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和牙学院简介
在医院“百人计划”项目的支持下,我有幸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7月到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牙学院访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始建于1365年,是德语区国家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是奥地利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从这里走出了27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被称为中欧和多瑙河地区繁荣的学术研究中心、欧洲的科学 “麦加”。维也纳大学牙学院建于1821年,1890年创建口腔专科医院。目前有口腔外科、保存牙科、口腔修复、牙周、正畸、口腔放射学等8个学科专业,是欧洲较大的牙学院和口腔专科医院之一,其口腔种植学等专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享誉世界。牙学院院长Watzek教授是世界上著名的口腔种植学专家之一,曾任欧洲骨结合学会(最重要的国际口腔种植学会)主席。
先进的门诊设计理念与充分的医疗设备配置
我前往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牙学院时,正值该院新建的口腔门诊落成并投入使用,新门诊融入了欧洲最先进的门诊设计理念和设施装备。我非常激动,庆幸我去的正是时候,因为当时我院也正在进行北区建设和装修。遵循科室领导的指示,我细致考察了维大牙学院新门诊的整体理念、诊室布局设计和硬件配备情况,发回大量图片资料供科室参考和借鉴。
维大牙学院新门诊区位于有着近200年历史的牙学院原始建筑的外侧,运用了大量落地窗、玻璃屋顶和幕墙等具有现代感的设计,在取得良好采光的同时,体现了传统与现代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宽敞、明亮的候诊空间,色彩温馨和谐,诊室外显示屏显示患者就诊信息(和目前我院北区门诊候诊屏幕指示系统一致),一系列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和病人友好的理念。各诊室相对独立,有利于保护患者隐私,同时半开放式的设计,在统一的整体化空间内,有利于管理和护士配合治疗。口腔科根管显微镜等高端硬件设施的配备,保证了先进诊疗技术的普及,也是其取得临床医疗和科研领先地位的基础。参照维大牙学院新门诊区,比较国内几大院校的口腔专科医院,可以骄傲地说,我院北区口腔科门诊的就诊环境和设计理念不仅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也是先进的。
注重学科建设——高水平的临床工作和管理经验
门诊晨会:口腔门诊工作的显著特点就是一人一个治疗台“各自为政”,医疗内容和质量只有自己清楚。维大牙学院采用晨会制度,以影像学检查为辅助手段,每天在开诊之前回顾前一天治疗的病例,评价治疗质量,并预览当天即将治疗的病例,评估治疗方案。该制度有效保证了医生的出诊时间,是非常好的医疗质量控制的手段,有利于个人临床工作和诊疗水平的评估,促进学科交流。我院口腔科患者较多,临床工作紧张,门诊晨会在实施上有困难,但在对医生个人临床工作和诊疗水平的评估方面是可以借鉴的。
多科会诊:专科口腔医院专业划分细致,而一个病例往往涉及多个学科专业。特别是口腔种植修复,需要口腔外科、修复、牙周、技工、正畸和牙体牙髓等多个专业医师的共同参与,制定统一的治疗方案,才能保证正确治疗、功能持久以及美学效果。固定会诊时间、专业团队合作及学科间交流至关重要。目前我们口腔种植修复的团队在建设和规范会诊制度时借鉴了维大牙学院的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病历报告: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复杂或罕见病例,接诊医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及时总结,在晨会或科内学术活动中进行病例报告,总结形成个案报道,并针对临床问题完成文献综述。这一方面提高了全体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形成个案报道和综述等形式的文章,并据此探寻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入科研程序。
多学科讲座:维大牙学院非常注重学科间交流合作,不仅包括临床不同专业间的交流合作,更注重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的结合。针对一个临床问题多学科分别发表意见并不鲜见,协和医院CPC即是。但分别从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的不同角度来探讨,寻找相互转换的契机则包含了转化医学的理念。这与我院、我科室目前科研和临床工作的理念相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注重学科建设——高效、高质量的科研工作
维也纳大学牙学院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口腔种植学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的学术地位极高。以口腔外科为例,科内医生每人每年有1篇以上SCI文章,十余人的口腔外科承担着数十项各级别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课题,令人震惊。如此高效、高质量的科研工作得益于其“专职科研人员负责制”的科研工作模式。
维大牙学院有三个主要实验室分别进行硬组织研究和骨再生、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以及材料学相关的研究。每个实验室均有一位教授级别的专职科研人员作为实验室乃至整个专业科室科研工作的“大脑”。临床中发现的问题或医生的任何想法都与专职科研人员沟通,发展出具有可行性的研究方案,直至实验、数据分析解读、文章生成,均在专职科研人员的参与、监督和指导之下,专职科研人员直接向主任负责,对科室和院校的科研工作负责。
专职科研人员负责制保证了研究的系统性、深入性、延续性以及科研基金的可持续性。保证了临床医生进行科研工作的可预见性,并使每位医生的研究工作成为整体的一部分,使整个科室的研究工作沿着一个有基础、有前景的方向深入下去,产生叠加效应,科研工作硕果累累。
维大牙学院还通过频繁、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对科研工作不断进行总结和提高。每个学科专业有月报,每逢圣诞节、复活节,多个基础研究室联合举办报告会。院内还定期举办多学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研讨会,由此相互了解工作进程,寻求交流与合作。并将结果在国际、国内专业学术会议上报告、发表。
有意思的是,我发现一位教授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的不是世界地图,而是科研疆域图。在口腔种植学领域,哪些题目已经涉及,哪里占有优势,哪些是需要征服的领域都了然于胸。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绘制出我们的科研地图,拓宽国际视野,展现中国情怀。
学习交流经历与体会
我在奥地利维也纳访问学习交流了8个月,分别在维也纳大学牙学院和维也纳口腔种植学会临床医院(口腔种植专科医院)跟随Georg Watzek教授、Furhauser教授和Hass教授等系统学习了口腔种植修复相关技术,对口腔种植修复的临床、科研和管理有了全面了解。
此外我还参加了包括英国皇家外科学会口腔种植学大师课程等多个在欧洲举办的口腔种植学临床培训课程,访问了瑞士苏黎世大学修复科和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口腔种植科,与当今最富盛名的口腔种植学专家进行学习和交流。并且专门考察了隶属维也纳大学的维也纳市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了解了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和研究现状,学习交流收获良多,对我回国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帮助非常显著。
加强交流合作——发挥优势、促进学科发展
我在协和医院工作了15年,对协和医院、对口腔科有着真挚深沉的热爱。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学习交流,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并希望竭尽所能回报医院和科室。目前在领导的支持下已经争取到两个交流合作项目。
第一,与维也纳大学牙学院最著名的学科专业——口腔种植学学科加强交流合作。邀请该校口腔种植学最富盛名的两位专家,牙学院院长Watzek教授、口腔外科主任Zechner教授在“第一届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种植学国际论坛”做主题演讲。会议已于2012年1月26日在院领导的支持、科室领导的指挥以及全科同事和院内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举办。
第二,与维也纳大学牙学院特色学科专业——口腔激光应用学科开展临床和培训合作项目。我院口腔科在激光应用上有悠久的历史,而维也纳大学牙学院则已将口腔激光应用发展为一门系统学科和完整的临床治疗体系。牙学院院长Moritz教授是国际口腔激光应用学会(SOLA)主席,经过相互深入了解和讨论,确立了与国际口腔激光应用学会和维也纳大学牙学院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口腔激光医疗以及专业医师培训课程项目,举办口腔激光应用规范化培训课程,籍此发挥我科室、我院的优势,尽快确立协和口腔激光应用学科专业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传承协和的人文情怀
作为协和人,我最骄傲的是协和一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人文情怀。在春节期间,我受邀参加了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春音乐会。看到闻名世界的音乐会举办场地上有来自中国的乐团演奏民乐,遂向中国驻奥地利大使史明德先生推荐协和合唱团,衷心希望有一天协和之声能够响彻金色大厅,协和力量可以震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