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重大新闻
战“疫”故事 | 在抗疫战场上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时间:2020.07.01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正印 吴东 王玉娥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国有危难,使命就是号角。紧要关头,初心就是方向。186位协和白衣战士勇敢逆行,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书写在抗“疫”战场上。6月29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大会上,协和援鄂医疗队的3位党员代表用感人的战“疫”故事,诠释出协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把初心写在抗疫一线


刘正印

协和第一批国家援鄂医疗队队长

第一临时党支部书记

感染内科党支部书记


       千里赴戎机,逆行至武汉,肩负零感染,精心抗新冠。1月26日大年初二,寂静的武汉已失去往日的生机。成立协和第一临时党支部的最初动议,是在从武汉天河机场到酒店近3个小时的大巴车上产生的。1月29日,医院党委正式批准临时党支部成立,共计党员11人,我们有了在武汉前线的第一座堡垒。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我们虽然是临时党支部,但党心不临时、作用不临时。”

       筹建ICU,我们面临困难重重。空荡荡的病房什么都没有,党支部带领全体队员,在韩丁副院长的指挥下,利用下班时间规划出病房布局,迅速把各类物资转运至病房,每一台呼吸机、氧气接口、电源插头、心电监测仪……都是我们亲自测试;每一个输液袋、护理包、抢救车……都是我们亲自搬运。在极限的48小时内,ICU正式启用,成为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主“战场”。从2月4日下午5点到次日凌晨6点,我们集中收治了18名危重症患者,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不眠之夜。

       位卑未敢忘忧国,前行尤须念初心。作为“先遣队”,第一临时党支部从无到有筹建ICU,为协和整建制接管ICU实现了良好开局,为国家2月9日指令“应收尽收、不漏一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党员冲锋在前,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身体力行的责任和担当。真正的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虽然畏惧,却依然果敢前行。

       作为支部书记的我与病人零距离接触,迎来了病房第一个病人,也送走最后一个病人。比着干,抢着干!每一名党员用实际行动作出表率。周翔不慎摔伤仍坚持轻伤不下火线,赵静、陈焕忘我工作下班时全身湿透,夏莹护士长以身作则,和其他党员护士给病人吸痰、翻身、处理冷凝水和医用垃圾、清理大小便……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旗帜无声,却鼓舞出了磅礴的斗志。

       在身边党员的感召下,有六位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徽在抗疫一线熠熠生辉。2月22日晚,支部全票通过三位同志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武汉期间,第一临时党支部共吸纳新党员6人,党员占比达到81%!

用生命托起希望

       医学的每一次进步,是在无数失败的教训中发现曙光。在武汉,面对死亡病例,大家极其渴望从尸检报告中拿到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然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对尸检有着天然的抵触。一线医生谈了好几个,都不成功。核心组讨论后决定,由三线医生亲自谈。我永远记得我谈的第一例,这一家人中,包括逝者在内,5人感染了新冠肺炎,一个家庭濒临崩溃。我把自己当成患者亲人和患者儿子进行沟通,一边聊着家常一边委婉地提出尸检请求。儿子犹豫片刻后同意了,他在电话里说,“我们也想知道原因,把骨灰盒给我们就行了”。放下电话后,我“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一是为生命逝去的无奈,二是为家属的通情达理。晚上的核心组会议上,我复原了整个谈话过程,在座的20多人无不心痛流泪。协和医疗队最后成功开展了5例尸体解剖和病理学研究,从中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协和,代表所有医务人员,向捐出遗体供我们医学研究的逝者们致敬!向英雄的武汉人民致敬!

▲刘正印教授正在为患者进行标本采样。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疫情面前,每一名协和党员,无畏生死,勇往直前,以担当作为践行医者仁心,将初心使命写在抗疫一线,我们无愧于协和!无愧于人民!


协和品质是我们不变的信仰

吴东

协和第二批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

第三临时党支部书记

消化内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助理

       抗疫斗争让我强烈感受到,医者仁心和家国情怀融化在每个协和人的血液里,协和品质是我们不变的信仰。今天,我作为协和援鄂医疗队员中的一名党员,把我们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生命的微光

       2月7日奔赴武汉的途中,我反复告诉自己,支援湖北是非常光荣的任务。一定要好好干,不能丢协和人的脸。但最初的几个班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初到武汉,我们对病毒的传染性还了解不多,工作时心里没底。记得有一位患者突发肺泡出血导致窒息,血氧饱和度直线下降,很快发生了室颤。来不及犹豫,甚至来不及思考,我和队友们立即冲到床旁开始抢救。当时我的护目镜上满是水雾,连患者的脸都看不清楚。情急之下,我只好用力上下甩头并且在原地跳啊跳,让镜片上的水雾形成水滴慢慢流下,露出一条狭窄的缝隙。依靠这缝隙透出的一点微光,我给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大家紧急心肺复苏,终于把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这一次抢救的成功,犹如生命之光,增强了我们后续工作的信心。

       但是,抢救中我零距离接触了患者的气道分泌物。之后好几天,我都很担心,万一自己防护不到位而被感染,会连累大家,会影响整个医疗队的使命。好在这个患者后来核酸检测阴性,这才松了一口气。此后检验科的同事们细致检测了所有患者和病房各个角落的病毒载量,科学防护有了依据,大家心里终于踏实下来。

协和的品质

       我们负责的同济中法新城院区ICU,是全武汉危重病人最多、有创操作最频繁、工作压力最大的病区。我们始终按照协和标准要求自己的工作,把医院的各项医疗制度,包括早交班、三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多学科会诊,乃至内科大查房和临床病理讨论会这些经典制度,都移植到武汉前线。

       我们的病人都没有亲人陪护或探视,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我们顶住一切压力,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去救治他们。每晚8点,张书记、韩院长都要带领医疗队核心组开会,分析总结白天的工作,尤其针对疑难危重患者进行深入讨论。讨论形成的重要决定,例如调整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等,马上电话通知病房执行。大家念念不忘的,永远是病人的安危。回到驻地,大家对病人仍然放心不下,通过微信和电话与值班医生沟通讨论,出谋划策。工作微信群24小时永不停歇,见证了我们的心血和汗水,悲伤和喜悦……

       注重多学科协作,强调“一专多能”,是协和的优良传统。我们的队员来自全院17个专业和41个科室,多数并非重症专业出身,但大家在工作中学习,在战斗中成长,成为生死与共的好战友。得益于赵院长的果断决策,举全院之力学术支持武汉前线,我们先后组织了24次MDT远程会诊,为垂危患者赢得生的希望。前后联动,上下同心,我们的工作业绩和学术水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飘扬的党旗

       “支部建在连上”,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来到武汉之后,医疗队迅速成立了临时党总支和6个临时党支部。各支部先后开展了32次活动,充分发挥了特殊时期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战争年代,扛炸药包,当敢死队,是党员的“特权”。在和平时期,为人民的利益冲锋在前,是党员的责任。在武汉前线,吸痰、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支气管镜等所有高危操作,党员们都冲在前面。作为第三临时党支部书记,我给大家讲了两次党课,题目分别是“武汉三镇与中国革命”,“从井冈山的斗争看武汉抗疫”。通过支部活动,鼓励大家在艰难困苦中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曙光初现时坚持慎终如始的工作态度。

       从北京到武汉,改变只是地点和环境,不变的是责任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

▲吴东为第三临时党支部党员讲党课。

       持医者仁心,愿苍生无恙!作为一名协和人,一名共产党员,我可以自豪地说,协和品质是我们不变的信仰。我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医院领导的决策部署下,全体协和人团结一心,必将夺取抗疫斗争的最终胜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协和人应有的贡献!


铭记·明志

王玉娥

协和第一批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

第一批递交入党申请书党员

第一批火线入党党员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

       2020年1月26日,我作为协和第一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驰援武汉。临走时儿子抱着我问“妈妈你要去多久?”我回答“大概两周吧”。儿子说“那就是7+7=14天”。没想到,这一战就是80天。

我迫切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抵达武汉驻地已是傍晚,空旷的街道,昏暗的灯光,让人心生寒意。安排房间,清点物资,制定生活区流程……细心的望去,忙里忙外的似乎都是党员。生活物资有限,党员们就提出优先分配给我们。面对困境总有那么一群人会带领你走出阴霾。武汉的夜寂静无声,鲜红的党旗悬挂在会议室的墙上,我从未如此深切地体会到党员的引领!先锋的力量!连夜,我就写下入党申请书,我比任何时候都迫切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能用的办法都用上

       我清楚的记得抢救老李的经历。老李入室时严重缺氧,生命支持刻不容缓!快速过床、连接心电监护、佩戴无创通气!这一系列的操作之后我的护目镜上聚满了雾气,视线开始变得模糊,戴着无菌手套的手扎动脉毫无触感,汗水浸湿的衣服冰凉的贴在我的身上,那一刻,无力和挫败感深深地笼罩着我,“摸不到动脉,我们用超声机试一试。”“你看,这是静脉,这是动脉,你准备好针,我们开始找位置。”当一抹鲜红的液体涌出时,我落泪了。这是喜悦的泪,是看见光,感觉黑暗缓缓从身上褪去的振奋。在武汉,每个人的身后总有战友温暖的手在托着。

       通过一系列争分夺秒的抢救,老李慢慢恢复意识并开始烦躁不安地敲打着床档。看着他我们既欣喜又不安,欣喜的是他有了生的希望,不安的是他的躁动并不利于他的治疗。我不停地用言语安慰他,但效果不佳,只见他颤颤巍巍地伸出手,我一把握住,并一直握住。他睁不开眼睛,却能感受到我,慢慢的他的心率慢了下来,血压也平稳了,血氧饱和度上大大的100%让人心花怒放。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对于一个身边没有亲人陪伴的重症患者来说,再多的言语安慰也比不上这手与手的一握,其实也是心与心的融合。

       我们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老李,擦身、洗头、泡脚、剪指甲……病房潮冷,我们就把自己的电褥子拿来给他用;嘴唇干裂脱皮,我们就给他涂抹自己的润唇膏。他讲不了话,我们也不放弃交流,趴在他耳边说:和我们一起努力,你的家人还在等着你。”血滤吸附、俯卧位通气、能用的办法都用上。老李成功拔出气管插管的那一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一个狂欢节!

       在重症病房,协和护理团队开展超声引导下动脉留置针穿刺,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显著降低病人痛苦。80天来,协和救治的109例重症患者无一例压疮。

抗疫精神代代相传

       4月15日,是我们离鄂返京的最后一天。在驻地门口,到处是依依惜别的人们。我站在人群中仰望着天空,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大朵大朵的白云,突然一抹耀眼的红飘入视野!寻着红色望去,是两面挥舞的小红旗和两个左摇右摆的小脑袋,他们挥舞着手里的红旗,稚嫩地喊着“叔叔阿姨,谢谢你们,我们爱你们!”喉咙发紧、视线模糊的我只能用力挥舞着手里的红旗,一位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幕,也就是大家CHINA DAILY上看到的这张照片。


▲王玉娥挥舞着红旗,与武汉当地人民告别。


       很多人问我,那一刻我在想什么。我在想他们会长大,当他们长大时会把这里发生的事情讲给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孩子也会讲给他们的子孙,代代相传下去的不只是发生的事情,还有我们共同的精神。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这就是疫情下的中国。加油,中国!加油,中国人!


       迈向协和新百年的号角已经吹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已在肩上。协和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在这场伟大战役中凝聚起来的精神力量化成协和精神的新时代内涵,科学发展,锐意创新,以优异的成绩向百年协和献礼!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