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重大新闻
队员日志 | 拨开阴霾,希望总在路上
时间:2020.03.24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佳珍,中共党员,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病房护师,第二批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

       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重症监护病房,我们承担着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重任。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繁重的工作,紧绷的精神,危重的患者,让这段日子有些难熬,但我们依然相信,再坚持一下,寒冬总会过去,春天已经在路上。

       进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一周的时候,我所在的护理小组收治了一位患者,他是我们的同行,我们亲切地称他为“医生叔叔”。

       据了解,医生叔叔是在抗击新冠肺炎时不幸被感染,最近两天病情突然加重,转到了我们病房。他已经插管上机,同时持续使用着很多维持循环的药物,管床医生说他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情况不容乐观,让我们密切关注他的生命体征。

       每次做治疗的时候,我们都会和医生叔叔聊两句,“您看刚刚给您插深静脉的医生手法不错吧,现在有些渗血,我来给您换个药吧”,还有“医生叔叔加油啊”诸如此类的话。但是他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呼吸循环情况一直在下降,病房的医生讨论决定对他施行ECMO支持治疗。当时我在他床旁,用故作轻松的口气对他说:“医生叔叔您可要挺住啊,ECMO都开机了,您现在可是全村的希望了。”


▲ 刘佳珍正在为患者测气管插管气囊压


       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尽管我们竭尽全力,用尽了各种办法,他还是发生了室颤,经过一晚上的紧张抢救,心肺复苏、除颤……他的心跳还是一点点变缓,最终归为一条直线。

       面对每一位离世的患者,我们的心情都无比沉重,他们在最后时刻都无法与亲人团聚,亲人连远远看他们一眼、送他们最后一程都是奢望。作为最后陪在他们身边的人,我们会代替他们的亲人仔细为患者擦拭一遍身体,梳理整齐头发,让他们体面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在为医生叔叔盖上白单的那一刻,我在心里默念:“医生叔叔您放心走好,全国的白衣战士都在努力抗击疫情,数以万计的白衣战士来到了武汉,我们会替您继续守护好您的家、您的家人,这场战‘疫’我们一定能打赢!”

       因为患者的离世,我心里充满了挫败感,整个人都无精打采的。当某天上班时听医生交接班得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9床患者恢复得很好,准备脱机了,赶紧跟同组小伙伴分享这个好消息,小伙伴笑着说:“终于看到你恢复活力了!虽然你今天的护目镜雾蒙蒙的,但是你此刻的眼睛特别有神!”


▲ 刘佳珍正在为患者更换液体


       在准备脱机的过程中,患者的镇静逐渐减停,她的神志已经恢复清醒,但望着陌生的环境,自己身上插着各种管子被限制于床上,也不能张口说话,她出现了明显的烦躁情绪。我们找来了纸和笔,扶着她的手,让她表达自己的感受,还一直安慰她,“你要再坚持一下,很快医生就会拔掉你的气管插管,之后你就会舒服很多,就有回家的希望啦!”经过我们轮番安慰,患者的情绪明显好转。

       第二天,在医护的密切配合下,9床患者顺利脱机了,看着她强有力咳嗽的感觉真好!脱机后第二天,她咿呀咿呀地用武汉话给家人打电话,虽然我们听不太懂是什么意思,但大致推测她在向家人报平安。我和我的同事给她竖起来大拇指,告诉她:你真的很棒!她也用那只还没有完全恢复力气的手歪歪扭扭地对我们竖起来大拇指。那一刻,所有的挫败无力都消失了,觉得一切坚持都有意义!脱机后,我们继续给她拍背,指导她咳嗽,帮助她排痰,她也非常努力,恢复神速,很快便转入了普通病房。


▲ 刘佳珍与成功脱机患者合影留念


       来武汉工作一个月多的时间里,在上班的四个小时中,翻身、吸痰、测气囊压、更换气管插管胶布、俯卧位治疗、床旁血滤治疗、更换引流袋、鼻饲、收垃圾、物品空气消毒……我们时刻在忙碌着,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回到驻地休息时,世界一片安静,时间似乎又过得很慢,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


▲ 刘佳珍为患者气管切开伤口换药


       重症监护病房作为新冠肺炎患者最后的希望,收治了很多患者,有年过古稀的老者,有正值青春的少年,也有我们的前辈同行,尽管我们拼尽全力,用尽各种办法,但常常还是要面对他们病情的恶化、甚至死亡。

       当我们感到快被挫败感填满,被无力感打败时,常常又迎来好消息,一个患者成功脱机了,又一个患者转到普通病房了!那时候我们又瞬间充满力量和希望。不仅仅我们在坚持,这些患者也在坚持,他们用强烈的求生欲在同我们并肩作战,让我们感受到:难熬的日子终会过去,希望总在路上!


刘佳珍

中共党员,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病房护师,第二批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