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2005年第一期(总第27期)《院报》内容
时间:2005.01.11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koujie





 

1、新年寄语


  各位协和同仁:
    新年好!
    2004年是医院历史上成就显著的一年,医教研等各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就,医院的经济收益也有很大幅度的提高,11月份我们的月收入达到最高水平--大概1.13个亿,12月的情况运行良好。
    2004年全年的总收入,估计接近12个亿,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院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现任领导班子感谢前任领导班子,也借此机会向一年来辛勤工作的全院职工,包括为我们医院发展付出过心血和贡献的离退休的老同志们,向刚刚卸任的前任院长、书记表示亲切的问候和最衷心的感谢!
    2005年将是承前启后的一年,也是协和医院改革和发展非常关键的一年,更是充满挑战和希望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统领我们的各项工作,以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鲁书记提到我们医院工程建设的问题,这项工作应该说在大家的努力下,尤其是赵院长带领我们的规划小组,使这个工作进展得很好。我们有望、有可能争取两边的工程同时进行。所以明年工程建设任务很重,是难得的改善医院硬件条件的一个历史机遇,我们将全力推进医院整体的改扩建工程。与此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医院的内涵建设,注重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要加强科研和教学工作,高度重视学科水平的提高和人才梯队的建设。这是一个千秋大业,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工作我们可能会有很好的经济收益,但是如果没有人才的梯队,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我们就没有尽到责任。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院的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征求大家意见,加强监督、民主决策的制度。事实上我们现在制度也很多,但关键的问题是要抓它的具体落实,要在落实上下功夫;要进一步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制,同时强化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刚才,赵院长提到,明年任务很重,我们要全力推进工程建设。但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加强科研,加强教育,还要有计划地培养人才,包括我们的管理干部。当然,还有一条就是要维护和改善我们职工的待遇,这些都是我们班子的重要任务。上述工作都需要经费的支撑,因此明年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以前强调过的问题,就是要进一步地增收节支。要考虑试行成本核算和支出的预算制,要更有计划的加强过程的管理监督和控制。同时我们要进一步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要在定岗定编,定任务定职责的基础上,逐步地实行全员聘用制,实行竞聘上岗的工作。在分配制度上,要向优秀的人才、关键的岗位、以及在医、教、研还有防、管等各个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的倾斜,要体现“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我们大家都知道作风对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成效至关重要,我们所有好的理念、好的想法、好的计划都要靠好的作风去落实。我希望全院的职工,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来统一思想,强化科学的管理,强化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医风、学风和工作作风,使“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更要落实到每一个协和人的具体行动上;要共同努力去营造一个团结向上、坦诚相待、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氛围。要使我们的同志能够心情舒畅地从事各自岗位的工作,发挥出他们的才能,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取得进步,当然也取得他们自己辛勤劳动之所得。要使我们这个集体充满关爱、理解、相互的尊敬和支持,增强我们这个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总之,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牢记办院的宗旨,继承协和的传统,不断地开拓进取。面对新的形势、研究新的问题、采取新的举措,以改革和创新推进全院的医教研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以百倍的信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去迎接充满挑战和期望的新的一年,共同努力去续写协和医院新的篇章。借此机会向全院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新年愉快,万事如意!
    最后我还想提一下我院几位即将奔赴东南亚救灾前线的同志,这使我想起前年SARS疫情爆发期间,协和人有非常好的表现。今天我们再一次在祖国和人民召唤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这七位同志正在待命,随时可能离开家人去执行东南亚海啸灾害之后的救援任务,他们是我们协和人的优秀代表,也是中国人民的使者。借此机会我提议,让我们大家以掌声为他们壮行、为他们祝福!祝愿他们一路平安,圆满地完成任务以后平安归来。


2、北京协和医院赴海啸灾区医疗队已集结完毕等待出发

 


    本报讯(记者段文利)北京协和医院赴海啸灾区医疗队已集结完毕等待出发。北京协和医院应当说此次派出的七名医护人员分别是来自神经外科的马文斌副教授、骨科创伤中心张保中副教授、基本外科肖毅副教授和胸外科李力主治医师,胸外科护士长王秋俐、基本外科护士徐静以及院办外事副主任王安有。马文斌副教授担任医疗队队长,王安有副主任担任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
    据常务副院长李学旺、副院长赵玉沛介绍,协和医疗队将与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根据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的统一部署完成此次救援任务。协和医疗队执行任务的受灾区可能是加勒地区,距离首都科伦坡有七八个小时的车程,与北京派出的第一批医疗队工作地点相距五六十公里左右。
    从12月30日接到命令的连续几天来,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员一直在医院待命随时准备奔赴前线。李学旺常务副院长亲自督阵指挥,赵玉沛副院长具体主抓。在医务处朱燕宁处长、护理部吴欣娟主任的亲自带领下,医务处、护理部、行政、器材和工会的工作人员一直在根据灾区反馈的有限信息及时调整所带物品,六天里已准备物品五十箱左右,从医疗队员的生活用品、药品到灾民需要的药品、救护所需的石膏、绷带以及一次性手术器械等,从帐篷、睡袋、电炉、饭锅等野外生存必备品到方便面、矿泉水,事无巨细,一应备全。应对未来一个月内的艰苦,即将奔赴前线的医疗队员们谈笑风生,信心满怀。几天来,院领导不断召集会议,集思广益,惟恐考虑不周。截止1月6日下午,医院仍在不断扩充前方灾民所需药品,医疗队员们仍在接受包括电工活在内的简单操作培训。
    北京协和医院刘谦院长、鲁重美书记一直牵挂着医疗队员,1月3日特意赶到医院看望大家,了解各种物资筹备情况。对大家千叮咛万嘱咐。院领导在接待媒体采访时说,此次派往重灾区斯里兰卡的医疗队员都是从各科精心挑选的,年龄在40岁左右的年轻力壮的科室骨干,且大多参加过去年的非典救治工作,是一支政治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医疗队伍。相信他们一定不辜负国家和人民对协和的重托,圆满完成救援任务。


斯里兰卡概况
    位于亚洲南部,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面积65610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为1200公里。地处赤道附近(北纬6度),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8℃。是以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农业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72%。
    截止目前信息,我医疗队前往执行救援任务的加勒地区位于斯里兰卡南部海岸线,是该国第三大城市,也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3、我院召开当年退休老教授欢送座谈会


    本报讯  (记者  段文利)  12月30日中午,医院今年退休的老教授欢送会在北配楼314会议室召开。党委鲁重美书记、方文钧副书记和杨玉雯副书记将纪念牌匾一一送到各位退休老教授手中,同时代表刘谦院长和全院职工对他们几十年来对协和所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老院长陆召麟教授,内分泌科孙梅励教授、邓洁英教授、吴从愿教授,神经外科苏长保教授,骨科叶启彬教授,皮肤科俞宝田教授,急诊科周玉淑教授,超声科程玉芳教授,核医学科康增寿教授,耳鼻喉科何林副教授,妇产科张德永副教授、王殿文副教授等十几位老教授在座谈中纷纷表达了对协和培养的感激之情和在协和学习工作四十几年的深厚感情。纷纷表示在退休后仍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愿意为协和继续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老教授们在发言中普遍提到:应该认为协和这几年是发展的而不是滑坡,协和的科研必须与临床相结合,实验室应该在开展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科研中发挥作用,研究生的临床水平、年轻医师的门诊诊断能力有待提高,医生办公环境有待改善等等方面问题。大家还建议恢复院领导查房,深入科室现场办公等。
    会议由方文钧副书记主持。党办、院办、组织处、宣传处、人事处、老干部处的负责同志和相关科室的总支书记参加了这次会议。


4、西藏之行

 


妇产科  高劲松 刘欣燕
    雪域高原,神湖圣山的故乡,有着雪白的雪莲花、珍稀的藏羚羊、威武的牦牛、雄伟的布达拉宫以及无数美丽的传说。一个令人无限神往的神秘的地方。
    2004年7月,我们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援藏医疗队入藏了,来到了海拔3650米的神圣之地拉萨。协和妇产科的援藏历史可以追溯到九○年代,而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医生在那里留下了足迹。这一次,我们作为近年第五批援藏的妇产科医生,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度过了两个月。这段经历,将使我们终身难忘、终生受益。
    西藏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人称世界屋脊,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在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有245万人口,其中藏族同胞有209万。藏文化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有许多藏民的生活习俗与高原之外的现代人有着很大的距离,尤其是边远地区和牧区,那里的卫生习惯落后,患病后迫不得已才到医院就诊;孕产妇没有围产保健意识,加之高原缺氧的特殊地理气候,妊高症发病率高、子痫多,围产儿和孕产妇死亡率高,居全国之首;牧区多,包虫等寄生虫的发病率高;另外存在供血紧张,不能很好保障手术等医疗措施的实施;妇科腔镜手术远未普及。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作为全区的医疗中心,除常规医疗工作外,还负责着全区危重疑难病人的诊治工作。目前医院的工作条件一般,设备大多老化,现状不尽人意。但医院领导求贤若渴、努力提高医院水平的急切之情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让人感动,也让我们感到了肩上的责任。
    入藏后两天我们便投入了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查房、手术、门诊、会诊和讲课,并参与抢救危重患者。每天查房时,我们针对住院的疑难重症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制定诊疗措施;上台指导开腹和腹腔镜手术;每周定期出门诊,但遗憾的是,太多的患者慕名而来,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就诊需求。定期组织全科的业务学习,主要是针对实际需求进行了十多次讲课,包括:胎心监护、产科大出血的抢救、宫内节育器的异位、穿孔和残留的诊断和处理、不孕的常规检查、宫外孕的诊断和处理常规、子宫下段妊娠的诊治、宫颈病变的诊治进展、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腹腔镜手术等,另外,我们还应医院护理部的要求,向全院及妇产科的医护人员介绍了我院妇产科门诊及手术室消毒隔离常规和妇产科门诊及病房护理常规。这些内容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自治区人民医院是西藏解放后不久成立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妇产科至今仍没有自己的诊疗护理常规。现在,西藏的医患关系也日益复杂,为了保障广大患者的利益,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医务工作者,迫切需要制定符合当地经济地域条件和特点的诊疗技术常规。我们帮助其修订了《计划生育手术操作常规》,并指导其参考我院《妇产科医疗护理技术护理常规》着手制定自己的《常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惊喜地看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疗护理技术常规》的问世。
    在高原的蓝天白云下,时间如丝般滑过,不知不觉中,已是归期。如今,美丽纯净的雪山草垫、仙境般的纳木措圣湖、神秘的宗教氛围和热闹的八廓街已恍然如梦中,但西藏人民的纯朴憨厚、自治区人民医院同事们的爽直热情,却如陈酒一般,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醇香浓烈。西藏,我们的梦中圣地!

 

5、行政处开展班组质控考核工作


    本报讯  (记者  张荣德)  近期行政处对东西院区所辖的20个后勤班组进行了质量控制考核。30位正、副班长就今年来的工作向考核小组和本班组成员作了述职汇报。之后大家对各位班长的述职进行了评议。考核小组和班组成员按照行政处“班组质控目标管理考核表”的标准要求,逐条对照,对每个班组和每位班长进行了考核打分。参会的每位班组成员按不同的工种现场进行了应知应会的技术考试。评议中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就今年工作完成情况,明年工作设想及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进行了沟通和交流,达到了预期效果。
    经考核,20个班组质控目标管理考核总平均得分为96分;30位正、副班长工作绩效考核总平均得分为92分;参加考试的175位工人技术试卷的总平均得分为96分。
    行政处通过开展质控考核工作,总结了今年的工作,使大家对运用质量管理方法促进后勤服务水平的提高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今后质控管理考核工作将作为行政处的一项制度深入到后勤日常服务管理工作中。

 

6、药剂科送药学知识到社区


    本报讯  (记者  巩红)   安全用药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近日我院药剂科7名青年药师志愿者怀着极大的热情参加了由北京药学会等单位举办的“药师牵着您的手,健康路上大步走”用药主题宣传日活动。
    12月19日是入冬以来北京最冷的一天。但寒冷的天气却挡不住青年药师的热情。为了让患者了解用药的知识,同时也让患者了解药师的工作,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的7位年轻药师深入劲松社区,向患者宣传药品知识,履行“宣传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我们促进人类健康的光荣而神圣地使命”的誓言。虽然天气非常寒冷,但是老百姓对这次活动非常感兴趣,短短的时间里,宣传台前就接待了几十位咨询者,药师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耐心的回答每一位咨询者。
    为了搞好这次宣传活动,药剂科的青年药师志愿者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他们在科领导的支持下,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将专业知识整理汇总使之通俗易懂,便于广大患者接受。在筹备中,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咨询临床及营养专家,收集材料,制作出生动活泼的宣传展板,撰写了宣传活页,受到了前来咨询者的欢迎。

 

7、我院通过健教工作检查

  
    本报讯  (记者  战春丽)  12月21日,由东城区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及区内11家二、三级医院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13人检查团,来我院进行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对口检查。
    宣传处健康教育科专职人员向检查团汇报了我院三年来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情况,特别是2004年东、西院区合并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以来医院发生的变化。用生动的照片及开展科普宣传的实例介绍了医院、科室领导以及专家、教授、医生、护士们对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视。检查团对我院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8、12月24日医院团委召开退团老团干部欢送会。
    图为:党委方文钧副书记和杨玉雯副书记将纪念牌送到每一位团干部手中。


9、北京协和医院赴海啸灾区医疗队员群像


马文斌
 
王安有
 
张保中
王秋俐
 
肖毅
 
 
徐静
 
 
李力
 
    连日来,一直在医院待命的协和医院医疗队员们此时心里最着急的不是前方的艰难困苦,而是什么时候能够出发。前线的艰难、预想不到的困难,心里不想是假的。但他们良好的心态、乐观的话语却也是发自内心的。这就是协和人。
    马文斌马队:在家里也发着队长的号令,10岁的淘气儿子乖乖地上网替老爸搜索有关斯里兰卡的人文、地理、气候等资料。
    王安有“临时政委” :身兼数职,翻译官兼临时党支部书记,正在刻苦练习到前线后如何运用海事卫星电话与院里联系。
    王秋俐:披一件橘色的棉外衣,红毛衣把白皙的脸衬得格外光泽,依旧是风风火火、快言快语,人未到声先到。她说,12月31日在医院待命那天,正值18岁的儿子举行成人仪式。让儿子有机会离开妈妈独立生活一段时间,是送给儿子最好的礼物了。
    张保中:四年级的儿子学习特好,语文更好。当他说,老爸准备上战场了,儿子立即纠正:不对,是前线。
    肖毅:不过是出一趟差罢了。平时最跟妈妈好的儿子与他也有一段对话。老爸,为什么要让你去呢?他说,因为爸爸年轻呗。
    李力:此次医疗队里最年轻的小伙子。当听说组建医疗队的事时,想了想自己与周围,主治、年轻、口语好、在ICU和麻科转过,OK,就是我了,报名吧。目前行囊放在院内,正在工作中待命。
    徐静:待命的时间里干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上网流览关于海啸灾区及救援的报道。她说,此时心里踏实而又平静。因为医院为我们想的、做的实在是太充分了。文/段文利


 

9、亚洲首例因接种黄热病疫苗导致多脏器损害病例今在北京协和抢救成功


    本报讯 (记者  柴文昭)  亚洲首例因接种黄热病疫苗而导致多脏器损伤的病人近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感染科、消化科、肾内科、神经科、呼吸科、血液科等多科协作下抢救成功。
    该病人是在准备去非洲旅行之前预防性接种17DD黄热病疫苗后发病的。接种后4天病人感觉全身发热、乏力,尿色逐渐变黄并开始神志恍惚。7天后因感染性休克、急性肾功能、呼吸功能不全、出凝血障碍等一系列器官功能不全而收治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入院时APACHEⅡ(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评分为32分。经相关检查,排除常见细菌感染和我国多发的流行性出血热,结合其疫苗接种史和临床症状,病人很快被确诊为“黄热病疫苗相关嗜内脏不良反应”。
    病人入院时神志不清,已处于休克状态,同时存在呼吸功能不全和肾功能不全,肌酐最高达6mg/dl,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主任刘大为教授、周翔医生等首先给予充分血流动力学的支持以保证有效的脏器灌注,从而成功地避免了肾脏进一步损害和肾替代治疗。患者渡过了最初的危险期后,各脏器的损伤仍在持续。其中肝功能表现最为严重,总胆红素升至26.24mg/dl,并呈现酶胆分离现象。在此同时,病人神志也在变差,自主呼吸和气道维护越来越困难。为此先后进行多次血液胆红素吸附治疗和血浆置换,总胆红素水平被控制在20mg/dl左右。在给予呼吸机支持过程中,通过采用肺保护策略尽量避免呼吸相关肺损伤,并且成功地控制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严重的多脏器功能不全过程后,患者病情出现转机。血管活性药的减量和停用,标志患者休克状态得以完全纠正。呼吸辅助条件也在逐渐下调,8天后成功脱机拔管,至此呼吸功能不全彻底纠正。神志也在同步恢复。18天后,患者胆红素开始自主下降,转氨酶开始上升,肝功能开始好转。一个月后身体完全恢复正常。经治医生周翔介绍说,治疗期间与美国该方面著名专家一直保持联系的患者家属反馈,北京协和医院给予病人的检查、治疗措施以及恢复所需时间与美国同步,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美国。
    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主任刘大为教授介绍说,黄热病是由蚊虫传播的一种黄病毒属病毒感染的烈性传染性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三大传染病之一(另外两种是霍乱和鼠疫) 。全球每年约有20多万人感染黄热病。死亡率可高达20%到50%。但主要流行于非洲和南美洲。
    黄热病病毒具有嗜内脏如肝、肾、心等和嗜神经的特性。病毒进入人体后,扩散到局部淋巴结,数日后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主要累及肝、脾、肾、心、淋巴结、骨髓、神经和横纹肌。强病毒株常主要侵犯肝脏。感染黄热病病毒后其潜伏期约为3-7日。黄热病疫苗相关嗜内脏损害反应截至200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全球共发生7例,其中6例死亡。在亚洲地区尚无相关报告。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开始为非特异性发热,乏力,肌痛,头痛,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衰竭,肝脏转氨酶急剧升高,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身广泛出血,高胆红素血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出现谵妄、昏迷、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极高。
    刘大为教授指出,人类目前预防黄热病的最有效手段是接种黄热病解毒活疫苗,它能够使超过95%的接种者产生血清抗体,并可获得30年甚至更长的免疫力。 但接种黄热病解毒活疫苗并非绝对安全,全球已有一些黄热病疫苗接种后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其中黄热病疫苗相关嗜内脏损害反应尽管少见,但是病情最严重。因缺乏特异性的病因学治疗手段,目前在治疗上主要仍为各衰竭脏器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


10、北京胸心血管外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召开


    本报讯 (记者  秦应之)  继今年第十四届世界心胸外科医师大会(北京)顺利召开后,由北京市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主办,北京协和医院、医科院肿瘤医院及阜外医院等7所医院协办的北京市胸心血管外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于2004年12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国际饭店隆重召开。此次年会得到了北京市胸心血管外科学界老前辈、各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及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来自北京地区60余所医院的1000多名胸心血管外科医生积极与会,并就各自专业进行了分组会议。
    心胸外科会议就肺移植、肺癌的诊治及新进展等专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张志庸主任主持了部分会程,并就肺癌的外科治疗问题结合我院胸外科多年来2000余例肺癌手术治疗经验进行专题发言,总结了我院胸外科在肺癌外科治疗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并探讨了肺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和新进展。我院胸外科多名医生积极参与了大会的筹备、会务工作,并踊跃投稿、发言,从科室多年严谨踏实的工作积累中总结出不少宝贵经验和资料,为胸外科的学科发展提供了集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我院胸外科的8篇论文被收录入本次会议论文集。
    近年来,我院胸外科在院领导的关怀和科室主任的带领下努力开展工作,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手术量方面,由原来的年手术量100多例增至近年来的600例左右;在手术质量方面,手术难度、技巧性都有所提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尤其在肺癌的外科治疗中,近5年来由于彻底手术清扫淋巴结和规范化综合治疗,Ⅰ、Ⅱ、Ⅲa期肺癌生存率明显提高,Ⅲb及Ⅳ期的生存率没有明显改变;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胸腔镜手术、小切口开胸手术等较先进的技术也得以广泛应用,并趋于成熟和常规化;在学科发展方面,除常见疾病的诊治技术不断提高、观念不断更新外,肺移植的开展也已进入议程,必将成为日后的发展方向之一;在科室人才梯队建设方面,老中青三代人才梯队基本形成,科室年轻成员在日常工作锻炼中正不断成长。胸外科正呈现出一种团结一致、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面貌。
    我院胸外科与医科院肿瘤医院、301医院胸外科目前在北京市胸外科领域处在三强鼎立之势。

 

11、协和临床教育特点


内科  陈元方教授
    在历史上,导师制在协和的教育中,在医学生成才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恢复和重建导师制是一个研究、继承和弘扬协和传统的重要步骤。
    导师制就是要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把协和的优良传统点点滴滴地渗透到医学生的血脉和心灵中,成为指导他们终身医学实践的基石和准则,使他们成为具有协和特有作风和气质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导师就需要比较深刻地领会协和的传统精神,并身体力行,终身不渝。
    恢复和重建协和导师制,不能满足于形式上的恢复,而要首先弄清导师制的内涵。导师究竟要“导”什么?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导人生的追求和价值观,导精神和品德,导工作作风,导思维模式,导对科学对事物的洞察力,并通过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看到导师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风范,引为终身的榜样。给导师一个学生,就像是给雕刻家一块玉石,让他把玉石雕琢成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因此,导师制的成败,不仅受导师经验和技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导师对自己职责的认识以及对协和传统理念的理解。
    导师需要较深刻地理解协和临床教育的特点。协和的临床教育是一个历史沉积下来的古老而又鲜活的文化传统和环境,任何个人或许很难把它诠释得非常全面清晰和准确,正像任何个人都很难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诠释得非常全面清晰和准确一样。领导要我就这个问题发个言,我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在在场的还有我的老师、老领导、学长学友,以及在协和一起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战友和同事,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什么是协和临床教育的特点?首先是要求练就过硬的基本功。这既来自教师非常严格的训练,也来自十分艰苦的自我磨练。协和把教师对见习医生在床边手把手地带教看作是一种启蒙教育和一旦缺少了就再也不可能弥补的基本训练,一种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的最重要的教学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问诊和体检要领,只有在床边实践的过程中才能转变为自己真正的本领。在床边,教师寥寥数语的补充询问,对于一个复杂病例的富有逻辑性的示范性问诊,通过体检手法的纠正使学生得以发现原来没有发现的体征,通过提问使学生思考一些原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这一切都将使学生终生难忘。当然,教师所做的决不仅仅是教问诊和体检技巧,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如何以尊重关怀理解的态度对待病人,如何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全面情况,如何倾听病人的诉说,如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等。总之,通过反复多次的床边带教,学生便会逐步懂得一丝不苟的作风和系统有序的工作方法是正确收集临床资料的必要条件,而全面正确的临床资料又是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前提,用我们的老前辈、儿科前主任周华康教授的话说,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
    严格的基本功是获得正确诊断治疗基本资料的最重要手段。例如,有一位50多岁的女病人因咳嗽黄痰3周来诊,胸科医生为她照了胸片,诊断为肺部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数周无好转。后来另一位医生仔细询问了病史,了解到病人的痰并不是脓痰,而是浆液性的,每日多达500ml。进一步又了解到1个月前病人曾因肝癌进行过介入性化疗栓塞,而且病人的痰味道很苦,让病人当即吐一口痰,发现痰完全是鲜黄色的,请检验科急查痰胆红素定量,证明该病人是支气管胆瘘。
    协和要求年轻医师熟记自己病人的所有资料,不允许在查房时临时翻阅病历。通过这样的带教和训练,学生开始懂得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意义,有了较高的自觉性,以后再经过住院医师阶段的严格的大工作量强化训练,逐渐掌握了过硬的基本功。
    协和特别注重训练学生进行正确的临床思维,反对死记硬背,反对照搬书本,反对撒大网,反对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八股式的讨论。我曾经看到一本著名院校编写的临床思维专著,把分析每种症状的病理生理和病因作为临床思维的范式,对此我不敢完全苟同。我个人体会,临床思维的原则是:抓住最主要的症状,弄清其特征、病理生理基础、发展和演变过程;如果重要症状不止一个,应尝试以最主要症状为主线索,将之与其余症状联系起来,要重视各症状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而不是对每个症状进行孤立的分析;要重视伴随症状和治疗反应的重要意义,如果诊断和病因一时不能确定,就应该分析本病最可能属于哪种类型的病理生理异常,以此为基础寻找诊断治疗的方向;要重视“不典型”的症状和之所以“不典型”的基础和原因;重视在病人出院或死亡时对病例特点的总结分析。此外,以一种病来解释病人的全部症状以及首先考虑常见病仍然是临床诊断中屡试不爽的通则。签首页曾经是协和训练临床思维的重要阵地。参加者相当踊跃,上至吴蔚然这样的名医,下至前来“旁听”签首页的实习医生。签首页时要对一些重点病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系统总结分析,使年轻医生逐渐懂得如何抓住病例的特点并和它的病理生理过程联系起来。现在流行的拟诊讨论写法和病例讨论方法,是在不加分析地罗列病例特点后开始对号入座:第一种可能诊断的支持点1234,不支持点1234;第二种可能诊断的支持点1234,不支持点1234……。我个人认为这不是好的拟诊讨论,因为拟诊讨论应该根据诊疗中的特殊问题有重点、有特点、有分析、有联系地进行讨论,应该生动活泼,不拘一格,体现医师的思维过程。
    协和特别注重能力培养。在课堂授课时强调少而精,反对满堂灌;在查房时强调针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反对脱离病人特点把查房变成讲课。能力培养包括:抓住主要问题的能力;独立观察病情的能力;积极主动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针对问题收集图书文献资料求得答案的能力;独立思考和自由进行学术讨论的能力等。这样的能力培养并不需要通过什么专门的讨论或培训而是融合在日常的教学医疗工作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的。
    现在不少年轻医生碰到问题不是尽自己最大力量积极主动地去解决,而是习惯于等主治医师指示,等科外会诊,等主任教授拍板。过去则不同。过去非常强调住院医师、实习医师的早查房和晚查房,他们必须在主治医师到病房之前独立地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向主治医师汇报,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晚查房则是住院医师独立观察处理病人和对实习见习医生进行教学的重要园地。协和就是通过日复一日的独立查房锻炼提高了年轻医师的能力。例如急诊室有一个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年轻女病人,经内科检查发现有移动性浊音,按现在的做法是等妇产科来会诊,而过去则是内科主动做了腹腔穿刺,穿出血性腹水诊断为宫外孕后,再转给妇产科。另一个老年、高血压、头痛的急诊病人,内科检查发现有颈部抵抗,按现在的做法是等神经科来会诊,而过去则是内科主动做了腰穿,穿出血性脑脊液,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转给神经科。这些例子说明,主动精神是高质量高效率医疗的重要条件。
    张孝骞教授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每个星期天上午都到图书馆,带着病人的问题查文献资料,因此,他经常能给我们介绍一些针对性非常强的文献。这种作风对年轻医生有很大影响。例如一个颈部淋巴结明显肿大、伴有瘘道和高热的病人,究竟是结核还是淋巴瘤诊断不明,年轻医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图书馆找答案,结果在一本淋巴瘤专著中找到和这个病人一模一样的淋巴瘤形成瘘道的照片,按淋巴瘤进行化疗后病情很快缓解。
    协和很重视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讨论的能力。例如我国病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协和病理系主任胡正详教授经常亲自和学生一起准备CPC。他非常严格,要求学生一定要独立准备,不允许他们私自查阅病历中的病理资料,不允许带教老师向学生“泄露天机”,有一次一位主治医师把一些病理资料泄露给了学生,胡正详教授发现后非常严厉地批评了这位主治医,并说你如果再这么做,以后就不要来参加CPC教学。
    协和特别重视医学生和年轻医生要打好基础,不追求过早地进入专科,而强调通过学科轮转打好深厚坚实的多学科临床基础,特别是内科综合基础。高水平的医疗决不仅仅是专科水平的反映,而是由医生的综合临床基础和综合素质决定的。例如一个中年女病人咳嗽很厉害,在某院呼吸科整整看了3个月,做了针对结核和肿瘤的各种特殊检查和治疗,都未能解决问题。后来另一位医生注意到病人有高血压而且服用了ACEI,叫病人停服该药,3天后咳嗽就好了。协和的历史和现实证明,要保持高水平的医疗,单靠专科技术是绝对不够的,必须要有广而深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对疾病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才能在诊断治疗和会诊工作中比别人胜出一筹。片面强调专科而忽略基础,只会使医生变成知识基础和临床判断力都残缺不全的畸形儿。1934届的协和毕业生王季午教授说:“没有扎实的基础,便不可能在实际工作中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境界”。
    协和特别注重住院医师的培养,把它作为临床教育的核心部分。通过对住院医师极为严格的训练和要求(包括24小时制),通过对各年级住院医师职责的明确规定和考核,通过竞争和淘汰,住院医师制已成为培养成熟、高素质、有独立工作能力和在专科发展上有巨大潜能的医师的必由之路,这也是协和之所以能向全国输送大量优秀人才的关键。只有完成了严格的协和式的住院医师训练,才算完整地实现了协和临床教育的全过程。协和对医学生和住院医师训练的基本思路和要求是一致的,住院医师要成为医学生的表率和老师,医学生和住院医师形成了集医疗教学于一体的团队和严格的教育训练体系。
    协和没有把临床教育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和少数教师身上,而是把它放在协和学术和教育的大环境中。这个环境里有浓郁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营养,有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启发促进,有活跃的讨论和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绝大多数协和人都视教育为己任,热爱教育事业并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这样的环境是协和临床教育的传统和特色,也是协和高质量临床教育的基础和支撑。
    上面所说的协和临床教育特点,有的还继续保持着,有的已经褪色,有的则已枯萎凋零。但是我相信,只要院领导有决心,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把协和临床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发挥出来,使它继续成为培养我国医学精英人才的教育制度。
    最后再回到导师制问题。现在时代不同了,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人数和思想状况改变了,教师的组成和价值观也在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协和的导师制究竟应该怎么办?我认为,协和导师制的主要任务仍然应该是把协和的教育理论、文化传统、作风精神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传给年轻一代,使协和的生命得以延续并永葆青春。我们不能满足于导师制形式上的恢复和重建,而要更加着重于协和导师制的内涵,要建立一个有协和特色和协和水平的导师制,而不是建立一个随便什么学校都能轻易做到的形式上的导师制。为此,需要专题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导师制的内涵、模式、指导内容和方法,并建议先在小范围内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扩大推广。同时,导师自己也需要对
协和的教育理论、文化传统、作风精神进行一次再认识和再学习,需要对导师制的作用、意义、内涵以及导师自己的历史责任有深刻的理解,这是恢复重建协和导师制的成败关键所在。

12、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

 

 


    1958年,北京协和医院率先创立了我国第一个临床核医学科,从此开始了核医学在我国的医疗、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在历届院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经过以王世真院士、周前教授为代表的几代核医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逐步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核医学医疗、研究和培训中心,为核医学在我国的诞生、发展壮大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历史回顾
    在国内率先开展核医学培训。1958年,开展并参加了京、津、沪、穗巡回放射性同位素临床应用训练班。    八十年代初,经卫生部批准,在医科院成立了以我院领头的首都核医学中心。改革开放后,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委托,先后开办了国际放免分析师资培训班、核医学仪器质控培训班、放射性药物质控培训班。自1989年起成为国家首批教委重点学科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及国际原子能机构援建的放射性药物研究及培训中心。2002年再次评为教育部重点学科点。
    开发研制并引进了大量医用核仪器及设备。曾与有关单位合作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扫描机和肾图仪,制成我国首台标准甲状腺功能测定仪及多功能探测器。1983年,引进国内第一台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仪(SPECT)。1996年由王世真院士发起,19位院士共同提出“在我国建立PET中心”的建议,获得党和政府的重视、拨款,在我院开始筹建PET中心。此中心由医用回旋加速器、PET扫描仪及自动化化学合成装置三部分组成。促进了全国PET的发展,赶上了世界PET“热”的浪潮。
诞生和首先应用我国几乎所有的核医学新技术并取得先进成效。由王世真院士研发的新型肾上腺皮质显像剂(6-131碘代胆固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某些方面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在核医学临床诊断及治疗上创立的多项国内领先项目,如: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肝血流血池显像、红细胞寿命及红细胞容量测定等,并获得了12项部级及医科院级科技进步奖。九十年代建立了幽门螺旋杆菌的13C及 14C-尿素呼气实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等诊断方法。在1958年开展了131I治疗GD甲亢,其后建立了一整套甲功测定指标,获得国内外好评。
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1980年,由我国核医学事业的奠基人王世真教授(核医学第一个博士导师)、周前教授(临床核医学第一个博士导师)为首创办了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和《中华核医学杂志》。1988年,主办了“北京国际核医学大会”。1996年,主办了“PET与21世纪生命科学的国际研讨会”。
    放射性药物实验室工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八、九十年代,先后负责开发、研制了8种先进的放射性显像剂,其中5种已用于临床,1种已通过新药审评,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许可证。使我院的放射性药物临床药理基地成为国内唯一集新药研究、小批量制备和临床应用于一体的单位。
    自1980年王世真、周前教授为首创办了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以来,王世真院士任首届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杂志》首任主编,中科院生物学部常委、中国核学会常委等;周前教授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华核医学会第二届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杂志》二、三届主编,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专家库成员,IAEA技术合作国内活动组顾问,中华医学会理事(19~22届),卫生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3~6届)。现科主任李方教授为中华核医学会全国委员、北京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陈方教授为中华核医学会全国青年委员。林岩松副教授为《中华核医学杂志》编委。
科室规模和人员梯队
    经过46年的发展、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现在已形成集临床核医学(核医学影像诊断、核素治疗)、实验核医学与放射性药物于一身,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的核医学综合基地,拥有多位国内乃至世界上都具影响的知名专家,具备一支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医疗、师资队伍和科研力量。科室由临床核医学、实验核医学与放射性药物临床药理基地三部分组成。工作人员49名(东、西院),其中正高职7人,副高职6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16人,其它2人,人员结构基本合理。
临床医疗
    核医学科临床部分目前开展常规诊断、治疗项目七十余项,是国内开展核医学诊断、治疗项目最齐全的科室。现拥有PET中心、SPECT影像诊断、放射性核素治疗、放射免疫检测、放射性药物等专业项目。作为大型综合型三甲级医院的必备科室,核医学科在业内医疗技术水平首屈一指。由学识渊博的教授医生、勤奋工作的技术人员、先进的设备造就的核医学科,为我们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创造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1 临床核医学影像诊断:
    目前,我科现有SPECT 4台,γ相机1台,核医学影像常规诊断检查开展项目70余项,每年诊断各种疾病患者1.3万人次。随着新医学、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一些新的方法也陆续应用于临床:如生长抑素受体显像、肾上腺髓质显像、肿瘤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等,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年的临床实践,产生了一批具有协和特色的诊断项目,如生长抑素受体显像、肾上腺髓质显像、淋巴显像、肝血流血池显像等,在院内外、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
    PET中心有高性能PET一台、回旋加速器一台及全套自动化化学设备。除常规18FDG头及全身扫描外,还开展了新PET显像剂18FET(氟代络氨酸)及11C-醋酸盐显像。
    核医学科影像诊断积极与其它科室合作,在院内医疗工作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03年应用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成功定位诊断一例心脏嗜铬细胞瘤,荣获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度医疗成果一等奖;2004年再次成功定位诊断一例心脏嗜铬细胞瘤合并双侧颈动脉瘤!并在亚太地区核医学大会上报告此成果,为协和赢得声誉。
    2 放射性核素治疗:
    我科在国内最早开展的131I治疗GD甲亢至今已46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就建立了一套严谨、规范的诊断、治疗计划和疗效随访程序,并于1983年首届全国核素治疗会议上作为规程推广,已形成具有北京协和医院特色的治疗项目之一,并于1995~1999年代表我国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的亚太地区GD治疗研究项目。现月均治疗甲亢患者140例,已治疗病人2万例,随访长达40+年,其治疗方法及效果居全国领先地位;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甲状腺癌、骨转移癌骨痛等核素治疗,其病人治疗数量稳步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放射免疫检测:
    由周前教授首创的TRH放射免疫测定、新生儿甲低筛查的纸片法放免分析等都获得了部级及医科院级科技进步奖。积极引进最新的 体外检测方法,使本实验室检测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检测甲状腺疾病项目最全的实验室。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用核技术研究硒和克汀病的 关系》。完成国产左甲状腺素钠片剂生物利用度的研究,2001年通过国家食品药物管理局组织的 新药评审。
科研
    我院核医学科是我国核医学的创始单位,承担国家“六五”、“七五”、“八五”等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卫生部、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及院校科研任务多项,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协作项目,中-澳国际合作项目计划等,目前主要有:
1, 李方教授,首都医学发展基金“放射性生长抑素受体阳性肿瘤显像治疗剂的研究”,2003.1—2005.12
2, 林岩松副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核医学显像在多巴胺系统相关疾病中的应用研究”,2003—2006
3, 陈黎波副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放射性标记抗CD20抗体治疗淋巴瘤研究”,2003.9—2005.12
4,国家药监局下达的“99Tcm-NOETⅡ期临床试验”(牵头单位),和盐酸去甲乌药碱注射液Ⅰ期临床试验。
5, 现我科自主开展的研究项目:
① 诊断用放射性药物:标记奥曲肽、18FET、碘代胆固醇等,以及18F-FECH、18F-FLT、99Tc标记的葡萄糖衍生物和叶酸等。Annexin V的99Tc标记的肿瘤细胞凋亡显像的研究。
② 治疗用放射性药物:90Y的应用、131I-mIBG的应用等
教学与人才培养
    核医学科历来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承担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8年制本科临床核医学课、研究生核医学课。作为国内第一个核医学博士点,自1978年来,已培养硕士生36名、博士生34名、博士后5名。科室现有博导3人、硕导3人,现科内在读博士后2人、博士生5人、硕士生2人。
    王世真院士主编的《分子核医学》现为教育部指定的研究生教材。
    周前教授主编的《核医学显像图谱》(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本着科学、严谨、求实的协和精神奉献给业内工作者。
本科还主编了《核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核医学卷》、《中华影像医学核医学分卷》等19种专著。2003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著30篇,编写与参与撰写专著13部。
科室管理
    如今的核医学科成为业内领头羊,这当然离不开历届科主任的正确领导。“规范化、制度化、量化”管理是科室对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严格要求,科室每个岗位都有“理论要求、任务要求、能力要求”。,我们继续发扬协和精神,在前辈创业的基础上,开拓求新,不断进取,加强自我完善,重科学,求发展,讲团结,拼效率,让我们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加强自身品德与专业修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核医学科

 


13、关于术后镇痛疗法的选择


麻醉科  黄宇光教授
    麻醉与镇痛是不同的概念,病人在手术中往往接受了满意的麻醉,但术后并未得到充分镇痛,因此术后早期可能会成为病人痛苦艰难的时期。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是,当病人出现疼痛时由护士按处方肌肉注射适量镇痛药物,但这种方法难以使疼痛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其缺点在于:(1)不灵活:因为病人对镇痛药物需要量存在个体差异,
例如,肌肉注射吗啡或哌替啶后,不同病人的血浆浓度可相差3~5倍之多,药物峰作用时间从4min~108min不等,差异很大。每隔4小时间断注射药物后,在同一病人体内,血药浓度波动很大,真正达到最低有效镇痛药浓度的时段仅占35%,效果不确切;(2)依赖性:必须依赖医护人员的处方和给药;(3)不及时:必须等待护士按处方
准备药物,肌肉注射药物后,药物尚需要一定时间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扩散到中枢作用位点,才能产生镇痛作用。
    现代术后镇痛新方法则可以有效克服上述缺点。其中,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是一种新的镇痛给药
方法,它是在安全用药的前提下,允许病人根据疼痛的切身感受自行给药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病人自控镇痛可分别进行静脉、硬膜外、皮下或神经鞘内给药镇痛,有效满足了疼痛病人治疗个体化的需求。
    国外在临床普及PCA术后镇痛已有15~20年,国内倡导普及PCA术后镇痛也有10个年头,如今,PCA已经成为国内外治疗术后病人疼痛的主要方法之一。
    不少人对于术后镇痛心存疑虑,包括镇痛过程中药物对呼吸、胃肠道的副作用等。多年来大样本资料表明,与间断肌肉注射药物镇痛比较,由于静脉PCA药物浓度波动小,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镇静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并未增加,使病人更加满意。同时,促进病人机能康复。硬膜外镇痛时局麻药可有效阻断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使迷走神经相对兴奋,导致胃肠道蠕动加快,促进功能恢复。硬膜外镇痛选用适当浓度的局麻药可在阻断感觉神经镇痛的同时,不影响运动神经功能,实现“可行走的硬膜外镇痛”(Walkingepidurals),从而促使病人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1994年,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内率先倡导规范化术后镇痛治疗,采用病人自控镇痛(PCA)术后疼痛治疗。十年来PCA已成为术后镇痛最常用最普及的方式,得到了外科医生、护士和病人的肯定和欢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证实。疼痛治疗的安全性至关重要,除了采用标准化治疗方案,应根据不同的镇痛方式采取相应的监护措施,必要
时调整治疗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术后镇痛疗效,防治相关副作用,目前国内许多医院逐步建立和普及了规范化的急性疼痛服务机构(AcutePainService,APS)。APS作为围术期疼痛治疗的专门机构,目前在欧美国家的大多数医院均有设置,由麻醉医生、专业疼痛护士以及药剂师、心理医师等组成。我院麻醉科的急性疼痛服务(APS)是由麻醉科医生和疼痛
护士组成,并与相关科室保持联系和协作,对术后镇痛的病人进行日间查房和专业化管理,配备24小时热线寻呼。实践证明,专业化管理对于改善治疗质量、普及和提高医疗满意度,是非常有益、不可或缺的,目的在于,(1)促进围术期疼痛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减少副反应。与疼痛治疗有关的副反应包括呼吸抑制、神经系统损害、过度镇静、循环受抑、恶心呕吐、肠道功能障碍、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等。(3)维持病人的功能状态,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4)改善围术期急性疼痛病人的生活质量。
2004年10月11日是第一个全球镇痛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疼痛治疗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议题,并且设计了“镇痛治疗阶梯”。疼痛治疗不仅以缓解疼痛为目的,还应成为健康关怀的一部分。作为生命体征重要指标的疼痛,其临床评价和治疗的重要性应与休克、心律失常、呼吸困难以及高热等治疗相提并论。手术后疼痛十分常见,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围术期急性疼痛绝大多数可以得到良好控制。其中,对疼痛治疗认识的提高、与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是改善手术病人生活质量的前提。


14、阻断向孩子蔓延的艾滋病


    本报讯 (记者  林夕夕)在南非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小男孩,名叫恩科西·约翰逊,由于母婴传播,恩科西生来就是艾滋病患者,因为携带病毒,恩科西被学校拒之门外。因为没有钱,11岁以前他没有得到过任何药物治疗,孩子用孱弱的身体和稚嫩的声音走上讲台,呼唤生命:“我们也是人,是正常的人。”
2001年底,艾滋病引起的脑部损伤,导致小恩科西陷入昏迷。2001年6月1日,艾滋病永远夺去了孩子年轻的生命。
2003年在我国福建省,一个三口之家的所有幸福随着一个诊断而宣告终结,夫妻二人均被查出是艾滋病患者,两个人把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小君君的身上,只盼望孩子是健康的。然而,孩子也被证实已经通过母婴传播染上了艾滋病。现在已经失去了母亲的三岁孩子也已经站在了生死的边缘。
艾滋病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并由此带来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我国部分地区资料显示,母婴传播艾滋病所占比例已由0.1%上升到0.6%,与其他传播途径相比,由母婴传播造成的婴儿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在逐渐增加。
    据专家介绍,母婴传播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即母亲通过怀孕、分娩和产后的三个渠道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孩子。母亲在怀孕期间,会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在生产的过程中,因为孩子要经过妈妈的产道,要接触一些血液或者是分泌物,可能会被感染。孩子出生后,如果吃妈妈的奶,妈妈的奶里头可能会含有艾滋病的病毒,孩子也有可能在这个阶段被感染。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240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育孩子,造成每年约80万个新生儿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使全球新生儿死亡率增加75%。
    能不能尽量避免母婴传播,阻断向孩子蔓延的艾滋病,答案是肯定的。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樊庆泊告诉记者,在高发区他们曾经碰到过一例这样的病例,有一个32岁的妇女,先后有过两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八岁时,因为高烧不退死亡,经检查孩子是感染了艾滋病。这个妈妈第二次怀孕时,经过医生给予药物治疗,孩子生下来是正常的。妈妈虽然是一个不幸的感染者,但孩子很幸运。
    怎样能使艾滋病妈妈得到一个健康的孩子,樊大夫说:“对于感染艾滋病的孕妇来说,要想生一个健康的孩子,首先要有一个好心情,乐观的心态,要正确的面对现实,家属要配合孕妇使她在整个怀孕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另外医生要给予积极的治疗,通过药物治疗来降低母亲体内病毒的载量,控制感染的发生。剖宫产可以降低传染的可能,所以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用剖宫产的方法。如果自然生产,则应尽量减少一些有损伤性的操作。产后尽量不让孩子吃母乳,如果一定要选择母乳喂养,最好把妈妈的乳汁挤出来进行加热,这也能减少母乳传给孩子的机会。因此,阻断艾滋病毒母婴传播需要针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三个感染渠道进行,有效的阻断方式是产前,最好是妊娠初期,服用药物以避免宫内感染,采用剖宫产手术分娩,避免自然分娩时的宫颈分泌物感染,产后杜绝母乳喂养,改用人工喂养并服用特定的药物,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新生儿感染艾滋病。”
    有些人可能会担心艾滋病病人免疫力要比正常人低,一旦剖宫产,感染了怎么办,会不会对母亲造成很大的伤害。对此樊庆泊大夫说:“因为现在的治疗水平做这样的手术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对患者抵抗力低的情况,还有一些很好的预防措施,比如说足量的给予抗生素药物,手术过程减少一些损伤性操作,做好病人的防护和医生自身的防护等等。做好了这些,感染机会还是很低的。”
那么药物治疗,如鸡尾酒疗法等,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副作用非常大,有的妈妈担心吃一些药物会对孩子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樊庆泊大夫说:“根据观察药物对孩子的影响还是比较轻的。如果营养不好吃了这些药物,可能会加重孩子在子宫里发育不良的一些机会,还可能造成这个孩子的早产,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孕妇的营养状况比较好。艾滋病感染者用药,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发育问题,比如说孩子长的比较小,会有早产。但可以用一些现代的医学方法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如选择比较适合的药物剂量,增加孕妇的抵抗力和营养等,来对抗这种情况的出现。”
    2002年年初,北京市地坛医院收治了该院第一例艾滋病产妇,由于孕妇孕期检查不完善,直到已近临产才发现HIV呈阳性,医院为这位妇女实施了标准的阻断措施,通过给孕妇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术前干预并进行了剖宫产手术分娩,术后实行人工喂养,一年半后,孩子的HIV检测呈阴性,阻断成功。
    事实证明在我国云南、湖南等部分地区试行的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都已经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功率。
    对已经被母亲感染了的孩子,樊庆泊大夫说:“从医疗角度上来说,孩子感染了,是有药物可以治疗的,包括一些新生儿的治疗和儿童的艾滋病的治疗。假如阻断失败了,还有后续的治疗,因为我们现在有儿童艾滋病的治疗项目,也有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把病毒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儿童还是可以健康成长的,虽然他的发育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

 

15、寄语医学生


方圻  教授
    今天对在座的医学生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医学生即将进入临床,通过临床的学习,你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和热爱这个事业,并愿意全心全意投入,不管是苦还是累。在临床,病人用期待的目光,热切地盼望着你的帮助,特别是当危重病人转危为安,对你表示感谢的时候,你的价值就会充分体现,会想到“我尽到了我做为一名医生的职责”。当你遇到失败,你会感觉很沉重,你将总结经验教训。例如一位冠心病患者,已属晚期,他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从未控制过,你以后遇见这些病人就会劝导他们坚持治疗。五、六十年代,我们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率达1/3,但是临床医学在不断进步,现在病人生存率大大提高。我们从失败中得到教训,总结经验,就是这样我们可能在兴奋与沉痛的交织当中度过一生。如果你努力研究能有所收获,有所创新,能为全人类的健康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你会为自己是一名协和人而感到光荣,而协和也将为有你而感到骄傲。
    第二:Clinic这个词很到位,英文的意思是bed side,即“床旁”。我们在临床工作和学习离不开病人。教科书告诉我们的是典型的病案,然而病人的情况却往往千变万化,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不去看病人。我们要学会进行临床思维的方法,反复求证,密切观察病情,这一切都离不开病人。我们还必须有严谨科学的态度,仔细认真的求证,不能有一丝马虎,这是由我们对病人的责任心所决定的。
    第三:希望同学们正确地了解到我们的临床医学面向的是病人。医学不是纯自然科学,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服务对象是人。他们是活生生的、社会的人,他们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教育程度、文化修养、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这些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性格。我们要善于接待他们,理解他们,根据各自的情况,尽到力所能及的帮助。看待病人,应当一视同仁,绝不能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贫富不同有所差异。

 

16、协和恢复本科生导师制  第一批本科生导师领到证书


    本报讯(记者  欧阳明) 12月22日下午,协和召开了第一批本科生导师培训会。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北京协和医院的领导、老教授、本科生导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代表近百人汇聚一堂。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刘谦首先在会上致辞,对恢复和强化本科生导师制表示支持并寄予厚望。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院校长、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鲁重美在题为《对恢复医大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的报告中,强调新的导师制比传统的导师制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对导师有更高的要求,将导师的工作概括为指导学生“做人、行医、治学、为师”。
    方圻教授、张之南教授、陈元方教授等协和老专家也在会上纷纷发言,对学生们谆谆教诲、对协和的导师制进行回顾和思考,总结协和临床教学的优良传统。其对协和、对学生的爱之深、情之切,令在场的人深受感动。
    协和医科大学学工部和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分别介绍了学生们对导师制的期望、第一批导师的遴选过程和导师的职责等。
    刘谦院长和鲁重美书记在会议结束时亲自为本科生导师颁发证书,将全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领导的支持和嘱托、老专家树立的榜样、学生的期望,使每一位接受培训的导师都感到了肩上的重任。究竟怎么做合格的导师,导师们在思索、在努力。时代的进步正在促进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协和的导师制很好地体现了这种转变,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使其日臻完善。


17、继承和发扬协和优良教学传统
——刘谦院长在本科生导师培训会上的讲话


    经过教育部门近一年来的反复酝酿和积极准备,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于最近恢复了本科生导师制,这是继承和发扬协和优良教学传统的具体体现,也突出了协和教书育人的一贯宗旨。
    传统的导师制是协和临床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协和因材施教、精雕细刻的一种教学方法。许多协和的前辈从中受益无穷,许多年轻的仰慕者为此而选择协和。协和的导师制因故中断了数十年,近年来无数师生为此感到遗憾。面对当前医学生实际状况,有必要恢复和强化导师制。
    协和传统的导师制是当医学生刚进入临床见习阶段之时,由临床医学院指定有一定水平的教师作为导师,一位导师负责指导一个或几个学生,指导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病例分析、病历书写等,核心是临床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向导师学习的不局限于此,还包括如何接触病人以及医德医风等等,导师的个人修养和表现对学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恢复后的导师制将以传统的导师制为基础,但应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一是体现在导师指导学生的时间提前到学生入临床医学院之初,一直延续至学生毕业;二是指导的内容从学业方面,扩展到解决医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更加强调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身心健康方面的关注。这些都是在对当代医学生的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反复思考后所采取的积极对策。
    恢复和强化导师制符合社会对医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要求。在协和推行导师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我们有深厚的底蕴,有一大批教授、副教授,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有与办学条件相适应的办学规模。
    由于导师制中断已久,许多中青年教师对其缺乏了解。值得欣慰的是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还健在,很多还工作在第一线,他们或做过学生的导师,或接受过导师的指导,今天的培训活动就是请他们回顾传统的导师制,畅谈自己的体会,为我们出谋划策。时代进步正在促进医学教育的模式的转变,协和的导师制很好地体现了这种转变,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使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注入新的内涵,并日臻完善。


18、对恢复协和医大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
——党委书记鲁重美在本科生导师培训会上的讲话


    协和的教授是协和传统的三宝之一,导师制曾是协和医学教育的特色,是协和因材施教、精雕细刻的教学方法之一,后因故中断多年。昔日的导师制是当学生刚刚步入临床的时候,给每人安排一位导师,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三)的指导,指导的内容不只是教师的专业,而是对学生在临床学习中全面负责。“医德医风、仪表举止、注重实践、缜密思维、言传身教、科学严谨、工休接触、医患交流”是对昔日协和导师制内容的高度概括。恢复协和导师制是继承协和优良教学传统的举措。
    恢复协和导师制也是协和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协和医大自79年复校至今,招生人数已从最初的30人上升到90人。我校学生8年的学制相对较长,学习压力很大。经过多年的观察,协和的学生有两个不同程度的心理低潮期,一是在从北大或清华校园回到位于闹市区中心的校本部时,成天接触的是人体标本;看到的是身着白大衣、行色匆匆的医护人员;二是学习到4-5年级,从基础所进入临床医学院时,眼看其他4年学制专业学生开始工作、挣钱,而自己还有一半的学业没完成。与此同时,学生们还需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20世纪末、21世纪初,正是大环境的转型期,信息时代提供的多元化在学生面前展开了一个五彩的世界;学校和医院地处北京闹市区中心,有着太多的诱惑......凡此种种,学生对导师的渴望、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需求,使得恢复本科生导师制势在必行。
    新形势下造就新的协和,导师制今昔对比也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如何继承和发扬协和的优良传统,协和的导师制应该保留什么,扩展什么,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恢复导师制的目的是要教会我们的学生做人、行医、治学、为师,因此导师的质量是导师制成败的关键。作为协和医大的本科生导师荣誉与责任并重,一个合格的导师应具有高尚的品质、优良的医德医风、精湛的技术、谆谆善诱的教学精神。在学生进入临床打基础的阶段,手把手的有针对性地教,将使学生受益终生。协和的医学教育历来强调能力的培养、强调打好基础、强调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这些都需要导师们点点滴滴地传授给学生。
    新的导师制将不仅仅只停留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上,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关心学生的行为举止、关怀学生的道德情操、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这是新导师制更丰富的内涵。
    协和的导师制将与协和医学教育远期效果密切相关,请关心和爱护我们的学生,使他们能成为协和医疗、教学、科研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他(她)们是协和的未来!他(她)们是祖国的未来!
                                                     (教育处整理)

 

19、再谈协和医本科生的导师制
内科  张之南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准备恢复医本科生的导师制,这是继承协和优良传统教学方法的又一重要举措,我很赞成。下面先谈谈我自己作为“导师的学生”以后又做“学生的导师”对协和导师制的体验,然后说说我对导师制的一些想法。
    一、我所经历的导师制
    在协和八年学习中的第六年,即结束临床前基础课之后,进入临床学习的见习阶段,学生已经学了一些诊断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一些治疗学的基本概念,在见习阶段要结合实际病人把这些知识具体化和深化,学会把理论认识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开始对各临床科有初步了解。
    在内科,大约每个星期由科教学秘书分配给每个学生一位病人,学生自己先去采病史,查体、做好三大常规、写成完整的病历,交给导师。导师先对病历进行初步修改,然后约定时间与学生一起到病人床旁,校对及补充病史、核对体征、看病房进行了什么检查和处理,再回到办公室讨论讲解。讨论的内容是学生所获病史和体检有什么遗漏或错误、为什么发生、所写病历在内容和文字上有什么问题,然后,结合三大常规,分析病情、提出诊断、处理意见,对具体疾病进行一些讨论。最后,导师给学生介绍一两篇参考文献阅读。余下的 时间,学生汇报过去看过的病人的随诊情况,再和导师一起分析讨论。妇产科也是一人一位导师 ,有些检查会给患者增加负担,则由导师示教或参考病房病历。外科是一位导师带一个小组。七年级门诊见习眼科、耳鼻喉科也是一位医生带一两个或两三个学生。除上述结合具体病人教学外,学生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找导师约定时间讨论。
    二、几点想法
    1.结合实际传帮带是导师制的主要教学方式
    无论临床前基础课与临床课如何接轨、怎样融合教学、采取什么方式教学,进入临床学习总归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因为要开始从书本学习、动物实验转向病人,要接触实实在在的人。要学习如何接近患者、如何处理与患者的关系、如何了解患者(他们的病症和特性)、如何把纸上谈兵变为解决病人问题的实际能力。 
    在这个学习内容发生转变的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我认为主要是学生参与实践和靠老师的传、帮、带,要学生亲临现场,到病房、检查室、到病人床旁,参与医疗实践,观察病人、接触病人,学会如何获得必要的资料,如何进行分析思考。导师制是实现传、帮、带的一个良好方式。导师通过身教、言教可以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导师在床旁亲自示范和把着手教,学生当着导师检查操做,也便于老师发现其不足,加以纠正。例如,如何避免在问病史时“诱供”,不同部位的淋巴结应怎样摸,摸腹部如何使患者放松等;导师对学生写的病历,认真改,仔细讲,学生根据导师的意见改正,再交导师看,以便老师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被纠正之处。Check完病人之后,根据已掌握资料,导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病人的初步诊断、处理意见、提出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观察的方面。然后结合病房主管医师已给病人进行的化验、影象学和其他特殊检查,对本患者的诊断及处理进行进一步讨论。最后还要指定一两本参考书或参考文献,加强和扩展基本知识。Check完病例后,学生还要向导师汇报过去看过的患者的情况、进一步的检查结果、新的问题等。学习如何观察病人。此外,学生平时在病房还会看到许多东西,产生很多问题, 也可以是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接触病人中发现或想到的问题,也可随时约见导师。
    2. 导师工作要严谨,对学生要求应严格
    导师制师资力量雄厚,老师有可能对学生追得紧、看得细,在学生刚刚踏入临床之时,就要抓临床工作的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有违标准、不够正规的地方,随时纠正。例如,写病历是医疗工作中长期进行的工作,不论将来病历格式会有何改变,基本内容要求会比较固定;也许“纸介病历”会改成“电子病历”,但内容同样要求正确、完整,用词、用语、单位等必须合乎标准。导师通过严格修改病历,一方面培养严谨的工作精神,同时也是培养工作的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为以后参与实际工作时,建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打下基础。对病历如此,对一些操作和其他临床工作也如此。
    3. 老师应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临床医生的思维方法,例如,诊断少见病之前,需先想到常见病;诊断恶性病之前,需先排除良性病;诊断功能性病之前,应先排除器质性病;能用一个病解释的病情,就不同时诊断多种病;一个不能解释的异常体征或症状,常常预示着会有某种未被发现的病症存在,需成为观察的重点;对不明原因的发烧、皮疹或胃肠症状,不要忘记药物的影响。这些已被临床医生融入日常思维,但对刚进临床的见习生而言,需有人指点,逐渐培养积累。另外观察病人、随诊病人、结合病人的问题查文献,带着自己的想法请教老师,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验证自己的认识,这样,印象深、记得牢,是从临床工作中学习提高的好方法。导师帮助同学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会有长远的效用。
    4.要多方面关心学生
    导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进行业务学习,还要通过言教身教让学生知道应如何对待病人,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例如刚进临床,病人知道见习生是学生,可能有时不甚合作,学生应当理解,自己从病人身上学习,确实会给病人增加麻烦和额外的负担,应从病人角度去考虑,更多地体贴他们的病痛,尽量多为他们做些事,更准确及时地反映病情,绝不能对患者产生反感。如何处理好学生与病人的关系,导师也应多做工作。与病人接触中也会反映出一些医德医风问题,关于这些,可有不少说教,但更主要的是导师的身教。学生常把导师视为自己的榜样,甚至老师的举止言谈、对人态度、都会被学生效仿,导师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除业务之外,导师应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及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接触病人中发现或想到的问题,师生之间应多沟通。
    5.作一个合格的好导师
    从学生角度看,资历深、学术地位高、愿意多讲,是好导师的条件。其实不然,只要为人正派、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与学术造诣,就可以作导师。资历、学术地位都不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是做了导师就要对导师工作认真负责。学生每收一个病人,导师从修改病历、与学生一起在床边核对病史、体检、然后讨论,一般要花4-6小时,导师要肯花这个时间,作好安排,认真对待,不可敷衍了事。要知道协和培养人才“精雕细刻、因材施教”,有一部分就是通过导师实现的,所以导师应发挥良好的作用,把教学作为自己分内的事,而不是可多可少的副业。至于给学生讲多少专业知识、高深知识,并不重要,学生所需要的是基本知识及思维方法。如前所述,导师在学生眼里是学习的榜样、是楷模,老师的为人、思维、风范,都会影响学生。所以导师的责任绝不只是改改病历、纠正手法、引导业务学习而已,还要对学生的为人处事、思想品德、思维逻辑等一切与学医有关的素质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6.做导师是光荣的,实际上也是一种乐趣
    导师与学生之间,是师生关系,也是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过程。导师对学生应该爱护负责,学生对老师也应该尊敬,体现之一就是对老师的正确指导能认真消化吸收,付诸行动。假如导师一而再、再而三地指出缺点、错误,而学生屡次不改,导师会失去情绪和劲头。老师最渴望得到的是互动和反馈,而不是无动于衷、没有反应,所以说导师制能否有成效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另外,导师多与年轻人接触,了解他们的活动和想法,会给导师带来一些新鲜气息和活力,老师之间相互交流,会拓宽双方的认识,这些不仅有助教学,也给导师增添新的信息、话题与乐趣。
    三.展望
    1.导师制也要与时俱进:现行的教学安排和过去可能有所不同,将来还会有改变,导师制的作法应该有相应的变化。例如,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可从许多渠道获得必须的重要知识,但如何将这个学习途径与导师的传帮带结合起来,更大地发挥导师的作用,值得研究。另外,见习生要不要写英文病历,是否应该由导师安排给学生看几项特殊检查、治疗操作等,见习生学习应该包括什么,都需要不断斟酌。
    2.导师制的理念可以扩展: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前进,基础与临床早衔接、学生早日接触临床,导师制的具体运作方式会有所改变,但是导师制的出发点和基本作法还要长期保留。其实,导师制的理念不仅适用于见习生,也可用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例如,学生从刚入学开始,对学习前景的设想、如何选课、如何安排学习与生活等,都最好有人指点。也就是说从医学生开始即应有导师这样人辅导;当然,导师制的理念也可以延伸到培养住院医师的阶段,因为,广大住院医师实在也应该有人关心、有专人指导。
这里谈的是导师制,但不应忽略导师以外的其他教学资源。例如,六年级在病房见习时,上面最直接的老师就是实习大夫、住院大夫,还有护士,要向他(她)们学习如何观察和处理病人。当然,他们能对教学作出什么贡献,还取决于他(她)们的素质、教学意识等。所以,说到导师制,仍不能忽视全院的教学氛围和环境。
  以上意见,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20、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职责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本科生导师肩负承前启后、教书育人的重任,既神圣又光荣。合格的导师应具备优秀的思想品质、高度的责任感、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良好的业务素质,并有热心教育、勇于奉献的精神。本科生导师应履行以下职责:
    1.以身作则,寓德育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努力学习。
    2.循循善诱,注重素质和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对医学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具体辅导。
    3.关心学生学习与成长,密切师生感情。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以使青年人健康成长。若发现问题请及时向教研室和教育处报告,并协助解决。
    4.关注教学,及时反馈。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研室教学情况,对医大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计划,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6. 定期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估,每学期末进行小结。
    教育处将对导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估,不合格者将被取消导师资格。 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