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7日,内科-急诊科住院医师病例汇报赛在内科楼四层多功能厅拉开帷幕。内科曾学军教授、李航教授、邵池医师、叶葳医师、方卫纲医师,急诊科朱华栋副主任等担任比赛评委。党政办公室杨敦干处长、教育处罗林枝副处长、内科党总支副书记周君等受邀出席。本次活动由内科团总支和急诊团总支合办,荟萃了内科及急诊科的优秀病例,主要参加者为高年资住院医。他们在分享知识和病例的同时也锻炼了临床基本功。
本次比赛设人气投票环节,观众可以和评委一起为选手打分,匿名实时投票,既提高了观众的参与热情,也让参赛医师得到客观、及时的反馈。对16名参赛选手来说,在规定的4分半时间内呈现出一个复杂曲折的临床故事并非易事,但他们仍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展现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临床思路和演讲风格。
归纳法、演绎法、对比法等都在汇报中被良好运用。例如,白炜医师以超乎常人的语速展示了3个累及不同器官系统的IgG4相关疾病的病例,并总结归纳诊疗经验;汪劭婷医师分析了SLE累及神经系统时可能存在有视神经脊髓病谱系相关的表现,并演绎推广,进行文献回顾,开阔了神经精神狼疮诊断的思路;毛玥莹医师对比内科两名骨髓炎患者治疗的不同结局,提示内外科充分协作的重要性。
演讲风格也是观众评委考察的重要环节。陈洋、胡蓉蓉、刘岩等医师口齿清晰、字字斟酌,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王为医师用充满活力的演讲“迟到的青春”娓娓道来了一个发育迟滞、多种自身抗体阳性的少年被诊断出“麦胶肠病”并最终恢复发育的成功案例,让大家惊叹于医学的神奇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诊断思路,得到现场观众的100分好评。
汇报会更多展现了临床工作中重视细节的重要性。范俊平医师抓住肾内科血尿患者淋巴结大的“蛛丝马迹”,充分挖掘、全面诊疗,最终通过淋巴结活检证实患者IgA肾病合并结核的诊断,让青年医生们意识到,临床工作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以细致之心进行全面系统的诊疗。急诊科李妍和马帅等两位医师也带来了具有急诊特色的精彩病例,碘油造影剂脑栓塞和破伤风都让观众们大开眼界。
比赛中,评委老师提问犀利直率。曾学军教授在点评刘岩医师“FUO患者通过PET发现大动脉炎”的病例时指出,仍应重视体格检查和其他基本检查。邵池医师认为“选手应当体现诊疗思路、总结疾病诊治的经验教训,而不仅仅是单纯叙述疾病表现。”评委嘉宾们也充分肯定了比赛的意义,李航教授认为“如何将病历汇报得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有血有肉是需要大量临床锻炼的,参赛选手不能只是‘唱病例’,而应充分领会、提炼每份病例背后的知识与思路。在这方面,本次比赛为住院医师做出了表率。”
最终,王为荣获一等奖,范俊平、白炜获二等奖,陈洋、刘岩、李妍获三等奖。观众们普遍反映,本次比赛不但开阔了眼界,也学习了临床基本思维和工作方法,希望以后继续举办此类形式新颖、含金量高的青年医师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