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评选的2010年度中国最佳声誉专科排行榜中,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名列第一。这里历史悠久,是与协和医院同龄的核心科室之一;这里众星璀璨,先后走出了曾宪九、朱预、费立民、蒋朱明、钟守先、赵玉沛等外科学大师;这里理念超前,在国内最早细化建立专业组,包括胰腺、胆道、胃肠、血管、乳腺、肝脏、外科营养、重症及相关临床专业实验室;这里有全国最早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示范病房……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说:“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实甚过任何其他幸福,我们可以说一个身体健康的乞丐要比疾病缠身的国王幸福得多。”白衣天使的肩上往往比别人多承担着一份幸福的希冀:她们不仅肩负着自己的幸福,同时,病人也将自己的幸福托付给了她们。
门诊不限号——打开患者希望之门
“全国人民上协和”既是对协和的信任,同时也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为了解决“挂号难”问题,基本外科从周一到周六的上午专门开设了不限号门诊,由总住院医师和高年资的主治医出诊,保证每一个来到这里的病人能够在当天挂上号。基本外科的不限号门诊平均每天挂出50-60个号源,自今年1月实施至今,已为六千多名患者解除了燃眉之急。
韩凯大夫是基本外科常驻不限号门诊的医师之一,他每天早晨八点准时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走进基本外科的候诊区,只见诊室外已坐满了前来就医的患者。我敲开一诊室的门,韩大夫正耐心地询问患者症状,详细地解释病情、认真地指导用药……半天的门诊结束常常说得口干舌燥却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曾有一对外地来的老夫妻,周六下了飞机赶来医院便已是中午十一点多了,本以为今天肯定挂不上号,看病无望了。没想到来到基本外科后,经分诊台护士的指点来到不限号门诊,顺利地挂上了当天的号。韩大夫看过片子后告诉老两口没有什么大问题,回家按时吃药即可。事后这对老夫妇感激地说:“我们本以为要在医院的院子里转悠三四天才能挂上号呢,光旅店的住宿费我们都已经准备了好几千,没想到这么顺利就看上了病。”韩大夫说“我们主要是进行初步筛查,在我们这一级能诊断的疾病就尽快帮患者治疗;如果遇到我们也解决不了的情况,我们也会向患者指明应该去挂哪个科的号,找哪位大夫诊治。这样可以让患者不再感到迷茫无助,能够帮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节省很多时间。”看着那些患者连声道谢地满意离去,“那些辛苦付出便都是值得的了”韩凯说。
对于那些千里迢迢赶来的患者,基本外科总会想方设法地给予帮助。曾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来基本外科就诊,由于病人患有恶性肿瘤,伤口溃烂,身体散发着强烈的异味,很多医院都将其拒之门外。“这位老大爷候诊时,其他病人和家属都向护士抱怨这位‘不速之客’严重影响了大家的就医环境。但是他来到协和就意味着对我们的一份信任,我们不能让病人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陈少岚护士长如是说。在这种情况下,门诊的护士们没有抱怨,没有推诿,而是耐心地向其他患者和家属解释,安抚大家的情绪。换药室的欧阳郴亮、谷凤珍和朱利明三位护士认真细致地为这位老大爷清创、换药、包扎。这一治疗虽然并不涉及多么复杂高深的技术,但重要的是她们内心深处待患如亲的那份信念,使得她们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将亲人般的温暖传递至患者内心。“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长眠于美国纽约东北部撒拉纳克湖畔的医生特鲁多的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优质护理——守住一片医患晴空
基本外科一病房是全院最早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病房,这里率先实现了“零陪护”。虽然陪护的家属减少了,但病人的满意度却提高了。这“一低一高”的背后隐含着基本外科护士们一个个不眠的夜晚和穿梭于床旁屋内的忙碌身影。这里每位病人在住院后手术前都会接受一次详细的宣教,高年资的护师会向病人清楚地交代他们的病情、即将要接受的手术情况以及他们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不仅充分尊重了患者的知情权,让每一位病人都能明明白白做手术;同时医患间的信息对称也使得病人对医生少了一份怀疑与戒备,多了一份信任与理解,让医患间的关系真正犹如家人般融洽。
为了让病人都能够顺利接受治疗,护士们还贴心的为每位即将接受治疗的患者量身定制了不同的温馨提示小卡片。“您明天行空腹B超检查,请禁食”、“您明天行核磁检查,请禁食水!体内带有金属物体,请通知医生”……卡片虽小,却传递着医护人员对病患的那份人文关怀。“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正是这些点滴关怀汇聚成的医患大爱帮助病人战胜了对病痛的恐惧。由于出色的护理工作,基本外科一病房今年还获得了卫生部颁发的“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称号。
尊老爱幼——传承科室优良传统
作为与医院同龄的科室,这里为祖国培养出了大批医学精英。“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了让这些把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协和的老一辈基外人“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心”,科里可谓高招频出:在工作中凡涉及科室重大决策都会听取老教授们的意见;每个月、每个季度为老同志提供额外补贴,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为老同志安排一对一的科室联络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而这一切,都由科室自筹经费,没有给医院增加任何额外的负担。
朱预老院长过生日,赵玉沛院长携基本外科蔡立行教授、廖泉副主任、马玉芬总护士长等医护人员亲自把科室的慰问带到老院长身边,并特地带来了一部记录科里举办的胰腺外科学术会议的短片陪同观看,这一贴心的问候让朱院长感动不已。
如果把医院比作对抗病魔的战场,那么基本外科无疑是战线最长、战地最广的科室之一,门诊、手术室、病房、急诊、特需……无不活跃着基外人忙碌的身影。如此绵长的战线让科里的年轻人经常会碰到各种棘手的病例。尤其在急诊,病人病情危急、家属情绪焦躁、年轻大夫经验不足……每每遇到困难,只要一个电话,科里高年资的大夫们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并利用他们丰富的知识经验给予指导,这是基本外科沿袭多年的老传统。谢勇医师向我们介绍道:“何小东副主任就是我们最常‘骚扰’的对象之一,无论寒暑、无论多晚,他总是随叫随到。”
刚刚工作的年轻人往往是工作最庞杂、收入最低,生活压力最大的群体。为了缓解年轻人的压力,科里积极换位思考,改革绩效分配方案,适当向年轻医师倾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迫切需求。
百年树人——培养国际一流医学人才
基本外科是优秀人才的汇聚地之一,每位医生都希望在医学领域里能够一展拳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科里领导也把年轻人看做传播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颗颗火种,大力提携年轻人。不仅通过在科室层面积极开展与国际一流医疗机构的合作,努力为科里同志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平台,让大家都有机会到世界顶级的医院学习技术、开阔视野、创新理念。国外学习期间,科里还会提供一部分经费,资助年轻人的饮食起居等方面的生活支出,大大减轻了大家在国外学习期间的经济压力,让他们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去拼、去闯。
迄今为止,基本外科共有九位同志通过医院的百人计划项目进入国际一流医学院交流学习。此外,科室还结合个人兴趣与科室发展需要为每个人在亚专业的发展上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让大家感觉“有奔头、有干劲”。
一位伟大的医生一定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正如邱辉忠主任经常在科里强调的“六个一”:对病人“多一句解释,多一点耐心,多一句安慰,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心,多送一步”。医者不仅以其高超的技艺和人格力量在救助病人于困厄,同时,他们也在职业生活中吸取着、享受着无穷的快乐和幸福,这份体验就是人常说的“施人玫瑰,手有余香”。医学永远是有限的技术,永远在探索的路上,医生无法承诺或解决一切医学与保健问题,医生无法包治百病,但医生可以善待百人,情暖百家,抚慰百心,安顿百魂。职业幸福就在与百人、百家、百心、百魂的相遇之中得到彰显。幸福是将个人利益和他者利益、公众利益统一起来,实现共同幸福。惟有神圣的职业信仰,才会有丰富的职业生活,崇高的职业操守,永恒的职业幸福。
图片提供基本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