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肿瘤内科举办“让我们一起面对肿瘤——世界姑息纪念日学术交流活动”
时间:2013.11.11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桂兰 郭晶

 

原载于2013年10月17日《健康时报》

 

    2005年,在“临终关怀之声”与世界各地的“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学会”的联合倡导下,将每年的10月第2个周六定为“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日”,呼唤社会各界对癌症病人的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给予理解和支持。2013年的主题为“走出误区——实现姑息治疗的广泛覆盖”。
    值此纪念日到来之际,北京协和医院于10月11日(周五)下午举办“让我们一起面对肿瘤——世界姑息纪念日学术交流活动”。活动吸引了肿瘤专科医生、护士、志愿者、患者、患者家属及媒体记者参加。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选修课程里将新增加一门课程《舒缓医学》,作为这门课程的负责人,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宁晓红希望,通过医患和家属的共同努力,关注患者说不出的痛苦,采取适当的治疗和沟通方式,让患者的最后一段生命拥有尊严。
    治疗当顾及患者感受。即使面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难忍,很多医生也不敢充分使用止痛药物,担心用上止疼的药物后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但宁晓红认为,要更多地顾及患者的痛苦感受!她自己就曾经看见一位患者因为疼痛和憋气非常痛苦,在尝试着给了一定量的吗啡后,患者感觉好了很多,这一处理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患者是个有感受的人,他们生命末期的生命质量比生命长度更重要。”
    沟通应注重坦诚。临终患者很需要情感支持,因此互相坦诚面对很重要。对医生来说最忌讳只顾病灶治疗,而忽略倾听患者的诉说。“曾有一位患者在进手术室前本想跟家属交待些话,家属觉得不吉利,让手术后再说。可谁知患者出了手术室就一直昏迷,直到生命的终结。”宁晓红说,很多家属以为,“不谈论死亡”可以给患者希望,岂不知这种隐瞒带来了太多的遗憾。宁晓红就多次听到患者亲口说:“请将病情告诉我本人!”
    重建人际关系。台湾的“安宁疗护”讲“四道人生”,鼓励病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重建人际关系,完成道歉、道谢、道爱、道别这些极其重要的过程。对于那些生存期有限的人们,如何让他们的离去“没有遗憾”显得很重要。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依旧能感受到爱与关怀是何其温馨!做好“四道人生”,才能真正“善终”。这也是肿瘤内科举办本次活动所提倡的主要理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