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我院中医科主任梁晓春教授任主编,吴群励、屈岭任副主编的《改变糖尿病患者一生的饮食计划》一书获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温长路教授特为此撰写了书评《帮患者走出“吃的困惑”》。今院报刊出,与大家分享。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梁晓春教授主编的《改变糖尿病患者一生的饮食计划》(北京出版社出版)已出版3年、印刷两次,及至最近我才看完,实在算是慢速度了。编者评价说,这是作者“30年临床经验总结”,是“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饮食方案”,是“中西医结合糖尿病饮食权威指导”,“易学易用,受益终生”。读了这本书,觉得这段评价不是虚谈。
在众多慢病中,糖尿病与吃的瓜葛相当直接、相对复杂:从《内经•素问•奇病论》到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消渴》,从刘完素的《儒门事亲•刘河间先生三消论》到李东垣《奇效良方•消渴》,从朱丹溪《丹溪心法•消渴》到张景岳的《景岳全书•肿胀》……古之医家,家家都说糖尿病与饮食难脱干系。普通老百姓也大多认同古人的意见。看来,要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必须从饮食入手,把正确的吃法、糊涂的误区给患者说个明白。梁晓春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正是从人们普遍关注的这一话题切入,把“500余种糖尿病健康菜单和保健药膳”推到人们面前,对“25个最具代表性的饮食及治疗误区”逐一解析,给糖尿病患者打造出一份可参可试的“饮食计划”。
关于糖尿病患者的科学饮食法则,《改变糖尿病患者一生的饮食计划》一书中涉及的篇幅最大,也解说最详:从患者饮食治疗的目标与原则到营养素的合理分配,从对食物的理性选择到不同人群的辨证施膳,从食物的普适性到食物的配伍禁忌等都有叙述,几乎把患者遇到的、想到的问题都交代清楚了。作者是要让患者得到吃出愉悦、品味美食的享受。科学性之外,这些篇章成为本书实用性特色的显著闪光点。关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作者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集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提纲挈领,循循善诱,最终给出明晰的答案,诸如糖尿病患者的主食不是“吃得越少越好”、味道不甜的食物不是“不含糖”、水果不是“绝对不能吃”、豆制品不是“多多益善”等。作者的苦心,是要让患者实现吃出滋味、消除隐患的心愿。可读性之外,这些篇章成为本书启发性特色的引人入胜处。针对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合并症高发的严峻现实,书中不厌其烦地进行了个性化剖释,列出了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胃肠病、糖尿病性功能障碍、糖尿病高血压等18种疾患的饮食要点及药膳。作者的细心,是要让患者达到吃出自我、改善生活的目的。针对性之外,这些篇章体现出本书作者的恻隐之心和对患者的殷殷关爱情结。全书用一个“吃”字链接,说吃之要,道吃之法,陈吃之害,述吃之忌,层层析疑,环环解套,力图把糖尿病患者从“想吃不敢吃,不知怎么吃”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需要澄清并说明的是,食疗作为中医的长项虽然被普遍应用,但对食疗认知上的偏颇和误解倾向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些养生宣传中过分夸大某些可食可药性食物的某种效果和适用范围,把正常饮食(食养)与食(药)疗混为一谈,是对中医的曲解。正确对待和应用中医的食疗方法,是科学认识中医学的基本点,也是正确解读《改变糖尿病患者一生的饮食计划》一书的基本点。此外,对糖尿病的防治是一项多元化的综合工程,饮食之外,还包括精神、起居、运动、药物等诸多环节,都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
民以食为天,病以食为养。《改变糖尿病患者一生的饮食计划》一书对患有糖尿病、关注糖尿病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参考教材,我已为晚读为憾,因此急切推荐给有兴趣的朋友们尽早一读。
《改变糖尿病患者一生的饮食计划》评述
时间:2012.04.25
字体:小大
发布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 作者:温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