得到充分保证。
    此次查体,初步结果:共拍胸片368张,其中异常胸片40例,建议CT7例;B超异常10例,建议CT8例,其中肝占位7例,前列腺1例,胰腺1例,肾脏1例;外科随访71例,其中乳腺结节41例,甲状腺结节44例(初次发现为29例)。至截稿为止,此次中组部体检人员已有6人在我院相关科室住院治疗。
                              健康体检中心

22、患者心中的协和


患者家属侯莹、侯东来的感谢信
北京协和医院领导:
    我的父亲是一个老兵工技术工作者,早年高寒地区的艰苦工作,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在外地也没能得到良好的医疗和诊断。这次来京3天,因不能进食被送到协和医院急诊科就诊。急诊科的徐宁花大夫为父亲诊治后,认为情况相当严重,当晚即留急诊室进一步观察。经过3天的多项检查,确诊为贲门癌。经内、外科会诊,决定安排手术。每天早晨,胸外科的大夫们都会来到急诊治疗室了解父亲的情况,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手术那天,我父亲中午12时进手术室,将近晚7时手术结束,作为患者家属,我们庆幸把父亲教给了最可信任的人,他们不但抢救了生命,还为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考虑,甘于承担风险,同时作了脾切除、胃部分切除手术。
    最令我们感动的是,后来我们了解到,为我父亲手术的当天,郭惠琴大夫的老父亲正在发着40度的高烧,郭大夫放下了自己的亲人,全力抢救病人,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一位白衣天使舍己为人的高风亮节。
    手术后三天,父亲对胸腔不觉任何异样,可见手术十分成功,只是父亲不争气的身体,不断出现问题,腹泻不止、小便困难、下肢疼痛、咳血、便血……每每出现状况,大夫都够及时处理,真是胜过亲人。手术后的第六天,原本恢复顺利的父亲,又突然由腹泻转为大量便血,同时咳血、还伴随着消化道出血,尿管也有出血,全身性的出血倾向,化验后发现各项指标尤其是血液的指标出现了危机的状况。郭大夫一次次来到病房,下午出门诊后又立刻跑回病房,亲自为父亲一次次冲洗胃管,直到晚上近11时,我们家属离开时她还没有离开病房,何琪大夫更是守了一天一夜,他们请来了血液科的大夫、泌尿科的大夫共同会诊,就连每次出去吃饭的前后,都会来到病房看看,父亲在他们悉心的治疗和守护下,一次次转危为安。
    现今父亲的身体日渐康复,郭惠琴大夫、李泽坚教授、何琪大夫、陈跃鑫大夫等医务工作者的负责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动,我们深深的懂得,像父亲这样的身体状况,这样大的手术,大夫们承担了巨大的风险,李泽坚教授曾经对我们患者子女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样的手术我们医患两方面都是要拼命的。胸外科大夫们的一举一动让我们一次次感动着……还有急诊科的徐宁花大夫、朱岩大夫、陈丽霞大夫……胃镜室、肺功能室、CT室、超声心动室......    我们全家非常感谢协和医院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患者亲属李福喜来的感谢信
    我儿李岿是江西财经大学的学生,6岁时有关节痛,多少年来一直头痛,眼睛水肿。去年下学期更为严重,不能正常上课,在江西某医院治疗无效,于去年11月25日转至贵院免疫科。
    住院后,经主治医生郑文洁等医务人员近一个月的观察、化验、拍片,并经免疫科专家两次会诊排除免疫系统疾病,然后经邓国华、李太生等专家会诊怀疑“莱姆病”可能。后送血、脑脊液到“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化验为Lgh(+)Wb法83KD一条蛋白带,LgG83、41、17KD三条蛋白带。脑脊液莱姆病抗体(-)。专家建议:在排除免疫病外应高度怀疑“莱姆病”的可能,可按“莱姆病”治疗。
    经过两个月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各种炎症指标开始下降,病情得到有效地控制。但颅压从260一直升至330,居高不下,于今年2月23日转神经内科二病房继续治疗。神经内科专家和严莉等医务人员制定了一套降压治疗方案。在近半个月治疗下,从330的高颅压降至225,免除了一次引流手术,减少了我的经济负担及我儿的痛苦。
    16年的病情在协和医院得到有效控制。在此,我全家发自内心地感谢免疫科、感染科、神经内科全体专家及参加我儿诊治的医务人员。 同时感谢免疫科的张春燕护士长为首的全体护理人员对我儿精心护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郑文洁大夫知道我是农民,而且又有三个儿女在大学读书,经济十分困难,千方百计为我减轻经济负担。
    最后,祝愿协和医疗技术永远发扬光大,协和精神世代相传。 
                   2005年3月11日

 

23、在绝望中寻求光明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与诊治经验
本报记者  寇杰
    一位外地的11岁男孩,因左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于1997年9月在上海某医院行玻璃体切除、巩膜外环扎、硅油填充术。术后患者视力恢复不理想。4个月后,手术眼发生视网膜卷缩成条索状,一端与视乳头相连,另一端与鼻上方周边相连,脉络膜广泛裸露(图1),视力也仅仅残存颞下方微弱的光感。当地医院对此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等待患者的将是眼球萎缩和彻底的失明,但患者仍未放弃,来北京就诊。他们几乎走遍了北京的各大医院,然而回答都是绝望。最后患者抱着一线希望来到北京协和医院。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我院眼科对此病例专门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虽然患者视网膜增殖、卷缩成条索状,但仍可能有一定活动性,部分视网膜尚未完全僵硬,也就是说仍有希望进行大部分视网膜复位。在经过长达4小时的玻璃体手术、剥离卷缩视网膜的增殖膜,行360度外周僵硬视网膜切除、眼内硅油填充后,患者的视网膜复位。3个月后,取出眼内硅油,患者的视网膜在位(图2),眼压基本正常,矫正视力也达到了0.05。7年多来患者的眼球非但没有萎缩,而且仍然维持着一定的视力。
    类似这样的患者在我院眼科进行治疗并非少数。在以往的概念中,严重的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手术或外伤导致的视网膜卷缩、广泛视网膜缺失和增殖等复杂的PVR往往意味着视力丧失和眼球萎缩,已失去眼科治疗价值,等待患者只有黑暗和痛苦。但随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院眼科从1997年起采用360度视网膜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其他方法,在我院对7例类似的患者进行了治疗并进行了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功地挽救了部分患者的视功能。这7例患者中5例术前视力光感,2例光感不确切或无光感。2例患者是由于外院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后视网膜卷缩、5例患者是严重的眼外伤致视网膜嵌顿脱离、及严重的前部PVR,其中有2只眼球已有轻度萎缩。我院眼科对所有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除、360度僵硬的视网膜切除,剥除视网膜前和视网膜下增殖膜,重水顶压摊平视网膜,切除边缘激光光凝、硅油填充等手术操作,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余,所有患者的视力维持在HM至0.05,残留视网膜在位。
    视网膜切除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979年,Machemer第一个提出了采用松弛性周边视网膜切开术治疗创伤后巩膜伤口内视网膜嵌顿。1982年,Zivojnovic等报道了对PVR眼行松弛性周边视网膜切开联合硅油填充术的治疗效果。1998年Faude F报道30例360度视网膜切除治疗严重的前部PVR和PDR,取得了不错的效果,83%的患者视网膜在位,47%的患者视力增进。国内以往也曾有少数报道,但没有对外伤或手术后视网膜卷缩成条索状可进行治疗的报道。
    360度视网膜周边切除术不仅松解了因PVR造成的视网膜僵硬缩短,而且有利于取出视网膜下膜或视网膜下积血,有助于视网膜复位和视力的恢复。但因为患者病情复杂,操作难度大,因而特别需要精湛的手术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与普通的玻璃体切除术不同,手术中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针对增殖僵硬视网膜进行充分切除。对增殖较轻,尚有活动的视网膜一定保留,尽可能减少视网膜切除的范围。但在复杂的PVR病例,有些医生往往受到视网膜尽量少切除的观念影响,在周边视网膜切除时,容易残留一部分,而这部分却容易影响好的视网膜复位,导致手术失败。2、术中止血。术中应将切除视网膜边缘进行充分止血,避免影响手术操作和出血。由于这类患者硅油填充术后采取俯卧位,术后出血将会进入前房,加之患者反应重,进而可导致虹膜周切孔封闭,硅油进入前房。这时就可能要再次手术,甚至导致手术失败。3、视网膜切除的边缘激光光凝。360度视网膜周边切除术切除视网膜范围较大,暴露视网膜色素上皮多,冷冻容易造成大量色素细胞的游离,从而导致术后PVR的复发。激光可以造成足够的视网膜脉络膜粘连,对保留的视网膜复位起着固定做用,同时也有利于充分止血。4、合理使用重水。在复杂PVR中使用比水比重大的重水有助于摊平视网膜,使以往难以完成的视网膜玻璃体手术成为可能,所以被誉为液体操作工具。5、硅油填充。硅油可在眼内长期的顶压视网膜,形成牢固的视网膜脉络膜粘连,另外也有助于抑制术后的色素上皮细胞增殖。360度视网膜切除后,色素上皮暴露面积过大,眼内液体吸收增加,即葡萄膜、巩膜通道房水引流增加,因而术后眼压往往低于正常。硅油取出的时间因而也与普通的玻璃体切除术不同,此类患者硅油填充的时间多在半年以上,甚至长期填充,或仅仅在硅油乳化时置换硅油而不考虑取出。因为有些患者取出硅油后将会因为持续的低眼压导致眼球最终萎缩。6、术后激素使用。为减少再增殖反应,术后全身和局部使用激素的时间也应长于普通玻璃体切除。7、尽量避免黄斑移位。复杂的PVR往往伴视网膜全脱离,视网膜复位后,黄斑可能发生移位,如果术后视力较好,就可能发生视物偏移,导致患者视物不适。已经发生黄斑移位的患者能否通过眼肌手术改善症状,尚待进一步研究。

(图一)
 
(图二)
(图一):视网膜卷缩成条索状,一端与视乳头相连,另一端与鼻上方周边相连,脉络膜广泛暴露。
(图二):视网膜在位,下方可见增殖膜,局部脉络膜萎缩。

 


24、生物降解吻合环——一种先进的肠吻合技术


基本外科  邱辉忠教授
    肠切除吻合是普通外科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一个理想的肠吻合术不但要求其吻合口的通畅安全,还要求操作简便、省时快捷,而且术后不在愈合的吻合口上留下任何异物。传统的手工肠吻合术不仅操作比较繁琐和费时(平均约需半小时左右),而且术后在吻合口上留下众多的线头。这些线头在吻合口上存留的时间可长达数月之久。留有线头的肠壁可出现炎症、充血和水肿,使病人常感不适。此外,当手术中拟吻合的两端肠腔在口径相差悬殊时,手工缝合难以完成符合生理状态的端端吻合,往往需改为非生理状态的端侧吻合。从2001年12月开始,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胃肠组开始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肠吻合技术-即生物降解吻合环的肠吻合技术,迄今为止,已为94例肠道疾病患者实施了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生物降解吻合环(Biofragmentable  anastomosis  ring,简称BAR)是由聚甘醇酸(85.7%)和硫酸钡(12.5%)组成,其结构是由两个半环状物通过节卡连接而成。使用时,将每个半环置入已作好荷包线的两端肠腔内,收紧结扎荷包线,然后用手捏住两个半环相对方向用力,使两个半环通过节卡达到闭合而完成吻合。该物体在肠腔内可经水解而排除体外(约在术后3周左右)。BAR的中心部分为中空,以保证它在肠腔内未裂解时,肠内容物可顺利通过。
    该技术是由Hardy于1985年首先应用于临床,国内近年来也有报道。本组是目前国内单宗病例数最多的一组。动物实验表明,采用BAR技术后被吻合后的两端肠浆膜能更贴切地吻合在一起,并更具抗张强度。即使在局部受到放射线照射或正在使用类固醇激素的实验狗,也不会影响吻合口的正常愈合。
    与传统的手工肠吻合技术相比,BAR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省时的优点。本组资料表明,正常情况下,用BAR技术做肠吻合所需时间为5-8分钟,平均为6.2分钟,仅为手工肠吻合术用时的五分之一左右。手术效率的提高,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可有效地减少手术创面的渗血和出血,尤其可减小某些危重和高龄病人的手术风险。此外,BAR肠吻合技术还具以下优点:(1)当术中拟吻合的两端肠腔直径相差悬殊时,也能轻易完成符合生理状态的端端吻合术,而不必如手工操作时需改成非生理状态的端侧吻合术;(2)由于BAR的特殊设计,吻合后的吻合口水肿明显轻于手工缝合者;(3)术后3周左右,BAR水解排出体外,使吻合口不留下任何异物而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4)用BAR作肠吻合比用吻合器要更经济,适合更多病人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25、生命之河系列报道之一
北京协和医院街头无偿献血车上见闻


本报记者 林夕夕
    3月10日,一股寒流袭击了北京。早上的最低温度达到零下6度。当天下午1点仍寒风刺骨。记者来到王府井大街新华书店门前的北京协和医院无偿献血车上。这里的情景让记者感动……
    献血车里,四、五个青年正在依次排队等候献血。 无偿献血竟然要排队?这着实让记者吃惊不小。要知道,这只是普通一天的中午,没有动员、没有报酬、没有休假、献完血就融入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没有任何人认识你,表扬你。
    献血车内靠外面的一排座椅上坐着二男一女,其中一男一女像是情侣依偎在一起。在车尾部的两个采血椅子上,坐着一个小伙子。在他挽起的胳膊上扎着一个针头,针头的一端连着一个细软管,殷红的血液正通过这个细软管流向一个透明塑料袋。
    记者坐定,一个声音便在耳边响起:“我今天是偷着来的,我妈知道了非打我不可”,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个刚刚上车的大约20岁左右的小伙子。记者问他为什么来献血,他竟然说出一套“理论”。小伙子介绍说,他是大兴人,名叫刘旭,83年出生,第一次献血被他母亲知道了,和他打了一架。之后他就瞒着母亲献。迄今他已经无偿献血3次,有了3个献血证。他说,献血是于已、于人都有利的事,他现在还没正式工作,对社会还没有什么贡献,献血可以说是为社会、为别人做了点贡献。另外献血对自己身体也有好处,血液也需要新陈代谢,抽出一些血,能增强自己身体内的造血功能,同时还能防止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旁边的几个男士听了他的话也随声附和说:我们不像女人,女人每月能“流”一次血,所以女人的造血功能比男人强。他的这些“理论”,记者听来不知对否,但“于人、于已都有益”这句话是记住了。记者问他母亲为什么反对,他说,母亲怕他感染艾滋病,但实际献血使用的是一次性针头,不可能感染艾滋病,但跟母亲怎么也说不通。
    看见另一个已经献完血、起身准备离开的小伙子,记者赶忙上前询问,他的故事更令人感动。小伙子姓姜,山东青岛人,大学里学的是体育,现在北京做房地产工作。今年36岁的他喜得贵子。今天刚好是他儿子出生一百天。他说,因为儿子是在协和医院出生的,为了纪念儿子百日,他专程从双桥赶来献血,也算是为协和医院做了一点事。他还说,他曾在老家青岛的海边救过一对落水的母女。十几年来,每当想起那段救人的经历都会有一种自豪感。人生最快乐的时候是做好事。挣多少钱,只能高兴一阵子,但做好事无论多少年过去了,回忆起来都很高兴,都会感到骄傲,无偿献血就是做好事。算上这次他已是第三次无偿献血了。第一次献血时,也经过思想斗争,因为有人说献血对身体不好,有的老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失掉气血就会伤元气”等,但三次献血,没有一点不适的感觉,身体仍然跟以前一样好。
    记者注意到,从开始到现在半个多小时了,来献血的七八个人,除了有一对情侣外,都是小伙子。“是不是来献血的男士居多?” 记者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有时女的多,基本男女各一半”。
    话音刚落,从车下便陆续上来了七个年轻姑娘。她们全是20岁左右的女孩子,有的脸上稚气还没有褪掉。工作人员一时忙不过来,她们不得不排起了队。其中一位身材窈窕、面容娇好的姑娘上车后便问,“献血需要多少时间”显然她可能有急事,在得到“需要15分钟”的答复后,她安静的坐了下来,等待献血。在这些姑娘里面有两对是结伴而来的,记者询问了其中的一对,她们是丰台某医院的护士,今年都21岁,其中一位去年献过血,今天两个好朋友一起来逛王府井大街,看见献血车,就产生了一起献血的念头。她们说,她们都是学护理的,知道适量献血对身体无害,却能挽救他人的生命。今天献血为别人,明天当自己需要血的时候别人也会为我献。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她们说这是现代城市青年应该具有的精神风貌。
    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献完血后,从工作人员手中领到一个红色封面的献血证和一份纪念品——一个兰色的帆布包,便说说笑笑的下了采血车,消失在王府井大街的人流中。
    据在场的协和医院输血科主管技师韩俊峰介绍,医院无偿献血车在街头采血整一年了。平时每天有三四十人献血,最多的一天一百多人。逢年过节人最多,今年元旦那天有一百多人献血。前来献血的大多数都是28岁以下的年轻人,男女各半。
                                (未完待续)
                             

26、生命之河系列报道之二
无偿献血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


本报记者  林夕夕
    血,人体的生命之河。
    一个正常的健康人身体里约有5000毫升的血液。这些鲜红的液体,昼夜不停的奔流在人体的血管里,把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带到身体的各个组织中去,人的生命才能焕发出活力。当人生病、手术、外伤、战伤等失血过多而危及生命时,惟一挽救的方法是——输血。
    血液可以再生,而生命不能再生,因此血是无价的。
    正因为血液是医院拯救生命时所必须使用的生命组织,所以可靠稳定的血源就成为医院救死扶伤的基础。
    据了解,我国的献血经历过几个阶段。
    1978年以前基本上个人卖血。到血站献血的人都是为了获取某种利益。医疗用血从数量到质量都得不到保证。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公民义务献血。即用行政的手段组织单位职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义务献血。医院开始了计划用血。血站每年将全市的用血计划,即用血量报市献血办公室,市献血办公室把计划分解下达到各区县,各区县再把指标分解下达到各单位,各单位组织职工报名献血。单位为了完成献血任务,往往对报名献血的个人给予一定的补偿。公民义务献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保证血源供应,提高血液质量的作用,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医院因为有政府干预下的计划用血,所以基本不愁血液来源。
    1984年,我国开始提倡无偿献血。1998年国家颁布了《献血法》,明确提出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据历史记载,80年代中期,当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总书记曾带头无偿献血。
    由计划献血向无偿献血的转变是又一历史的进步,但同时又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据协和医院输血科白连钧副主任介绍,北京市从2004年开始减少了计划用血的比例,之前基本上是计划用血,就是各行政企事业单位按政府下达指标组织献血,医院输血科只管到指定的单位去采血,每月医院用多少血,到哪里去采这些血,政府都早就有了安排。2004年开始由计划用血向自愿无偿献血转换后,北京市全年约控制在32万袋的用血量,仅有9万袋延续过去的计划献血,其它18万袋来自街头无偿献血,另5万袋缺口从外地调血。也就是说占用血量56%的血源来自于街头,这样就形成了血液供应的不稳定,比如这个月可能献血的人多,血源就充足,那个月献血的人少,血源就紧张。
    血液可以再生,生命不能再生;生命无价,献血救人也无法用金钱衡量其价值。无偿献血是既无损于个人,又有益于他人的无私高尚行为,它表明的是一种不图回报的奉献精神境界。科学实验证明,一个成年人一般体内有5000毫升左右的鲜血,其中5分之4在体内循环,5分之1储存在肝脏等部位,献出200毫升的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的损害。
    在现代社会中,无偿献血最能触动城市文明的神经,也最能检验公民的道德水平。
    《献血法》颁布后,我国的无偿献血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在总体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有资料显示,目前医疗用血总量中无偿献血占60%;非血站分指标、单位组织,又不领取报酬的自愿无偿献血可能更少。
    进入21世纪,人们终于在献血问题上开始向传统观念挑战,实行和普及无偿献血越来越深入人心。相信随着人们生活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血液的认识的加深,无偿献血队伍的不断扩大,血源紧张的问题,最终将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