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国缓和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5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华预防医学会的联合指导下,由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学中心与广西医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缓和医学建设发展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大会发布了《缓和医疗与安宁疗护定义中国专家共识(2025)》等多项学术成果。300余国内外缓和医学专家学者及医护人员参会,共商新时代缓和医学发展蓝图。本次大会得到了北京医学会、贵州省医学会、陕西省医学会等的支持。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李斌,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广西医学会会长杜振宗,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李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李斌会长指出,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标准,让缓和医学真正成为守护生命尊严的有效手段,不断提升老年人和重病患者的生命品质,让每个人在生命的全周期都能享受到有尊严、有温度的医疗照护。杜振宗主任表示,缓和医学是医学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广西将持续强化体系建设、优化创新服务模式、不断夯实发展基础,逐步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缓和医学服务模式和标准体系,推动全区缓和医学工作向均质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杜斌副院长指出,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学中心团队始终致力于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次大会不仅有助于推动协和缓和医学学科建设发展,对于中国缓和医学学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缓和医疗与安宁疗护定义中国专家共识(2025)》
大会发布了《缓和医疗与安宁疗护定义中国专家共识(2025)》(下称“《共识》”),《缓和医疗症状控制》新书,缓和医学学科建设论文及实践案例集等系列学术成果。《共识》首次立足中文语境,明确界定了缓和医学的核心内涵及其与安宁疗护的关系,为学科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学术空白。《共识》首次明确,缓和医疗是以全人视角为出发点,通过缓解身、心、社、灵多维度痛苦,提升患者及家属生命质量的跨学科实践,覆盖全生命周期严重疾病患者,而安宁疗护是其终末期阶段的核心服务。会上还启动了由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北京协和医院与自治区人民医院联合发起的“缓和医疗专业人员培训示范推广项目”。
▲“缓和医疗专业人员培训示范推广项目”启动
缓和医学是一个聚焦减轻痛苦的学科,在全球多个国家已成为专科或亚专科,但在我国尚未正式成为专科。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学中心主任宁晓红指出,希望以本此大会为契机,开启中国的缓和医学学科建设之路,未来在学科建设与人文关怀的双重驱动下,不断推动缓和医学高质量发展,为患者提供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大会邀请了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新加坡陈笃生医院等多家国际知名医疗机构的专家分享国际缓和医学发展历程及对中国的启示。国内专家围绕中国缓和医学学科发展、历史进程、内科与缓和医学融合、疼痛医学与缓和医学融合、老年医学与缓和医疗融合等话题带来学术报告。
16日下午,“医学生缓和医疗课程开发工作坊”活动举行,国内外专家针对医学院校如何开展系统性缓和医学教学工作展开分享和小组讨论,旨在统筹教学与科研力量共同促进缓和医学发展。18日的会议聚焦“实践模式创新与前沿研究”、“社会心理灵性支持”两大主题,通过研究分享、多学科案例剖析及国际经验解读,展开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人文温度的对话。
宁晓红主任表示,期待携手各领域专家共筑缓和医学学科基石,共绘未来发展宏伟蓝图,为我国缓和医学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字/孙晨晨 陈恔
图片/缓和医学中心提供
编辑/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