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医疗差错,保障病人安全,医务处于2012年10月17日下午3点30分,组织召开了主题为用药安全的第二期医疗安全案例警示培训。住院医师、病房主治医师、放射科、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及主管医疗的科室行政副主任等共计500余人在东西两院区参加了培训。
已上市新药虽经过较为严格的临床试验,但因观察例数和时间有限、适应症的把握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原因,在上市后相当长时间内,均可能发生一些少见的、甚至严重的不良事件(SAE)。针对这一现状,血液内科王书杰副主任做了题为“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新药”的报告。他结合病例分析,强调临床医师在应用新药时,应以病人利益为重,不仅要关注疗效、也需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防范SAE的发生。为避免SAE的发生及发生后的妥善处理,内科学系制订了新药临床使用流程,对新药范畴、使用权限及适用对象等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药剂科胡扬药师根据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提示临床医师,所谓成熟、安全的“老药”同样也会引发SEA,如利福平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青霉素引起迟发型过敏性休克等。
最后,于晓初副院长做了总结讲话。她通过美国医院联合评审委员会对3548例严重医疗不良事件的调查分析与我院2011年、2012年1-9月份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分析的对比,强调主管医生是医疗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应坚持核心医疗制度,严守保证医疗安全的底线。于晓初副院长强调,应构建安全的医疗保障体系,同时建立非惩戒性的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开启学习、交流、改进、减少失误的安全过程。通过运行体系、流程改进、安全保障、组织文化等方面建立高度可信赖完善成熟的医疗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最终实现患者医疗安全。
为了将系列医疗安全案例警示培训做到常态化、精品化,让临床医师从案例中获得更多启发,绷紧病人安全这根弦,参会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对培训效果进行了积极评价,对培训组织提出了改进建议,期待类似的培训定期召开。
以病人利益为重关注药品不良反应 医务处召开第二期医疗安全案例警示培训
时间:2012.11.06
字体:小大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胡文静 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