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赋能医疗?2025年5月22日,由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办的“AI赋能 智慧麻醉”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雄安学术研讨会举行。本次会议作为“雄安新区第三届‘智绘未来’科技活动周”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吸引了麻醉学科与多学科专家共聚一堂,围绕智能麻醉监测、精准麻醉决策、医工转化等前沿领域,共同探讨智慧医疗发展方向。
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处副处长白桦代表医院对雄安新区、全国专家同行对医院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会议即将呈现的新科技、新成果及真知灼见充满期待。
在学术报告环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朱涛介绍了团队研发的国内首个多模态、全程动态的围麻醉手术期智能评估与预测系统,包括系统的运行方式、检测指标、多源性验证、性能评估以及辅助临床决策的价值,全方位展示了动态模型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便捷性。
“未来已来,医学已迈入人工智能时代。”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龙笑介绍了团队应用AI技术在面部畸形中开展的治疗及面临的挑战,包括测算局限性硬皮病的脂肪注射体积,自动识别3D图像面部标志点,预测面部衰老与皮肤皱纹,构建皮肤肿物病理图像智能诊断模型等。
“术前的血糖管理是否只需要‘临阵磨枪’?”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申乐介绍,在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的支持下,团队已建成逾45万例围术期患者安全数据库,并立足临床实践,产出了系列研究成果。依托北京协和医院在疑难危重罕见病领域的诊疗优势,团队正在着手构建更精准的围术期管理预测模型。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助理朱亮副主任医师介绍了影像学生物标记物在胰腺癌诊疗及预后中的价值。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易斌主任医师深刻阐述了“如何用大数据解决麻醉科研难题”的独到见解。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徐军主任医师分享了该团队基于急诊临床的创新与转化工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心副主任陈潮金副主任医师介绍了围术期数据治理经验与AI麻醉研究体会。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助理车璐副主任医师分享了应用“小规模数据+AI赋能”解决临床痛点、优化管理流程的经验。
“人工智能与麻醉医学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精准医疗、提升患者安全的重要引擎。”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麻醉科黄宇光主任医师表示,本次会议是一次有鲜明导向性、有很高含金量的会议。会议不仅邀请了全国麻醉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也邀请到雄安新区的三位县医院麻醉科主任。希望会议中交流的项目既可以覆盖临床研究的前沿,也能覆盖到基层的医疗区域,让科技更好地赋能雄安发展。
文字/干玎竹
图片/麻醉科 提供
编辑/干玎竹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