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如何让临床教学更吸引人
主持人:黄晓明 焦洋
第一组:沈敏、林雪、韩潇、杨华夏、张炎、郑威扬、罗涵青;发言人:韩潇
爱和关怀、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教学技巧、鲜明的人格魅力和精心的准备,是提高教学吸引力的五大要素。下面从三方面介绍如何精心准备。
一、教学活动形式的选择
临床工作细碎、繁琐,时间往往也难以集中,为了适应这一形势,讲座需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更强调后者。讲课需要短小精悍,见缝插针。小组讨论人数5、6人即可,更能发挥成员的积极性,讨论更热烈。
二、教学内容的准备
1、病例选择
以常见病或常见临床情况为基础。由于协和医院的特殊性,一些少见病或常见病的少见表现也成为病房的常态,如消化科的Cohn’s病,心内科的心肌淀粉样变,感染科的梅毒大气道受累等,因此还需要根据病房实际情况选择教学素材。
2、知识点准备
首先,在“ABC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准备。A:Applicable,指应用性强;B:Basic,既重视基本原理或基本定义;C:Clear,为条理清晰。其次,根据目标人群的特点如性格、知识短板和理解能力等,准备最让其受益的知识点。
3、问题的设计
美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提倡开放式提问,一个又一个问题诱导追踪,在一问一答中学习者可获得知识,同时也知晓自己的知识短板。
三、认清目标人群
1、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同样的教学内容,针对实习医生、低年资医生和高年资医生的教学目的和出发点应不同。
2、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听众,我更希望获得什么信息或采取什么形式。
3、强调学生参与、自我评价以及融洽的课堂气氛。教师的任务在于建立一个积极、接纳和无威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我指导。
第二组:范洪伟、陈罡、刘颖娴、秦岭、王为、张昀、张晟瑜;发言人:王为
一、教学内容
1、分享经验教训:病例总是吸引人的。定期举行病例分享会,对少见病例、疑难病例、死亡病例以及值班所遇到的危重病例进行讨论,对临床工作大有裨益。
2、基石构架:常规的病房教学需要最基本的框架,要让低年资住院医及医学生对本科室的常见疾病有牢固的掌握。如在呼吸科轮转,就需要安排COPD,CAP,哮喘,血气分析,胸部CT和肺功能等的常规教学,让每位医生完成基本轮转要求。
3、锦上添花:完成了基础教学后,可对少见病例进行分享和文献复习,激发大家兴趣。
4、因材施教:对于轮转内科,但有志从事别科的实习医生,多教一些同样适用于别科的内科基本功,如心电图判读,抗生素使用及抗凝药物选择等。
二、教学形式
1、改变场景:告别“讲者-听众”模式和“讲台-PPT-阶梯教室”模式,大家围坐在一起,融洽的气氛更易达到畅所欲言的效果。
2、“即兴”教学:提倡板书教学。这种看似随意的模式实则需要更充分的准备。这是对讲者的高要求,但也能起到很好的教学相长的作用。
3、重在参与:鼓励大家主动发言或表态。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方法,如让大家投票表决前闭眼,这样可提高参与度。
三、团队合作
1、找“托”:为活跃气氛,主动发言或讨论必不可少,带教者要善于从团队中找到可以配合的同伴。
2、互助:如果遇见一两位兄弟姐妹不在状态,工作跟不上节奏时,我们首先应该宽容地接纳他们,融洽的群体让他们不再觉得孤立无缘,同时给予他们鼓励与信任,在工作上和生活上帮助他们。
四、自我修炼
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学者,需要保持高度的教学热情。其次,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积淀的人,才能更好的作为榜样去教育别人。
第三组:曾学军、叶葳、杨辰、曹玮、江伟、朱祖懿、张婷;发言人:江伟
教学活动是教者与学者在一定环境中完成的行为,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体系/环境缺一不可。
一、学生方面: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住院医师、实习医师和见习医师的基础知识、学习目的以及学习能力均有较大差异,同一化教学效果不佳;同为实习医师,针对学生的志向和性格特点也应当调整教学重点,比如对将来打算从事非医疗行业的学生,更多实践思路性教学内容,而减少知识性教学;对致力于从事内科的实习医师,则需更多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
二、教师方面:教学意识,自我提高
1、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临床思路。
2、优秀的教师应具有人格魅力,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3、教师须具有较高的教学热情,愿意投身教学事业。
4、教师应掌握或者经过培训后具有一定的教学技巧。
5、教师应对学生给予足够关注,很短时间内牢记学生的姓名,尽可能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让每个学员在团队中有存在感,激发学习动力。
三、体系/环境:教学支持,教学责任
1、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应用:采用视频、图片和音频等多媒体方式教学。
2、全时空多形式教学:教学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床旁、教室、办公室,查房时、会诊时,哪怕是聚餐和郊游时都能进行教学工作。
3、横向一致性:保证每个临床轮转科室均有良好的教学氛围,避免落差过大。
4、纵向一致性:团队中教授、主治和住院医对实习医师的教学都能做到因材施教,每个人既是教学者也是学习者。
5、适当的反馈:从学生、教师两方面获得教学活动的反馈,对相互促进和提高大有裨益。
内科学系供稿摄影陈罡
高年住院医生/总住院医师教学技能培训班第一期沙龙
时间:2013.09.10
字体:小大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