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协和人永远是年轻——微电影《妇产科的男神们》炼成记
时间:2016.08.09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妇产科 谭先杰

脱下白大褂,他们是普通男人,是爷爷,是父亲,是儿子。穿上白大褂,无关年龄,他们只有一个名字——男妇产科大夫! 
 ——《妇产科的男神们》

真想撂挑子
阳春三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沈铿教授布置给我一项任务——拍摄一部微电影,参加北京协和医院“95协和,医路记忆”微电影大赛。总支副书记曹卫华组建了筹备组,我担任组长。刚“上任”的我有些激动,给妇产科名誉主任郎景和院士发短信,说我构思了一部微电影《妇产科的男人们》,线索为:在林巧稚大夫的旗帜下,宋鸿钊大夫,中国工程院第一个妇产科院士,攻克绒癌;吴葆桢大夫,亦师亦友。郎景和大夫,目前妇产科领域唯一的院士。之后是沈铿,学术“大牛”和小提琴手;然后是孙大为、吴鸣……以及万希润跪着为病人手术的“最美姿势”。最后写这个群体给大家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郎大夫很快回了短信:“好!”
我将选题拿到筹备组,大家讨论后认为目前的架构写故事容易,但拍摄起来难度大,人物众多,很难出彩。对此,我其实心里也没有底,于是也就没有坚持。随后,筹备组提出了新的方案,虽然创意很好,但拍摄同样困难。
拍摄方案定不下来,转眼过去一个多月,曹书记第三次组织筹备组开会,会上提出了《第一张处方》的设想。这个设想源于郎大夫的名言:医生给病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计划用3到4个故事展现主题。
筹备组拿着构想咨询了来医院指导微电影拍摄的专家。不幸的是,筹备组成员都是临床一线大夫,忙起来就“飞”了,没有来得及将构思落成文字。而这个时候我也隐隐觉得,在5分钟之内讲清楚4个故事其实是很有难度的。更糟糕的是,那段时间我在仅有的业余时间里一直在忙我那本医学科普书的修改,因此试图将组长的“宝座”让给筹备组的一位成员,但并没有找到“接盘侠”。
救兵到了
就这样,时间一晃又到了5月中旬。那时候,有些科室的微电影已经拍摄完毕,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了。而且眼看着6月9日的交片期限马上就到,作为协和建院95周年的重要内容,妇产科不能没有作品。这个节骨眼,我才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我请曹书记召集筹备组开会,但成员们却先后出了状况:一位孕妇需要卧床保胎,另一位接到了十万火急的任务去了外地,还有一位近期不在医院本部。“在一起”变得异常艰难。我又去找宣传处诉苦,但还是碰了软钉子。这下,是真的没有退路了。
这个时候着手,拍故事片显然来不及,我再次想到了最初的构思。但一干起来我很快发现,这不是做幻灯片,短时间内很难完成。
我需要救兵!情急之下,我想起了两年前曾经为我拍摄微纪录片的李导,立即打电话进行求助。
6月5日,周日,Day 0。这天我值夜班,冒昧地约请了刚刚蜜月归国的李导和爱人,从机场直接到医院附近的餐馆商讨拍摄计划——他们是真真正正“从天而降”、拖着旅行箱的救兵。李导听我说完后悠悠地回应:这么好的素材,仓促交差有些可惜,如果能后推三五天,应该差不太多。接着,她又说出第二个想法(现在看来,可以说是片子最成功之处):能否请郎景和院士接受采访,承上启下串讲男大夫们的故事。我立即给郎大夫打电话,在外地开会的他一口同意,表示坚决配合。
6月6日,周一,Day 1。云高气爽,好日子。7点半,李导带着摄像到达医院,顺利开机!我们先抓拍了正在出门诊的几个男大夫的镜头,后临时申请进入手术室,拍摄了刘俊涛教授的剖宫产手术,录到了新生儿清脆响亮的第一声啼哭。宣传处和手术室一路绿灯。
6月7日,周二,Day 2。7点半李导到达医院。我拿着男大夫的名单,转战门诊、病房和手术室,疯狂抓拍。天公作美,一上午忙活之后,男大夫几乎都拍到了。
“男神”杀青
接下来,就要采访郎大夫了。李导问我要不要为他准备材料。我说绝对不用,郎大夫对科里的大夫了如指掌,能用三两句话对每个人进行精辟点评。但意外的是,原定对他两小时的采访不到一小时就结束了。原来,郎大夫接到了手术室的电话,请他上台救急,所以有些遗憾,很多妇产科有“光辉事迹”的资深大夫没在片中被一一点评。
这个重头戏之后,就要拍摄另一个重要镜头了,那是大家齐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画面。事实上,这是一段跨越了22年的协和故事。1993年,医院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活动,妇产科21名男大夫在东单三条小礼堂,以一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获得一等奖,当时宋鸿钊院士还健在。但活动如今只留下来一张不太清楚的照片,我只有半边脸。22年之后的2015年,医院举行“我与协和同行”文艺汇演,妇产科的男大夫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重温了这一旋律,题目改为《协和人永远是年轻》。而如今,我们就要在镜头里重温这个值得纪念的场景。
6月8号,周三,Day 3。早上7点20,当年参加演出的“老同志”如数到场,激情献唱。
拍摄之后,本来郎大夫还要接受一些补充采访,但却又临时接到任务离开了医院。于是,影片带着一丝遗憾杀青了。
6月9日,周四,Day 4。端午假期开始,李导等人加班加点,对几十个小时的海量素材进行剪辑,最后在规定的5分钟之内,讲完故事。
6月13日,周一,Day 8。熬了一夜的李导如期发来了片子,我立即请郎大夫、沈主任、曹书记审看,得到基本认可后上交了宣传处。之后将片名从《男妇产科大夫》改为《妇产科的男神们》。
6月29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暨“95协和,医路记忆”首届协和微电影节上,本片获得了“最佳纪录片”大奖。
回想短暂而紧凑的拍摄过程,沈铿书记和曹卫华副书记统筹全局,我则全程跑龙套。李导说,我的角色在圈内至少可称执行导演。这一周之内,从一个想法变成一部片子,我和筹备组都被感动了。有酸甜苦辣,有几度放弃,有咬牙坚持。有年轻人的拖延、年轻人的爆发、年轻人的激情,当然也有很多已故、或离开了协和的前辈没能被列入进来的遗憾。但我想,既然我们说“协和人永远年轻”,那么可能就要接受自己的一些缺点和不完美吧!
而最后,我想说说《妇产科男神们》这个片名。对此,其实难免会有人想:活儿都是大家干,凭什么只讲男大夫?还称作“男神”?对此,郎大夫在一个特别场合解释过。他说:只拍男大夫,是因为男大夫人数较多是协和妇产科的一大特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女性和女同事的不尊重。恰恰相反,这是一群在超级“女神”——林大夫的旗帜之下,专门为女同胞们服务的特殊男人。而我呢,也特别感谢所有人,能让我有这么一次机会,为协和、为协和妇产科、为妇产科的男人们留下一段永恒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