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我们每个人都将不断地面对许多选择。既然是选择,成功的选择和失败的选择就都有可能发生,选择坚持和选择放弃也一样都要面对。有些人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选择坚持,选择不放弃,最终获得了成功,成为人们眼中的英雄和榜样,让人们敬仰和羡慕;而那些选择退缩和放弃者,却很容易受到别人的白眼和鄙视。
由此可见,选择放弃是困难的,也是痛苦的,而帮助别人做出放弃的选择,就更加让人情何以堪。设想一下,如果你在帮助别人做出放弃的选择的时候,而被帮助者又坚决不肯放弃,那种境况是多么让人尴尬和困难。很不幸,我就是那个经常要劝导别人做出放弃的选择的人。职业特点经常会把医生推向这种尴尬境地,一次一次地劝慰患者放弃,这是一个医生最艰难做的选择,这标明了医学和医生在面对疾病情况下的束手无策,也是医生的无奈。医学模式的转换,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化到生物-心理-社会,让患者参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决策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实践的共识,患者的意见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决定性意见。所以,帮助患者做出合理的治疗选择是医生的职责。在面对彻底丧失治疗机会的患者时,引导患者学会放弃,成为医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协和医院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多数都是四处求医无果,甚至是已经被多次宣判“死刑”的没有任何治疗希望和治疗价值的患者。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如此悲惨,更不相信命运如此不公平,往往把最后的希望寄托于协和医院,期望在这里起死回生,发生奇迹。
既然是奇迹,就不是总能发生的。虽然协和医院每天接诊并治愈了大量疑难杂症,但也不是所有病症都能解决。所以,在这里被“终审宣判”的患者十分常见。在我诊治的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经常有一些已经没有任何治愈希望的患者,他们仍然不甘心、不放弃。而我则经常成为这种宣判“没有希望”的代言者。在那个时候,我是痛苦的,也是矛盾的,内心的挣扎一点也不比患者少。
直到在“好医生”网站上收到了一个患者的来信,才让我对这种帮助患者“选择放弃”有了新的认识。信中是这样写的:
李大夫,您好!其实我并不是你的病患,但我仍然要给你写这封感谢信。因为您救治的不是我们的病,而是我们的心灵。我和老公是去年年初结的婚,一年多以来我的肚子一直没消息。我们都去做了一系列检查。我是输卵管一边不通,一边通而不畅。而我老公更麻烦,做了三次精液常规检查都未发现精子,做了睾丸活检也未发现精子。我们跑了几家医院都是同样的答案。说实在的我们都很痛苦,特别是我这段时间特别消极,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遇人连话都懒的说,连几个要好的同学、朋友、亲戚都慢慢的跟他们疏远了,因为最怕他们问起这件事,特别是害怕听到身边比我们晚结婚的某某人有身孕了。我也一直不停的怨天尤人,抱怨老天对我们的不公。然而今天在网上看到您跟一位病患说“人生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不见得仅是生育一项事情”一句话让我感触良多。是啊,也许我们把心思花在事业上会更有意义的多。最终,我们在医生的建议下打算做供精人工授精,我想这会是条艰难而又漫长的求子之路,但我会抱着坚持而又不强求的心态努力的。这好象很难。但我在心里祈祷:加油,加油,加油。李医生,我们一起加油好不好。衷心希望您的事业能更上一层楼,能更好的圆我们这些不育不孕患者的求子梦。还有,如果我们有幸能有小孩,我也要我的小孩以后能学医,做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好大夫。
能够遇到这样通情达理的患者,是最让我感到欣慰的。的确,人生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做,不要因为某一件或几件事情就放弃整个世界。况且,供精人工授精也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艰难,成功的机会还是很大的。要有信心,也祝愿这位患者心想事成,少受波折,早日通过供精人工授精实现得子愿望。
不生育是人生的一大缺憾,能够想得开,的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我理解患者的孤独无助和痛苦绝望的心情。我知道我曾经给过许多患者“放弃生育希望”的建议,这对患者是非常沉重的打击。我也常常为此而觉得愧对患者那一双双渴望而又含着泪水的眼睛。但是医学不是万能的,主动放弃可能更好。对于那些经过反复检查和治疗,最终认为确实没有治疗价值或者没有继续治疗价值的不育症患者,例如卵巢功能衰竭、无子宫、先天性无睾症、小睾丸症、明确具有影响生育能力的染色体异常(部分染色体异常的患者也可能有生育能力,需要专家帮忙分析)等,一定要冷静地分析病情,勇敢地面对现实,可以根据夫妇双方的具体病情,选择供卵、代孕、非丈夫精液人工授精或领养子女等其他办法解决生育问题。有了孩子后人的精神心理负担解除了,可能更加有利于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且可以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等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新技术的出现。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对于某些极其艰难条件下的困难选择,尤其是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结果时,还不如学会放弃。“放弃”可能展现给你的是另一片广阔天空。这种放弃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主动放弃者,由于不必遭遇进一步打击而回避了许多灾难,并且能够积蓄精力和财力开始新的人生旅途;而被动放弃者,由于不断来临的艰难险阻,可能让他们遍体鳞伤,甚至难以有勇气直面人生。
我亲历最多的是被动放弃的患者。一位患者痛彻心扉的话语让人难忘——“上帝不公平。我年轻力壮,什么都不比别人差,凭什么让我绝后,不给我传宗接代的机会”。的确,绝大多数患者在面对类似情况时都心有不甘,主动放弃者寥寥。而最终,在他们经历千般磨难后,往往是债台高筑、家徒四壁、身心憔悴,甚至家庭解体。回避或否认现实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会让患者在精神和身体上遭受更大伤害,白白地浪费时间和金钱,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人财两空”,还有可能因此影响夫妻间的感情。
被动放弃的医生也是大有人在的。个别医生在已经没有任何可能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不放弃,还在全身心地与疾病抗争,试图挽救患者,给他们及其家属信心与支持,却也难以被公众接受。例如国外某手术技术非常娴熟的著名外科医生,为患者手术时的忘我境界和不放弃精神震惊了在场所有人,即使在患者已经停止了呼吸和心跳,麻醉师一再提醒医生停止操作的情况下,仍然不能让这位忘我的医生受到任何干扰,手术被我行我素地进行,尽管经过几小时后手术完美收官,却惹起了包括患者家属和医生在内的全体公愤,并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评价医生工作的职能时,有人说过:医生偶尔能够治愈患者,常常给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总是给患者亲切的关怀。当面对一个已经没有任何进一步治疗希望的患者时,积极建议其摒弃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而选择放弃,也应该看作是对患者的一种关怀。
泌尿外科 李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