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一句谢谢,满室馨香
时间:2013.10.08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很多人觉得护士就是照顾人的一种职业,只是比护工多会一些打针、输液的技术罢了,很平凡也很普通。之前我也一直这样认为,上班把工作做好,让病人满意,不出差错就行了。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职业,却有着不平凡的“东西”在里面……
    现在人们对生老病死已经见怪不怪,我们这种整天面对病人的特殊职业人群更是习以为常了。于是就有人说我们变得越来越冷漠、麻木……我曾也这样认为,可感情是能够把冷漠软化的,人心是肉长的,当医生认真地为病人查体,制定了有效的治疗方案,病人对他们说“谢谢”时;当护士在给病人打针输液之后,问病人疼不疼时;当护理员在为病人洗头、泡脚、换床单,累得满头大汗时……病人嘴里说得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谢谢”二字,可从他们微笑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心里得到了多么大的满足!患者在我们这里得到了关心、得到了家人般的照顾、得到了从来未有过的“感觉”。由这种感觉渐渐升华成“爱的感情”!彼此之间的信任得到了证实!看着病情得到控制的病人露出满意的微笑时,这比“谢谢”二字更能让我们感到欣慰,这种感觉好幸福!你有过这种感觉吗?面对自己护理过的病人病情好转时,你也会很开心吧!谁还敢说我们是冷漠的、是麻木的?我们不是木头人!
    3月6日那天,两天没上班的我像往常一样来到病房,在更衣室里听到同事们在谈论着:
    “李老师是好人,从不麻烦我们,走了也算是一种解脱……”
    “怎么,他去世了吗?”我赶忙问。
    “你还不知道吗?家属连感谢信都送来了。”
    “啊!是吗?”我心里一阵酸楚……
    李老师是2012年年底收入院的一个胰腺癌病人,今年才55岁,由于病情属于中晚期,一直给予支持治疗。李老师在住院期间,由于体弱,一直床上活动,为了防止跌倒,我们让家属陪护,每班护士多巡视,把一些生活用品放在病人可及之处。李老师食欲不好,每天只能喝点稀饭,主要是以静脉营养为主,瘦瘦的身体只够在床上翻身的力气了。由于长期卧床,我们做了一系列防褥疮护理,定时翻身,定时擦背泡脚,在病人身体骨突处予保护膜外贴。他脾气很好,这几个月里从不主动按铃让我们帮他做什么,能不麻烦就不麻烦我们。在输液时,我们也和李老师多聊上几句,有时说上几句笑话会让他忘记疼痛,看着他心情好了,我们也有种说不出的高兴。
    有一天夜里,家属有事回家了,我查房时发现李老师椅子上的便盆里有大便,我端起就去厕所倒掉了,并把便盆冲洗干净。我的声音吵醒了李老师,他看见我的举动,连说了好几声“谢谢!谢谢!麻烦你了!”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表情。“没事的,您安心睡觉吧!”我连忙说。回到护士站,我静静地想,我们护士不就是应该为病人做这些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为什么李老师反应这么大?他肯定是认为这活儿应该是家人来做的吧。那好,就把我们当成您的家人吧!
    春节是家人团聚欢庆的日子,能出院的病人都出院过节去了,留下的都是病情重的病人,怕出院会有病情变化,医生就让他们留医院观察,让家属来病房与他们团聚。李老师因此没能出院,他与我们值班护士共同欢度了喜庆祥和的春节。回想起那时,一捧捧五颜六色的鲜花又出现在眼前,散发出的香气让我们精神焕发。窗台上还有两盆土栽的鲜花,这都是李老师送来的,给病房增添了不少过节的气氛。我们每天给它浇水,听说到了春天会开出漂亮的花来。由于病人少,病房显得很安静,隐隐约约能听到经典老歌的声音,是从李老师屋里传出的,他爱听这些老歌,每当看他一边听一边闭着眼跟着哼哼时,真不想打扰他,他在家也应该是这样享受的吧。我也爱听老歌,它能让我想起过去,有些事是过去了,但却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就把这儿当成您的家吧!
    由于病情一天天恶化,李老师的皮肤越来越黄,双下肢越来越肿,大家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快点好起来吧,大家默默地祈祷着。大夫给他插了尿管,还置了肝脓肿引流管,他在床上活动就更不方便了,躺时间长了腰背会发酸,家属们就轮流给老人揉背,按摩。“不对,你们的手法不对,应该是这样……”顺着这清脆的声音,家属回头一看,原来是我们刚毕业不久的张护士走了进来,她二话不说,张开那看似柔弱却很有力的双手,从上到下一步步揉了起来,一边揉一边和家属交流怎样让病人更舒适。“叔叔,您觉得我揉得比他们好吧?”她笑着问,“是的,很好,很好,很舒服!”他对着家人说,“你们要向这位年轻的老师好好学习呀!”大家都笑了。这时一位家属又送来了汤,张护士说:“我也会煲汤,我煲的汤可好喝了,哪天让您尝尝!”“谢谢!谢谢!别麻烦了!”李老师客气的说。过了几天,李老师没想到真的喝上了张护士亲手煲的汤,喝在嘴里,暖在心里,激动万分。
    “煲汤”这事儿也是我后来才听说的,一个新毕业的护士能做到这点,是不是很善良?她只是我们其中一个被李老师妻子写在感谢信中的护士,信中把她称作“微笑天使”,此外还有“搞笑天使”、“快人快语天使”、“认真天使”……其中还提到了护士长为李老师泡脚擦背的事,护理员留着汗为李老师换被服的事……
    这些事在我们眼里是普通平凡的,可李老师的妻子却深有感触——在感谢信中她是这样写的:
    “感谢在我丈夫治疗过程中所接触的每一位医护人员,谢谢你们对病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对他的衷心祈祷。这一切让我家先生在平静安祥中辞世。作为病人家属,能遇到医德高尚、善良负责的你们,让我对你们充满了太多的感激和敬意。最后依然要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无私的照顾!祝你们工作顺利,平安幸福!”
    看到这里我们的眼眶湿润了,有时我想,我们何德何能让他们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感谢我们,在我们看来是那么普通的事,却让他们感觉到无比的温暖,也许这就是彼此理解和信任的力量吧!
    病魔虽能夺走一个人的躯体,却夺不走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我们是肿瘤科,病人都是定期来做化疗的,每次住院评估时,都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您又来了!”
    “是,又来了,又来麻烦你们来了。”
    “瞧您说的,有什么麻烦的呀?您这是第几次化疗?”
    “最后一次,快打完胜仗了!”
    “哈哈!”我们彼此都笑了。是呀,他们一年与亲朋好友也只能见几回面,可是一个疗程需要住院十几次甚至几十次。这些老病人与我们太熟悉了,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彼此的亲切劲儿就像到家一样,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呀!”
    这就是我们肿瘤二病房的护理团队,一支有着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团队;这就是我们的白衣天使,北京协和医院的白衣天使。我为我们这些无私奉献的天使们感到骄傲、自豪!
    每当看到窗台上李老师送的那两盆花时,我总会思绪万千。大家每天为它浇水施肥,春天到了,花真的开了,一盆小黄花,一盆小粉花,可好看了!大家都希望它好好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