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团委主办、北京协和医院团委&青年工作部承办的委直属机关“青年学习汇”第五期活动——“朋辈案例剖析工作坊”在北京协和医院学术会堂举行。本次活动以“反思-共享-赋能,护佑青年医护成长”为主题,通过院史浸润、案例复盘、专家引领、朋辈赋能等形式,为卫生健康系统青年工作者搭建了一个直面成长痛点、共探进步路径的专业平台。
活动伊始,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各司局青年小组,委直属和联系单位团青组织,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直属机关团委代表参观了北京协和医院院史馆。泛黄的病历手稿、斑驳的手术器械、一代代医者的执业日志……无声地诉说着百年协和的发展轨迹。
本次活动以“灵活、互动、沉浸”为特点,现场设四个圆桌讨论区,“我们希望通过‘以案为鉴’的方式,让青年医护和机关青年代表从被动听课转为主动参与,在小组讨论中碰撞思想,从错误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活动主持人、北京协和医院团委副书记李子全主治医师介绍道。
团委书记阮戈冲副主任医师以“失去的荆州”为题,分享了自己作为第一年住院医在总住院医师帮助下救治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一段经历。“患者是最好的老师,青年医生要善于反思,从错误中成长。”他进一步分享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差别,强调关注个人的成长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大家纷纷敞开心扉,分享在职业道路上的迷茫与收获,围绕案例展开深度讨论,不同视角的碰撞让参与者获益匪浅。一位青年代表感慨,“以前我们更多是从文件和政策层面思考问题,今天听到一线医生的真实案例和反思,让我对医疗实践的复杂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原内科学系主任张奉春教授结合多年从医经历,传递了对医学职业的敬畏与热爱。“医学这个行业很特殊,医生都是在各种挫折和教训中成长起来的。”张奉春还分享了85岁高龄的张孝骞教授即使在炎热的酷暑,也要步行来医院看病人的故事。协和前辈对医学事业的坚守,令在场的青年们深受触动。“只要有对病人的敬畏之心、对职业的热爱之情,你们一定能够慢慢成长起来。”张奉春勉励青年。
心理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姜忆南通过两个小故事,从心理学角度区分了 “完美主义” 和 “卓越主义”。他认为,卓越主义是一种更健康的心态,医学道路非常宽广,青年人在工作中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某些领域并不擅长,但只要真诚接纳自己,不断探索,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做出一番成绩。
内科党总支书记康红表示,“本次活动采用案例工作坊的形式,突破传统培训边界,营造了包容、积极和互助的温暖环境,为卫生健康系统青年工作者搭建了一个提升理论素养、碰撞思想火花的宝贵平台。希望活动能够常态化,助力青年医护和机关青年在反思中进步,在共享中赋能。”
文字/袁婷婷 阮戈冲 李子全
图片/孙良 龚建峰
审核/阮戈冲 苏龙翔 陈倩
编辑/洪成伟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