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医院百人计划资助,我于2012年5月—12月前往美国,先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Wexner医学中心和克利夫兰诊所访问学习。8个月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现将学习工作心得总结如下。
(一)Wexner医学中心
俄亥俄州立大学Wexner医学中心包括6家医院及众多研究机构,排名居全美第30名。中心对科研的投入很大,拥有十余个研究中心和研究所以及20个核心实验室。各个实验室相对独立,配有各自所需的常用设备;同时有多个高效运作的中心实验室,提供基因组、蛋白质组学、流式细胞术、质谱仪、动物影像、细胞遗传学、病理等相关的仪器设备,供各个实验室共同使用。在尽可能节约成本的情况下,使所有研究人员得以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除了对硬件设备进行大的投入之外,医学中心还在保障信息沟通顺畅上下功夫。每位实验人员和医学生都可以通过实验室及图书馆网络免费获取最新的文献资料。多个实验室之间包括临床与基础实验室之间密切合作,共享资源,有许多相互合作的课题。另外还有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定期有来自其它大学的相关学科人员前来交流。
对科研的高度重视以及巨大的科研投入,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人才,有力推动了科研水平的进步。我所在实验室对空气污染尤其是PM2.5与临床疾病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实验室有7名博士后、3名博士、2名技术员以及访问学者、学生若干,每人负责一个或数个课题,同时也参与别人的课题,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此外,在与老师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不仅具有深厚的基础科研功底,更具备广博的临床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临床提出问题,用基础研究解决问题,然后转换到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应用,这正是转化医学的内涵所在。
(二)克利夫兰诊所
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CCF)与协和医院有很多相同之处:都建于1921年;都是以临床见长的综合医院;CCF以“Patient First”为办院宗旨,与我院“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相一致。
优质的医疗服务
先进的医疗技术是优质医疗服务的基本保证。CCF综合排名位列全美第四,心血管和肾脏专科全美第一,消化及免疫专科列全美第二,呼吸研究所全美排名第三。在先进的医疗技术支撑下,CCF为患者提供全面而系统的医疗服务。为病人服务的是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营养师和物理治疗师在内的综合团队,此外还有协调员和社会工作者负责协助处理各种事务性工作,使医生得以集中精力处理医疗问题。在院所设置上,CCF根据特定器官和疾病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将不同专业的医生组织在一起,设立“研究院”(Institute),从而可以为病人提供综合治疗,保障了治疗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比如赫赫有名的“心脏科”就包括了心内科、心外科、胸外科以及相关的重症监护病房。
优美、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是优质医疗服务的基本条件。尽管CCF楼群众多,道路曲折复杂,人员流动频繁,但永远保持整洁有序。在CCF随处可见问讯处及提示标志,有许多穿着红色西服的工作人员热情地为患者及家属带路;楼群之间用长廊连接,使患者不必受恶劣天气困扰。医院提供轮椅和电瓶车搭载等服务,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风格迥异的装饰画以及变幻多样的公益宣传片,都让患者感到身心放松。洲际酒店与医疗区域通过走廊相连,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为医院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强大而便捷的电子信息系统是高效优质服务的信息化基础。医生办公全部在电脑上进行;电子病历系统里有患者的就诊记录和所有检查资料,并且外院的影像资料也被扫描保存;医生可以在医院任何一个角落坐下来讨论病例;病房查房时每人推一辆移动台式电脑,使医生能够及时获得信息并进行讨论。网络也是为病人服务的有利工具,病人可以从医院官方网站上了解到医生和医院信息、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如何住宿、停车等信息,非常方便;还可以通过医院网站咨询医生,获得自己的病历和影像资料。
国际化视野与人文关怀精神也是CCF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体现。在国际化视野方面,医院提供多元化、兼容并包的医疗环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为全世界的病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医院入口处的主墙上以多国语言书写“欢迎”,显示了CCF作为国际知名医院的胸襟和气度;CCF有专门的国际医疗服务;教育学院的国际医学教育中心有访问医生项目,为全世界医生提供参观学习机会。在人文关怀方面,在CCF,医患之间的交流非常坦诚并且时间充分,患者和家属都会得到最详细和耐心的解答,患者满意度非常高。比如在支气管镜室,病人进行pleurex置管时非常紧张,医院就专门安排一位护士坐在病人旁边,握着病人的手,跟病人交谈、悉心安慰。
成熟的临床科研模式
CCF非常鼓励医生进行科研活动。多数医生参与临床研究,既包括前瞻性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回顾性的病例分析,也包括与临床相关的新技术或新检查方法研究。在CCF,科研是日常临床工作中的一部分。病人在接受诊治的同时,也成为临床科研的一部分。CCF的病历和影像学资料非常齐全,由电脑系统保存,并有专人收集,总结资料及撰写论文非常方便。这样充分利用临床资源,使医院的临床实践能够转化科学研究,在为病人服务的同时,把诊疗水平再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此基础上,CCF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临床科研模式。
以我所在的呼吸研究所(Respiratory institute)为例。在学科建设方面,研究所下设多个中心,包括变态反应及临床免疫、 a-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哮喘、支气管镜、COPD、重症监护、肺间质病、肺癌、肺移植、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病、神经肌肉疾病呼吸系统并发症、呼吸治疗、结节病、戒烟等。在病房设置上,研究所拥有普通病房(28张床位)、MICU(约60张床位)、肺移植病房(10余张床位)以及ResCU(重症病人脱机,6张床位),其中普通呼吸科病房收治的主要是常见病,但多为有并发症或者病情复杂、门诊处理困难的病例,疑难病例较少。研究所的学术活动也很多,各专业组每周进行一次查房,包括肺癌、肺间质病、重症监护、肺移植等病例;要定期进行文献汇报;每个月进行两次影像/病理讨论等等。2011年,研究所的呼吸门诊量为107670,总住院1868人次,研究基金780万美元,肺移植108例,支气管镜3109例。
CCF的教学活动
CCF的医学生教育年头不长、规模不大,但其fellow培训和继续教育项目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以呼吸科为例,fellow培训为期三年,每名fellow需要轮转普通病房、MICU、其它ICU、肺移植、呼吸科会诊、支气管镜室、Rescue病房等,高年资fellow根据自己的兴趣可有自选轮转项目。医生热心教学,给fellow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实践机会。呼吸科会诊是对他们极好的培训方式。我参与的呼吸科会诊小组,两三名低年资fellow负责问病史、查体、写会诊记录;一名高年资fellow领导小组查房和讨论,并且跟家属交流,作用类似于我们的代主治;而教授全程陪同,只做必要的补充。Fellow非常活跃,无论是在各个专业组查房上还是教学会议上,都能看到他们提问或者发表自己意见。得益于这种系统培训,CCF的fellow与我院同年资医生相比较,整体上独立临床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更强。
教育学院下设的国际医学教育中心面向全世界医生提供继续教育项目。教育学院网站上有丰富的信息介绍,网上报名非常方便。这些教育项目为医院带来更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也为医院招募了大量人才。
CCF创建者之一George Crile曾经说过:“We are considering not only our duty to the patient of today, but no less our duty to the patient of tomorrow.”为了今天的病人,我们努力工作,用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及管理系统服务病人;为了明天的病人,我们要发展科研,技术创新,发展教学,培养更多的人才,使医院可持续性发展。总之,在美国参观学习的这几个月,使我有机会到美国体验不同国情、不同文化下科研和临床工作的差异,在实验室技术和临床方面都收获颇丰,这样的经历将使我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