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加入安宁志愿者团队,是因为从小到大我听到过太多关于癌症患者的故事,有的故事充满了正能量,而有的则让人心情压抑。身边也有在防治肿瘤一线工作的亲戚朋友们,从他们那里我也了解了不少关于这个群体的事情。但是别人毕竟不是自己,他人的体验也很难说是客观正确的。我其实是非常佩服这一群体的,因为死亡在我眼里是个很恐怖的事情,单单疼痛这件事就让我非常难以忍受。而癌症患者不仅身体上痛苦,他们心理上的负担更是让我难以想像。出于好奇与尊重,我想亲自走近这些病人,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用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地去温暖他们。
我们在安宁志愿工作中总有很多顾虑,总觉得他们是一群很特殊的群体。确实他们是特殊的,只因他们是勇于直面生死的人,除此之外我们并不需要多么特别地对待他们。我们给予的除了帮助与温暖之外,更多应该像对待常人一样给予尊重和理解。我们总是因为害怕说错或做错一些事而小心翼翼,我们会因为分不清同情与同感的界限而紧张不安。但有没有想过,我们这样的表现带给病人的同样也是不安,若是让病人们为了迎合迁就我们而强颜欢笑,那就真的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经过昨天的交流,我突然觉得我们的那些害怕与担忧其实都不重要,就算是专业的安宁护理人员,他们也不能一一说出这些区别,他们多的只是一些实践中的经验以及对这些病人的了解。我们总觉得这份工作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结果,我们并没有从病人那里得到很好的反馈,但如果我们因此就畏手畏脚,徘徊不前,那我们与病人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将永远无法更进一步,信任永远无法很好地建立。何不降低我们的预期,做好我们该做的每一件事?对那些已经对自己病情有客观了解、拥有良好心态的病人继续笑脸相迎,多唠唠家常,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对那些还没有准备好的病人,并不强迫,并不钻牛角尖,多理解、体谅他们。在不影响他们休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与好意。可能十次中有一次这种力量传递到了,我们的工作就有成效。即使一次都没有,我们也无需灰心,要知道病人是没有义务向我们这群陌生人敞开心扉的,我们也没有权力侵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在他们最狼狈脆弱的时候。我们尊重患者就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不能将我们的意志强加于他们。
相信了解了这些,以后安宁志愿工作的路会走得更加顺畅一些。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级 王海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