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从不停息追梦的步伐
时间:2013.11.11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承芬

    我名张承芬,一个灰白短发,不起眼的普通老人。20世纪50年代,我进入帅府园畔、琉璃瓦下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如今这里已是地跨金银两街的新兴建筑群。在这个新的里程碑里,闪烁着PUMC的历史光辉。我幸运地在协和历炼了62个春夏秋冬,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印记着星月的起落、人事的更替和历史的兴衰。在这里,有我热爱一辈子的临床医学事业,有我长年铭记的“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坦然说,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从未背离过她。今天,有幸能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协和人,和大家一起叙说我的协和梦,非常高兴!
    二十世纪我曾自豪地向人介绍: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中国现代医学的摇篮。当年协和的优势是临床各科在全国全面领先,不只是张孝骞教授的内科,林巧稚教授的妇产科,还有罗宗贤教授的眼科、李洪迥教授的皮科等,几乎每个临床科、系,在全国都是该领域的掌旗手,都是全国公认的火车头。全院各科参与编写的绿皮书《协和临床医疗手册》,是全国唯一的临床三基三严典范。很多科为国内其他医院培养、输送了众多顶级人才,帮助其建立起各临床科室,如郭秉宽教授到上海医学院主持眼科,张晓楼教授建立同仁医院眼科,还辅助左克明主任出任北京医院眼科。罗宗贤教授担任我院眼科主任期间,同时兼任北京同仁医院、北大人民医院、陆军总院的眼科主任,直到国家政策不允许兼任多院职务时为止。后来,胡铮主任苦苦经营,四处呼吁,功夫不愧有心人,最终国家批准建立了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眼科研究中心在内的4个临床中心。
    在我的人生历程中,也曾不断地做着梦,不停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二十世纪40年代,我的青少年时代,国破家亡。我的学校所在地四川合川,日本飞机昼夜不停地轰炸,我们每天背着书包钻防空洞,有同学赖在教室里被砸死。和我一样的旧中国流亡学生的梦想,就是要打败日本鬼子,做一个顶天立地堂堂正正的学者。我曾经靠在学校简陋的篮球架旁,梦想我们国家强大了,梦想自己进入当时后方最好的医学院学医,梦想日后做一个独立自主、为人治病的医生。后来我的梦实现了,抗日战争胜利了,日本投降了,我不仅顺利从医学院毕业,还成为了全国顶级的协和医院的医生。我在“文革”期间坚持临床科研,1979年被挑选参加新中国第一次中华医学代表团出访日本,访问期间受到日本眼科学会的隆重接待。飞机落地时,当我看到圆红饼似的日本国旗,心中顿时充满了无比复杂的感受:历史的屈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但想到我作为全国眼科代表,是协和的光荣,又非常自豪。当时我在大会上作了《红宝石激光和氩离子激光治疗眼底病》的报告,当年中国激光研制水平位于世界前茅,我们用的是国产眼底激光治疗机,日本还没有激光眼用治疗机。会后,大会主席希望我将论文留下,不久便发表在日本眼科杂志的英文版上。
    在漫长的执业生涯中,我常自律要无愧于协和医生的称号。在临诊和教学中,也不断鼓励年轻医生,别人不能治的病我们要极力去治,别人能治的病我们要治得更好。即使难治之症,也要用100%的努力争取1%的希望。在教学方面,热爱学生,甘做人梯,鼓励和发挥年轻人优势,使后来居上。以往协和在全国医教研的领先地位,不是只靠教授个人,而是一代代的传承,不断领先壮大的。如今,全院已有好几个科室重新站到全国的排头,眼科在全国排名也有上升趋势,于是,我在心中构筑起我的协和梦——恢复协和在全国全方位的领先地位。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梦想,现在全国人民的“中国梦”是实现全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天全体协和人的协和梦是再创协和辉煌。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实践,实践是实现协和梦的唯一路径。每个协和人要扎实做好自己岗位的工作,竭力承载和实现我们伟大的“协和梦”。
    我是一个不断追逐实现梦想的人,一位久居临床一线、62年后仍能站在一线的资深教授,一位生命不止、自强不已的中国眼底病专家。
    我每周保持三天黎明即起,电脑工作约1小时后,赶班车,到门诊临诊看病。还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不断学习新事物,向年轻专家学习科研新进展。要做一件事就要尽力将它做好,是我多年的理念。尽管我步子小,走得慢,但我庆幸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从不停歇前进的步伐,从不过问自己年龄。只要有一天,有一分钟,我就抓紧尽一份促进实现伟大梦想的力量。我祈愿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祈愿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协和再立全国医学界的巅峰,好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