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已的梦。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个人的梦会不断地改变,但也万变不离其宗。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28日给北大学生的一封信中写道:“个人梦北大梦,让我们的梦有根;中国梦民族梦,让我们的梦有魂。”对于我来说,我个人的梦必须有根,有魂。
我的梦由时代的教育、党的教育、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所塑造。我出生在1932年。1.28事变时,日军进攻上海,我尚未满月,妈妈抱着我逃离虹口区。1937年8月13日凇沪抗战,日军侵占闸北,全家搬迁到法租界,日军的炮击令老宅房屋全毁。站在租界石库门楼房的阳台上,可以看到闸北方向的上空,中日战机在捉对厮打。我虽年幼,也懂得不能做亡国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上海英法租界。对外贸易中断,父亲失业四年, 险些无法在上海继续生存。抗战胜利,国民党腐败,滥发纸币,我家生活困难,父母愁钱、愁生活、愁子女学费。这种窘迫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换了人间。
新中国成立15年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上出现错误,酿成“文革”之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修正错误,坚持真理,是勇敢、自信的表现。而我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我们,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在我的个人梦里,中国梦和民族梦是魂。
我选择医学,算是缘分。我的医学梦是医学院的教育、特别是曾宪九老师教导的产物。恩师曾宪九是外科教授,他敏锐地觉察到基础医学对于外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在研究外科病理生理学、外科代谢等方面独树一帜。他的科学探索之路随着时代变迁跌宕起伏,却依然无怨无悔。古稀之年,他做完手术,从老楼四层手术室下来,穿过广场,上医大六层外科动物实验室,戴上手套,帮我做实验。想起当年的情景,我一再为之动容。乘改革开放之春风,他提名我赴国外专修危重病医学。我最终选择这项新兴学科,缘起老师的启蒙和循循教导。曾教授作为一位外科学家,对祖国,对科学,心怀赤诚,他始终在中国本土上勤奋耕耘,死而后已。
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协和医学院的教学医院,近百年来坚持培养具有科学家头脑的医学人才。大约40余年前,刘士豪教授编写了一本书《生物化学与临床》,建立了相应的国家实验室,想在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曾宪九教授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建立了外科代谢实验室,撰文呼吁要培养“架桥工”。他们是中国转化医学的先驱。历经90余载,协和的传统一脉相承。我的个人梦,协和梦是根。
近日,我在《光明日报》上获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科联合应用人工肝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H7N9危重患者取得成功。他们接受SARS的教训,严格控制激素和抗生素的应用。这不仅是生命支持技术的进步,还是面对病毒感染引发的暴发性呼吸功能衰竭治疗意识上跨进的一步。习总书记还有一段话:“因为中国梦,我们感受到了一份同心奋进的深沉力量。”个人梦,协和梦,就是为了实现中国梦。
个人的梦协和的梦
时间:2013.11.11
字体:小大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德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