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人有所工,固有所拙。在现代医学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治疗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疗的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会引发再损伤,治疗相关的再损伤,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0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的第六届协和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上,“治疗与再损伤”作为大会主题被全国重症医学代表广泛讨论。
要重视治疗引发的再损伤
在重症医学中,一般以抢救患者生命为首要任务,常常遵循“先开枪后瞄准”的原则。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由药物、机械及感染等原因引发的治疗期间再损伤。
治疗的再损伤与治疗的关系如何,怎样在积极治疗中面对和处置再损伤?
在本届大会上,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专家团队,结合自身临床实践与体会,通过多场报告和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治疗与再损伤之间的紧密关系。
提出必须将治疗引起的再损伤视为医学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与原发损伤的治疗予以同等重视。会议认为,只有敢于承认和面对再损伤,才能有意识地去及早干预,努力避免,做到治疗最优化和损伤最小化。
利用血流动力学治疗减少再损伤
虽然损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并呈现个性化特征,但归根结底治疗才是硬道理,不可能因噎废食。同时,对再损伤的正确认识也为治疗的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户,为新的治疗理念、方法提供了重要的途径。本次大会讨论了再损伤的整体可控性。重症医学科刘大为主任在“如何利用血流动力学治疗减少再损伤”的主题演讲中,抽丝剥茧,将血流动力学治疗如何追踪病源、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及可重复性操作、定量性、减少并发症等强大优势一一展现,引起了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
此外在重症超声导向治疗、体态治疗、液体复苏、机械通气、血液净化及体外膜氧合等方面,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隆云、柴文昭、周翔、王郝、王小亭、张宏民等多位医师,就如何规避治疗的误差与局限及相关问题做了讲解。
治疗突发寒战高热的“红黄灯”
面对“治疗与再损伤”的话题,除北京协和医院以外,来自全国多家医院的ICU、麻醉科及急诊科等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也分享了他们的治疗心得。301医院重症医学科宋青主任提出了治疗突发寒战、高热有“红、黄、绿灯”。在高热表现下,不明确病因,只重视症状,盲目用退烧药、激素、镇静或是物理降温,都有可能对不同的人引发另外损伤,是治疗的“红灯”,应个性化选择降温方式。此外,加强质量控制、提高临床技能、重视重症护理等同样可以减少再损伤发生。
重症医学界的饕餮年宴
本届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有约2000位代表参加,大会内容继续深化了从血流动力学入手、促进重症医学整体发展的主题,设置了“治疗与再损伤”、“基础与再认识”、“ARDS治疗与再损伤”、“AKI治疗与再损伤”、“重症超声导向治疗”、“容量治疗与再损伤”、“心血管功能调节与再损伤”、“质量控制的管理实施”、“营养治疗与镇痛镇静”、“重症感染”以及“重症护理与再损伤”等十一个板块,分四个会场,共计76场报告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会议所提出的各项理论及“治疗与再损伤”的相关观点将我国重症医学提到了新的发展高度。
协和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办,从2008年起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每年十月在京举办的协和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已成为国内重症医学中血流动力学领域最具吸引力的学术盛会,也被公认为这一领域最高水准的全国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