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芝加哥大学国际医学教育者项目(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ors Program, IMEP)联合主任Jonathan Lio博士一行访问北京协和医院,围绕项目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并与北京协和医院学员深入交流未来合作方向。此次访问不仅展示了IMEP项目在师资能力提升和教学项目孵化方面的显著成效,也为中美医学教育交流合作注入了持续动力。
自2019年芝大IMEP项目启动以来,北京协和医院已有31位医师参与培训,涵盖内科、外科、妇产、医技、平台科室等。2025年回访问卷数据显示,96%的学员成功实施了教学项目,79%开发或主持了新的教学活动。据统计,学员共产出相关文章、专著50余篇,申报项目40余项,获相关奖项40余项,项目实施率与转化率远超芝大合作医院的平均值。
Lio博士团队分享了项目五年来的跟踪评估结果。数据显示,北京协和医院在师资建设、课程改革和推广教育创新方面展现出领先姿态。超半数学员曾在国家级会议、工作坊和学术论文中展示项目成果,近半数项目已在科室或区域层面产生积极影响。他期待未来有更多协和医院学员赴芝加哥交流,双方在教育科研项目中深度协作。
IMEP项目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学教育理念,更激发了医师作为教育者的身份认同感和职业使命感。许多学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项目对临床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及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从系统化课程设计思维的建立,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的践行,再到推动教学项目落地实施,IMEP项目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长与转变。以下是部分学员感悟:
内科学系副主任庄俊玲:协和医生向来以高素质与自律精神践行日常临床教学,而IMEP系统培训不仅帮我搭建起完整的医学教育知识体系,更让我掌握了扎实的临床教学实操技能。衷心希望芝大IMEP培训项目将优质的医学教育资源与先进方法传递给更多同行,让更多临床医生在教学能力上获得提升。
基本外科副主任徐强:我系统掌握了课程开发的6个核心步骤,并尝试将其融入日常教学实践,收获了显著成长。IMEP教学团队即便已拥有成熟完善的课程体系,仍深入中国多所学校,实地采集学员反馈数据,持续优化课程质量。这种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与科学的迭代方法,为我后续的课程建设工作带来了极具价值的启示。
胸外科副主任郭超:参加芝大IMEP项目,是我外科教育生涯的再一次“校准”。课程把教育学的科学严谨与临床教学的温度融为一体,让“胜任力—评估—反馈—反思提升”真正落到每一次技能课程、每一台手术前后。在“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患者结局为导向”的理念指导下,我将把所学沉淀为可操作的模拟训练课程,期待与师资团队共同建设操作技能进阶培训体系。
检验科副主任秦绪珍:3个月闭环培养最终构建出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计划在内的完整可落地的教学框架。芝大教师深耕教学的热忱与同期学员的钻研精神,始终激励着我持续推进教学实践。临床培训课程的高效落地,既离不开精细化的管理能力与持续的精力投入,更依赖团队成员的紧密协作与默契配合。
老年医学科主任助理张宁:我系统学习了成人教学理论、成长型思维、医学课程开发方法等多种前沿医学教学理念。带着这些理念,我参与组织了内科学“内科下午茶”系列活动,收获了积极反馈。我将继续深入进行针对住院医师和医学生群体的成长型思维干预性研究。
内科学系主任助理李超:我携手芝大教授将客观结构化教学演练(OSTE)引入青年教师师资发展体系,以此精准提升临床教学师资的核心胜任力。先后在院级朋辈教学工作坊、市级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高级研修班等多个平台推广OSTE教学理念,切实推动这一创新教学方法的广泛应用与实践转化。

▲2025年3月,内科住院医师师资培训班教师团队与学员合影
北京协和医院与芝加哥大学将携手持续推动中国医学教育迈向卓越,赋能青年教师成长,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中美智慧与力量。国际合作办公室、教育处有关同志及相关项目学员参会。
文字/国际合作办公室
图片/李超 孙良
编辑/干玎竹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