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至5月1日,第33届美国普通内科协会(Society of General Internal Medcine,SGIM)在美国明尼苏达州首府明尼阿波利斯举行。我因投稿Negativ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Experiences of Residents in China: A Physicians Survey 被纳入壁报交流而有幸参加了这一全美普通内科医生的盛会。短短4天的会议,给我感受颇多。
不断发展的规划——普通内科医生职责与医疗体系建设
在面向全体与会者的报告中,即将出任SGIM下一届主席的TOM教授讲述了他对SGIM的认识:“我之所以把SGIM当作我的职业之家,是因为这其中的成员是curious scientist,effective teachers,skillful clinician,wise policy advocate,COI-free zone inhabitant,networking colleague,mentor/mentee, friend in need and indeed,reflectful thinker.”他的话给我们清晰地描绘出了美国普通内科医生的职责所在;而华盛顿大学的Fisher教授在其题为“The Health Care Reform:Where Now?”的演讲中介绍了美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困难,指出“The future of health care reform could easily fail”,并号召大家“choose to help-any way you can”,显示出美国普通内科医生对医疗政策的关注和持之以恒地为医疗改革而努力的决心,听来令我这个“外人”都感到备受鼓舞。是啊,相比美国普通内科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的普通内科只是刚刚起步,同样面临医改,我们无疑更加任重而道远。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并重,强调医学教育
大会内容丰富多彩,临床方面不仅有普通内科临床新进展、临床思维训练(疑难罕见病例分析),还涉及肿瘤、老年医学、妇女和儿童医学等多个专题以及移民医学、音乐疗法、按摩疗法等听来颇为新鲜的领域,显示出对医学科学技术之实用性的重视;大量的交叉学科内容引人注目,包括医学经济、医疗改革、行为医学与沟通技能、电子信息技术运用等等,其中与会者在沟通理论与技术方面的共识与能力,令人感慨于医者已不仅仅关注疾病、而是切实地在关注病人,显示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经渗透到美国普通内科医生的日常工作之中。
大会交流中医学教育方面的内容占据巨大的比例,涉及教育动态、模拟教具应用、教学方法的改进、网络教学、教学评价与反馈等等;而大会组织本身可以说就是一次很好的教学方法展示,把全体大会、小讲座、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录像观摩(video)、文献回顾荟萃(up to date)、壁报交流、未知病例分析(case unknown)等等形式发挥得淋漓尽致,显示了美国普通内科医学教育的无处不在。
众所周知,医学生和住院医生培养以及医生群体的继续教育水平,决定着医学事业的发展走向和未来。如何合理规划课程,如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何获得和提供反馈,这些都应该是为师者提高教学效率必修的课程。的确,在医学教育方面,我们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只有花大力气培养师资力量、提高教师们的教学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医学教育水平。
强调参与,提供榜样和机遇
每天从早7点到晚7点的会议日程中,只有1.5小时是全体大会(早8点半到10点),其余时间全部按照时段分成不同小组(workshop或group work),大概有每天6个时段(上午7点半到8点半,10点半到12点,下午12点半到1点半,2点到3点半,4点到5点半,5点半到7点),每个时段20个小组之多。每个与会者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主题去参与(会议日程安排在报名时就已经发给参会者,可以在到会前或者会议期间任意选定),在任何一个小组里都可以看到大家就共同感兴趣的题目尽情讨论,无论是病例分析、文献荟萃,还是主题讨论会(题目都是日常工作中关注的问题),人人都是主动参与者,让我充分体验到平等交流、互相学习的气氛。
大会还组织了多场“见面会”, 有诸如与新任美国普通内科杂志编辑面对面交流等,更多的是为年轻医生和医学生提供与部分知名教授见面讨论的机会,聆听他们成长的经历,提出自己的困惑,甚至直接寻找工作机会。我想这恐怕是另一种形式的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是前辈对后辈的直接传帮带。作为北京协和医院的一员,我们对此并不陌生,院内曾经组织多次老教授与年轻人的座谈会。但在全国,众多年轻的医生和医学生们恐怕难得有类似的机会。对此,我们是否能够有所借鉴呢?
兴趣和实践是热情的出发点,如果到会的结果不是只去听听别人做了什么、或给大家“秀一下”自己做了什么,而是能够切实地交流经验、为自己解惑或是为他人提供帮助,那么谁还能够不积极参与呢?尤其是年轻医生和医学生,在规划未来时能够得到前辈的指引甚至直接的工作机会,无怪乎自己花钱也要来呢!正如一位从做fellow时开始、至今已连续10年参会的主治医生所讲,“I love this meeting”。
短短4天的会议,使我对美国普通内科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确,经过30多年的发展,普通内科已经成为美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一支极为庞大的队伍,同时也成为了美国医学教育的基石和医学管理的中坚力量。尽管面临经济压力、人文压力等等困难,仍然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普通内科医生积极、务实地工作着。“choose to help-anyway you can”,这一点,我们可以共勉。
参加第33届美国普通内科协会年会有感
时间:2010.08.22
字体:小大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