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2007年第2期<院报>内容
时间:2007.01.26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koujie

第2期总第73期 2007年1月26日

第1版  2007年1月26日    协和要闻

 

2007年刚刚翻开新的一页。北京协和医院本月连续召开了院领导班子、中层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科室主任的述职考评大会。在短时间内集中展示了北京协和医院在过去的一年里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发展建设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各层管理干部在理念上的创新,可谓是“新年伊始的管理盛宴”,同时也有望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管理水平和实践更上一层楼的“东风”。

 

新年伊始的管理盛会

1、北京协和医院召开院级领导述职考评大会

 

   本报讯(记者段文利)1月17日下午,北京协和医院院级领导述职考评大会在住院楼四层多功能厅举行。此次院级领导述职考评大会是由卫生部人事司、医科院组织部组织召开的。

    此次考核测评是从德(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群众观念、政治信念、全局观念、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能(决策能力、政策水平、开拓创新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应变能力、调动下属积极性)、勤(工作效率、工作态度、出勤情况)、绩(团队作用发挥、工作成绩、工作质量、本人作用、工作数量)、廉(廉洁自律)等五个大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和综合评价。

全院共有八位院领导进行了述职。参加考评的人员有院领导,两院院士、人大、政协、民主党派代表,职能部门正副处长(主任)、党总支正副书记,各临床、医技科室正副主任,正副总护士长,正高职专业技术人员,医院专兼职工会主席、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小组成员等约300人。

 

2、北京协和医院召开中层干部述职考评大会

 

    又讯(记者段文利)1月12日上午,北京协和医院职能部门第一负责人述职考评大会在住院楼四层多功能厅举行。此次中层干部述职考评会议是由医院组织处、党办、人事处、院办等相关部门组织召开的。

    与以往年份的考核办法相比,今年的中层干部考核办法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首先,分为在本处室述职和面向全院述职两个部分。科室正处长及主持工作的副处长要参加处室和医院的述职,副处长只在本处室述职。参加处室述职报告会民主评议的人员有本处室人员、下属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其他应该参加评议的人员。参加医院述职考评的人员有院领导,名誉院长、顾问,两院院士、人大、政协、民主党派代表,职能处室正、副处长(主任),党总支正副书记,各临床、医技科室正副主任,正副总护士长,医院专兼职工会主席,医院职代会各代表组组长,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小组成员等。此外,中层干部考核还包括业绩考核、组织谈话、综合评定和结果反馈等环节。

    其次,对中层干部的考评表格加以简化,更趋于科学合理。考核要素包括敬业精神、组织领导能力、工作创新、协作精神、年度工作目标的完成及效果以及廉洁自律情况等。

    党委鲁重美书记指出,作出这样的调整,是为了避免既往考核办法的缺陷,有助于对中层干部更加全面的了解,作出较准确的评价。鲁书记还说,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务升降、奖惩等的重要依据。

 

3、北京协和医院举办科主任述职考评大会

 

    又讯(记者段文利)1月20日全天,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技科室第一负责人述职考评大会在中信国安第一城隆重举行。此次科主任述职考评大会是由医院人事处等具体承办的。共有51位科室主任及主持工作的副主任进行了述职。

    今年科主任考核办法也作了相应调整。副主任只在本科室述职,正主任及主持工作的副主任需在科里和在全院进行述职。考评人员范围与中层干部述职基本相同。对科主任的考核要素主要分为科室管理要素和个人综合要素等两大部分。其中科室管理从医疗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科发展与人才、综合管理等五个方面考核,占到了60%的权重。个人综合考核是从敬业精神、协作精神、管理能力、业务能力及工作作风等五个方面进行的,占到40%的权重。

    述职考评大会由鲁重美书记主持,刘谦院长在述职结束后发表了精彩的讲话。刘院长在讲话中指出,从述职报告中清楚地看到,大家在过去的一年里所取得的成绩。首先在工作量、疑难重症患者数量、开展新技术项目增加的前提下,纠纷差错却得以下降;其次,从大家的汇报中可以看出,教学、科研工作在过去的一年里都得到了明显加强。第三,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的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

    刘院长还说,通过述职,我们不仅看到了一批老的科室主任继续作出新的成绩和贡献,更为欣喜的是,通过竞聘上岗的中青年科主任表现出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的良好风貌,并在实践中逐渐走向成熟。科主任们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业务素质、强有力的组织能力均在繁忙的工作中得以体现。安全意识、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得到了普遍增强。医院所取得的各项进步和成绩凝聚了科主任们的心血、智慧和汗水。他们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同时还积累了经验,创新了理念,为医院和学科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科主任们在述职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和反映上来的困难,刘院长指示由院办整理,并通过院长查房或班子会议研究解决。

刘院长强调指出,2007年的医院工作重点是构建和谐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所以,2007年医院将继续以质量和内涵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加强整体规划和加大投入来扶持学科建设,进一步强化科主任的管理力度,明确其责任、权利和义务。医院还将探索建立更加科学的激励机制,使调动员工积极性、确保对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体现医院公益性质,以及保证医院效益等几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4、1月17日上午,北京协和医院在北配楼多功能厅举办新闻发布会,李学旺常务副院长代表医院面对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三十多家媒体公开发表严正声明:

 

北京协和医院严正声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执业地点在北京市东城帅府园1号和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与全国各地所有冠有“协和”二字的医院或医疗机构均无“技术协作”、“业务支持”和“分院或连锁医院”的关系。

    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于1921年,是由美国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的中华医学基金会创办的。北京协和医院历史上只有一次合并重组。2002年,北京协和医院与信息产业部邮电总医院合并重组,形成目前东西两院区布局。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协和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几乎遍布了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大部分省市的大中小城市。仅在百度搜索引擎上就已列出50多家(建有网页的“协和”医院),其中有些医院采用多种虚假宣传手段,明目张胆地扬言或者暗示他们与北京协和医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打着北京协和医院的旗号推销贩卖药品,不明真相的患者在上当受骗后纷纷向我院来信,询问这些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是不是真的有关系,询问某某教授是否真的为北京协和医院教授。由于医疗市场过于混乱,鱼目混珠,良莠不分,广大群众均希望北京协和医院尽快出面澄清事实,以正视听。为了维护广大患者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帮助大家了解事实,学会辨别医疗市场优劣,北京协和医院特作上述声明。

    根据群众来信和寄来的各地“协和医院”的宣传资料,可以看出有些医院所使用的虚假宣传手段:

    第一种情况  宣称与北京协和医院有隶属关系或技术协作关系。

    自称“协和医院XX分院”,或称下属“协和医疗集团”,或称“北京协和医院的连锁医院”,或称“与北京协和医院是技术上的上下级关系”。

    第二种情况  在出诊医生上作文章。

    称该院坐诊医生是北京协和医院的退休医生,或称北京协和医院某教授为他们的远程会诊专家,还说他们医院常请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去该院坐诊。

    患者多次举报的医生姓名经过我院人事档案查证,证明历史上从无此人;北京协和医院从未允许任何医生到任何一家医院坐诊。

    第三种情况  在宣传品上作文章。

如医院牌匾上的“协和医院”四个字用的是赵朴初老先生当年给北京协和医院题写的院名的笔体;

    在宣传册上称其院训为“严谨、求精、勤奋、奉献”。这八个字是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为北京协和医院题写的,海内外人所共知。

    在宣传册上印有北京协和医院特有的青色砖墙、白玉栏杆,以建筑图片混淆事实;

    将自己网站与北京协和医院网站作了“友情链接”;

    有些医院建院仅两三年的时间,但多吹嘘为“百年老院”,称自己“传承百年协和神韵”、“协和品质  值得信赖”、“协和医疗  百年信誉”等。

    更可笑的是某“协和医院”在该院创办的“协和医院健康报”上将北京协和医院3年前的旧宣传资料与高层领导出席北京协和医院2006年院庆85周年庆典活动的照片放在该张报纸的头版的上半部分;在同一版面的下半部分刊登该院开院庆典,同时打出广告语“协和医院登陆某地”。

    第四种情况  打着北京协和医院的旗号的虚假药品广告欺诈。

    各地还推出不少带有“协和”字样的药品广告,称“XXX药品经过协和专家多少年临床验证”,或称“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参加了XXX药品的临床鉴定会”。

    如青岛一位年近80岁的老年痛风患者在来信中提到,该市“协和医院”研制成功了世界首例“痛风”中药新药(养肾降酸痛风宝),称患者一直在承德电视台做广告的“协和糖康”,以及2006年被取缔广告资格的“协和汉龙降糖胶囊”等。

    以上这些虚假宣传和广告最终将误导老百姓,耽误老百姓的治疗,损害老百姓的健康和利益,进一步加剧“看病贵、看病难”,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顽症,一枚毒瘤。所以我们觉得这个时候北京协和医院必须站出来说话,表明态度。

    非常高兴的是,随着由国家工商总局和卫生部联合签署的新修订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2007年1月1日正式执行,我们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好的维权的大氛围和环境中。

    卫生部在11日还发布公告,对严重涉嫌违反《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两家医院将予以严肃查处。我们也从新闻报道中看到,如安徽省开始自查和清理虚假医疗广告。

    医疗机构名称到底该怎么叫?在这方面,我们高兴地看到,江西省卫生厅2006年10月31日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江西省医疗机构名称核准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规定“我省新核准的医疗机构识别名称中不得使用(含有):本省已经核准的现有医疗机构识别名称;以谐音、形容词、组合词等形式模仿本省已经核准的现有医疗机构识别名称;未得到授权的本省著名品牌名称”等等。江西省对医疗机构名称的规范带了一个好头。

近几年来,各家媒体、广大人民群众和广大患者都纷纷不断、非常热心地为我们出谋划策,替我们支招,帮助北京协和医院维护形象和权益。借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机会,我们要对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希望在媒体的广泛支持下,使这次规模较大的声明活动,能够对净化医疗市场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让我们携起手来,群策群力,共同鞭挞丑恶行径,用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维护老百姓的根本权益。

 

第2版  2007年1月26日  医疗专版

 

5、我院首次临床重点项目评审揭晓

 

    本报讯(记者 林夕夕)日前,我院首次临床重点研究项目评审工作结束。有40个临床研究项目分别获得20、15、5万元的资助。免疫科张奉春教授、骨科王以朋教授、基本外科陈革博士、核医学科李方教授、免疫科曾小峰教授所主持研究的项目分别获得20万元资助。

    据医务处副处长刘宇介绍,以往医院科研资助多偏重于基础研究,此次投入400万元用于支持临床研究工作,充分体现了医院对临床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此次评审设20万元资金项目5项、15万元资金项目15项,5万元资金项目20项,共计40项。评审通知发出后,各临床科室积极组织报名,共有196个项目申报参加评审。

    赵玉沛副院长、陈杰副院长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专门组织医务处和科研处制定了评审流程,本着组织严谨、注重流程、必要回避的原则进行评审。

    医院医疗委员会根据实际申报情况,认真讨论并通过了评审方案。评审方案强调评审要体现出临床研究的先进性和现实可行性。按照评审方案,随机抽取并聘请了60岁以上的院内资深临床医学专家15人,分为三个组,每组5人,分别对20万、15万、5万的申报项目进行初筛。为了体现公正、回避的原则,初筛采取了双盲审查程序,即评审者和被评审者“背对背”,评审者不知道申请人的信息,申请人也不知道评审专家名单。每一份申请项目,都要经过5位专家的审核。经过专家初筛,筛选出两倍于中选名额的项目(共80项)进入终审答辩。终审答辩前,赵玉沛副院长、陈杰副院长、医务处处长、科研处处长以及评审组组长组成的联席会议研究确定了答辩程序。终审答辩委员会由院医疗委员会、科研委员会到会的全体委员组成,委员们随机分成两个组,采取科学计分方式,分别对20万元组、15万元和5万元组的项目进行评审打分。分数由聘请的院内护理人员统计、录入、排序,结果交由院领导、医务处、科研处、评审专家组组长组成的联席会议审核后公布。

为了加强资金管理,医院决定对中选项目采取分期拨款的方式,首次拨款分别为6万元、4万元、2.5万元。计划在今年9-10月份对中选项目第一期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届时将组织原答辩委员会专家进行审核),针对项目进度决定下一步拨款,对完成进度做出成绩的项目进一步追加甚至增加拨款,对完成状况不佳的项目减少或停止拨款。项目运行期间,有关管理部门将定期抽查项目完成和资金使用情况,以确保资金使用真正落到实处。

 

 

 

 

 

 

 

第3版  2007年1月26日教育专版

 

6、希波克拉底的另一件法宝

 

协和医科大学2001级 张遇升

 

   “协和要提供与世界最优秀的医学院校相媲美的高水平医学教育。……培养有多种发展潜能和医学精英素质的高级医学人才。”(摘自“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办学思路、目标定位和办学特色”)

    两年前,当笔者把这几句话讲给一位外国朋友听,并说到协和在中国如何如何厉害,我们怎么怎么8年制,85分。他突然问到,协和毕业生和另一所医学院的毕业生放在一起,不告诉你谁是哪儿毕业的,你能判断得出吗?如果能,凭什么呢?我当时语塞。8年,85分,似乎都不是问题的答案。 “精英素质的高级医学人才”,我拿什么去定义呢?“你们有什么不一样”,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两年里,我努力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记得去年在北京儿童医院见习期间,用英文给内科的老师们做了一个讲座,后来有老师说,协和的同学英文都是不错的,我们首医的同学应该多学习啊。虽然只是一句客套话,但顿时让我想起了两年前的那个问题和一直在寻找的答案。

    希波克拉底说,医生有两件法宝:一件是药,另一件是语言。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两件武器,一是药,二是语言。本意是指对患者而言,良言与良药一样,可以治疗疾病,减轻痛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医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也和他们的专业能力一样,是支撑其事业的两块基石。行医其实是把人类在医学领域积累的知识,用一种恰当的方式服务患者的过程。因此一名医生的好坏基本取决于两个因素:他能够运用的医学知识(包括技能)的量,他为患者服务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是贯穿始终的,所以语言的技能直接决定了其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服务患者的能力。而英语不但是通向更广阔医学知识的桥梁,而且也是了解并学习别人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行医的一条捷径。对于前者,容易理解,因为世界上超过80%的医学最新进展是用英文发表的。而对于后者,人们可能要问,我是用汉语和病人沟通,为何英文还会有帮助呢?在此,我想试举两例。

    笔者曾经读到一本英文小册子,叫“第二选择(second option)”,讲的是我们在临床中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患者不但看了你,还去看了别的医生,得到的说法不一样。作为医生,应该怎么办?我发现咱们的回答往往是“你是信我还是信他?”或者干脆就是“你是信协和还是?” 书的作者是哈佛医学院的教授,在行医的过程中他深深地明白医学知识的不完美,预后的不确定,深深地理解患者的焦虑、疲惫与困惑。他没有以学术权威自居,而是努力去分辨其他医生判断的依据,和他的病人一道,在直觉与数据之间去做决定,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失败和成功记录下来。这样的坦诚,怎能不让人信任。

    还有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讨论“向临死的病人学习(learn from the dying)”。说的是麻省总医院的医生及医学生通过讲述照顾(很难说是治疗)临死病人的经历来学习如何应对死亡。即如何在医学手段走到尽头的时候还为患者提供支持与帮助,如何去减轻死者家人的痛苦,明白在哪些时候应该让死亡发生,让生命结束。这样的心灵之旅,往往是我们的教育所缺少的。而透过英文,窥看世界,发现人们原来如此多样,医学竟也有这般不同,更能培养一个人开放的心态,包容的精神。这对一个医生而言,势必会帮助他更加理解他的病人。

    “你读什么,就是什么。(you are what you read)”

    西方有一句俗语,叫“你吃什么,就是什么(you are what you eat)”,是说从一个人的饮食就能大致看出他的体形。同样的,从一个人的阅读就能大致看出他的思想。常听人抱怨中国学者的文章很少上新英格兰、柳叶刀,说别人搞语言歧视。但转念一想,自己连新英格兰都没怎么读过,连别人发哪些文章都不知道,成天在中文杂志里自娱自乐,哪里还可能在上面发表文章呢(注:此处无贬低中文期刊的用意,只是就在国外期刊发文就事论事)。根据心理学上的“路径效应”,一开始的差异就决定了很多年以后的行为方式。因为人们遇到问题时往往会沿着原路径检查,直到检查完原路,发现没有问题,才会想到其它路径。学习亦然。开始用中文教材,遇到问题时当然是查中文文献,写文章必然也是中文,只要这条道路不出问题,永远不会想到改变。先入为主的语言就奠定了难以更改的习惯:最初学的是Aldosterone,就比醛固酮更容易理解RAAS。

    “如果我知道的比学生多,那作为一个老师我是失败的。” (I fail as a teacher if I know more than students)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内科教授Lawrence Tierney说。

    双语教学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方圻、陈元方、王爱霞等老教授,还坚持用英文给医大授课,老师们为此付出的努力,令所有同学感慨不已。但也有听见同学说某某老师,英文说得那么不标准,还敢用英文授课;或是说得太快,没听懂,不如说中文。肯定有这样的老师,担心自己的英文不够流利,还在犹豫是用英文还是中文。更多的老师,做好了英文的幻灯,用美丽的中文娓娓道来,如果改成英文,反倒失去了本来的韵味。因此我们必须接受老师的多样性这样一个事实,让老师自己选择自认为是最好的方式和最自然的语言来授课。语言永远都只是知识的载体,而不是知识的主人。况且就掌握语言而言,老师的讲授并不非常重要。广泛的阅读,持久的练习,才是正路。就好像开刀动手术一样,是不可能“教”得会的。老师的作用,只是为你树立一个范本,让你有一个参照。老师的英文再漂亮,学生坐在下面听几年,除了提高欣赏水平之外,张嘴还是不行。因此对于英文教学来说,老师不可能也用不着起主导作用。

    但我们需要一种远景,即让同学们明白什么是未来所必须的。因为老师代表过去,教育却代表未来。对于未来的医学精英,英文决不是锦上添花的点缀,而是求生的基本工具。所以真正伟大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过去,更应该为学生指明未来,并鼓励他们百折不挠地去追求。

    笔者记得多年前,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谈起大学生活,嘱咐我们在大学里除了功课外,还要做好三件事:锻炼身体,学会和人相处,学好外语。现在想来,真是字字珠玑,句句实在。

    “ 推倒了围墙,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协和有三宝,“教授、病例、图书馆”。的确,这三宝都是协和最宝贵的财富,尤其是教授,更是移动的图书馆,鲜活的病例库。然而,对于教育,尤其是双语教学来说,最直接的老师,可能还是你身边的这些同学们。因为8年时间里,和教授在一起的时候毕竟不会太多,去图书馆也有限,病例也不可能天天看,但同学却无一日不见面,不聊天。但可怕的是,大家都忙于考试,没有时间分享,一座座智慧的金矿,却被一堵堵围墙分割。8年的时间,我们错过了多少学习的机会啊。难怪哈佛大学一位教育家曾经自豪地说,哈佛学生从彼此身上学到的东西,比从任何一位教授那儿学到的都要多。

语言本来只是一项技艺,天天的练习,才是提高的关键。每周,大家读新英格兰杂志,然后聚在一起,用英文讨论病例。自己弄懂不算数,还得给大家讲明白,回答别人的问题。每个人都是老师,也都是学生。每天早餐的空档,大家也坐下来,用英文聊聊在病房里的所见所得。我们希望的,就是创造一种氛围,贡献自己的智慧,彼此分享,共同提高,推倒这横亘在聪明大脑之间的一座座围墙。因为我们深知,教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恐怕还不够,如果是这样培养的学生,永远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主动地去寻找、创造、运用知识,这样的教育,恐怕仍不能称之为成功。所以我常常想,若能在同学们心中激荡起求知的热情,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并能发散开去,奉献并分享知识,让他(她)们不但乐于向教授学,向病人学,向图书馆学,还乐于相互激励、彼此学习,这对于我们的教育,会不会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呢?对于同学的人生,会不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呢?

7、协和对教学责任事故做出补充规定(摘要)

 

    为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严肃教学纪律,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在2004年下发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试行)》基础上,结合近两年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与教学责任事故有关的教学管理制度补充规定如下:

    1、为避免教师迟到或缺课,任课教师在收到教学任务书(课表)时需签字确认,并留下联系电话以备课前提醒。各教研室教学秘书需在授课前一周及前一天再次提醒授课教师,否则出现的教学责任事故,教学秘书则同为事故的主要责任人。

    2、未经教学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教学任务书指定的教学时间和地点。任课教师必须按时上、下课,不得随意调课、停课。确有必要调课或因故不能上课,须在一周前填写申请涓萄挝竦谋砀瘢捎蓋ww1-教育处下载),经教研室主任及院教育处同意,由教育处作好安排后报校教务处备案,否则出现缺课现象属严重教学责任事故。

    3、授课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书的安排,妥善处理医疗及科研等工作,如遇突发事件,应及时与教研室、教育处联系,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4、出现教学责任事故的当事人必须积极协助教学主管部门对事故原委作出周密调查,并写出详细的书面材料和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教研室和院教育处必须尽快确定教学事故责任人并报学校教务处审批归档。

    5、一学年连续发生两次教学责任事故者将取消下一学年的授课资格。迟到一次者扣除年终奖500元,迟到两次(含两次)以上和旷课者(严重教学事故)扣除全额年终奖。

    6、发生重大教学责任事故并造成不良影响者,在职称聘任时实行一票否决,停止参加聘任1次;

    7、各教研室应组织授课教师认真学习该文件并遵照执行,以保证我院正常教学秩序。

 

8、图片新闻

 

    我院课程改革工作小组经教育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并于去年12月19日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议对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提出了原则方案,对02级三月份妇、儿、神的课程改革提出意见。                          文/图  教育处

 

 

第4版  2007年1月26日        综合消息

 

9、西院区门诊实现中西药房合并

 

    本报讯  日前,在药剂科和相关处室的努力下,西院区实现了中西药房合并。合并后的药房设有三组收方、发药窗口,患者只需排一次队,就可拿到所有的药品。

    继东院区在2006年10月初实现了门诊西药房“一站式服务”之后,合并西院区门诊中西药房也被列入药剂科议事日程。为科学合理地使用人力资源、降低库外物资和提高药事管理水平,同时减少患者排队次数,药剂科对西院区中西药房合并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调研论证,从药房所需空间到硬件设施,从中西药专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到岗位设置及窗口合理搭配方案都进行了多次修订和细化。本次合并因牵扯到西院区门诊大厅相关服务窗口的统一调整,药剂科多次与西院综合办沟通,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协调帮助,最后经院长办公会同意。

    为保证药房窗口患者取药,确保发药安全,药剂科遵照综合办建议采取了两步走的方法。即将原有中药房内的所有药品及贵重物品先搬到西药房,进行正常发药,待施工队对原有中药房改造完毕后,再将中西药及货架、桌椅、电脑等搬到新药房。在西院综合办、行政处、信息中心和保洁公司的支持帮助下,诸多硬件设施:如标牌更换、窗口贴字、网口测试、电话接通、对讲设施安装、门锁更换、电源插座布局等都安排有序、提前到位,保证了中西药房合并的顺利进行。

    目前中西药品有1600多种,药房搬家工作量巨大。为此药剂科从东院区调派10多位年轻同事支援西院区,12月15日晚八点多搬运完毕。为确保合并后的药房在16日(周六)和18日(星期一)如期开张,16日(周六)又有11位同志牺牲休息时间来到医院,继续整理药品货位直到下午。搬运前,为确保忙中不出错,做好各类药品标记,药房工作人员牺牲了很多个中午休息和班后时间进行设计和搬迁准备。搬运中,药库和门诊的同事积极配合,确保患者及时拿到药品。

    合并后的药房窗口设有三组收方发药窗口;中成药出院带药、住院取药,患者只需排一次队,就可拿到所有药品。当时时值年末,医保患者取药人数巨增,搬家后药品货位发生较大变化,中西药专业人员首次配合发药,使大家面临新的考验。大家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熟悉药品位置,交流知识,及时优化货架摆放位置,使其既遵循药品分类规律,又方便药品的配发。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紧张的劳动,药房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患者均表示对取药感到方便、满意。  药剂科  冯雷  张翠莲

 

10、麻醉科手术室联合举行新年联欢会

“和谐大家庭”成为突出主题

 

    本报讯  新年伊始,在刚刚经历过今冬第一场寒雪之后,阳光普照大地,处处显得暖洋洋的。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和手术室1月6日在密云首次联合举行了新年联欢会。近两百名员工身着丽装,神采飞扬,共同欢庆新年、祝福新年。

    联欢会在手术室姑娘们欢快的舞蹈中拉开帷幕。黄宇光主任和周力总护士长代表麻醉科和手术室全体领导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为所有同事们送去祝福。他们在讲话中首先感谢大家一年来认真努力的工作,为医院去年良好的发展势头贡献了力量。在手术量大、工作条件落后的情况下,依然创造了手术量增长2.6% 的佳绩,并且没有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充分体现了广大麻醉科手术室员工团结协作、高度负责的良好精神面貌。他们祝愿麻醉科手术室大家庭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和谐友爱,继续弘扬协和精神,努力工作,再创佳绩。

    德高望重的罗爱伦教授、任洪智教授,以及何文琴老护士长在会上回顾了麻醉科手术室的过去和现在。他们激励大家要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应对机遇和挑战面前,为打造国际一流的麻醉科手术室而不断努力奋斗。在这次会上,主管科研的副主任郭向阳教授宣读了2006年度麻醉科获得国家和医院科研基金、发表SCI文章、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员工名单,由罗爱伦教授、任洪智教授和黄宇光主任为他们授奖。

    晚会上麻醉科和手术室的才女俊男们精心准备的歌舞、小品、戏剧、相声等节目,使晚会现场到处洋溢着欢歌笑语。精美的时装秀、绚丽多姿的民族舞、极具地方特色的戏曲使晚会高潮迭起。特别是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30多名进修医护人员给大家表演的合唱和全部用地方方言串起来的诗朗诵《海燕》,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张张麻醉科和手术室过去工作生活的老照片编辑起来的影片《天使之爱》和《一起走到》让大家在缅怀过去的同时,更加珍惜团结友爱的现在。麻醉科和手术室的三对联姻在晚会上表演了激情浪漫的“国标”舞蹈,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让大家感受到麻醉科手术室亲如一家人。晚会的压轴大戏是黄宇光主任主演的喜剧小品《甲方乙方》和由手术室编导的歌舞剧《红色娘子军》。所用的服装道具都是由她们自己亲手缝编制作的。小品诙谐幽默,歌舞气势磅礴、震撼人心,阵阵热烈的掌声把晚会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最后晚会在合唱《明天会更好》中圆满结束。

    新的一年开始了,大家在回味美好昨日的同时,憧憬着麻醉科手术室更加美好的明天......(撰稿/易杰,摄影/徐庆)

 

11、体检中心——一个生机勃勃的集体

 

    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体检中心召开了年终总结会,收获2006年的果实,开启2007年的大门。在许莹主任的主持下,总结会开的热烈祥和、激情澎湃,其乐融融。

    2006年体检中心体检人数达到5万余人,同时还为本院职工做了规范的体检服务。东院区还开展了VIP特色体检服务,体检人数近300人。优质的服务为体检中心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为医院的品牌形象也增添了一份光彩。

    医生工作站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是建立体检人群健康档案的基础和前提。在过去的一年里,为了在全院率先实现与检验科条码数据系统的对接, 许莹主任多次奔走,并在楼慧萍副主任和李新华副主任的精诚配合下, 院内多年来无法付诸实施的信息对接难题得以解决,推动了我院全面信息化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体检中心的工作效率。

    三位主任生动而翔实的年终报告,使每一位员工都倍感振奋。体检中心是一支东西合璧的队伍,西院已发展了几年,东院则刚刚起步,大家相互之间还不太熟悉。但在领导班子的集体领导下,短时间内整合创建成了一支崭新的敢打硬仗的队伍。这个集体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团结友爱、配合默契。许主任称我们这个集体落实了胡锦涛主席倡导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一个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集体!

    楼慧萍副主任在报告中动情地说:“这一年给我留下了许多感动,我被我们的团队所体现出来的协和“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精神而感动;为大家创造的一人多岗多能的奇迹而感动;为大家互助互爱的真情而感动;为大家勇于接受和挑战新技术领域的信心而感动;为大家在体检道路上披荆斩棘、踏踏实实为体检服务献计献策而感动;为大家以院为家、以体检中心为家,不计个人得失的胸襟而感动;为东、西院互补互学的良性循环而感动。”

    新的一年里,体检中心将对东西两院区的体检数据信息进行融合管理,即在数据接口的支持下,实现信息整合和资源互补。从2006年的工作经验看,VIP服务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体检中心针对VIP提供了一对一的细节服务,在体检过程中让客人感受到舒适和尊贵。2007年,体检中心还将在体检结果服务上,即在提出健康建议和体检结论上,追求细节化、个性化服务,通过增强健康管理信息,使VIP服务做到尽善尽美,通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理念赢得更多的国内外体检客人。

    原医务处处长朱燕宁教授在静静地听完大家发言后说:“我来到这个集体虽然时间很短,但却感受到了团结和谐的集体风貌,我为我能加入其中感到很自豪。在这个战斗力特别强的集体背后,又依托着我们协和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我们可以做到任何一个体检机构都无法做到的高水平的后续服务。我们是医院创建的体检机构,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商业体检与我们的本质区别,我们追求的是秉承协和传统的宗旨,诚信服务,关爱生命,质量为先。从2006年的成绩来看,我们还有发展的空间,我们还能开发医院内部的潜力。目前体检市场鱼目混珠,而我们要在体检服务的理念上、流程上、制度上、配置上做出表率,完善体检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因为细节会决定成败。相信协和医院的各科室会积极支持和配合我们,做好每一个链条上的衔接工作”。朱燕宁教授还提到:“应建议各科外派医师通过在大流量的健康查体工作中锻炼基本功,将“门诊-急诊-病房”模式改为“门诊-急诊-病房-体检”多维度的综合训练,并在体检人员身上发现问题。我们将努力开拓年轻医生的教与学课堂,他们同样会在体检工作这个学习舞台上大显身手,更好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医院各级领导的帮助协调下,体检中心将寻找机遇、抓住机遇、创造机遇,将更加珍惜医院给与的发展空间,更加紧密地与其他科室进行交流合作,在各自领域中快速发展,在市场运作中稳步前进。      体检中心

 

第5版  2007年1月26日       资讯·技术·新知 

         

2003年,首都医务界第一批感染SARS的姜素椿教授又在全国第一个挽起袖子接受了SARS恢复期患者的血清,用经验证实传染病经典的“血清疗法”同样适用于感染SARS的人群。那么,姜教授的“以身试法”,到底是“勇者无畏”,还是有科学依据?时至今日,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艾滋病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们历经三年研究给出了答案。

12、SARS康复者体内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作为“卫士”可阻止病毒侵入细胞

 

    本报讯(记者 段文利)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艾滋病研究中心合作,通过针对SARS康复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SARS康复者体内持续存在高水平的中和抗体。这一研究结果对明确SARS的发病机制和今后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文章最近发表于著名的生物医学杂志《PLOS ONE》。

    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SARS,2003年一经出现,对全球公共卫生提出了巨大挑战。虽然SARS已经过去,但是机体针对SARS病毒免疫应答的长期动态变化我们知之甚少,因此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和医科院艾滋病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此项研究。

    课题组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假病毒”技术,在含有模拟SARS病毒的培养基中注入患者血清,通过对30例SARS患者康复出院后1、3、6、9、12、18、24个月的随访,重点观察其SARS病毒表面S蛋白的中和抗体水平动态改变。结果发现,SARS康复者血浆经100倍稀释后抑制假病毒进入细胞的比例中位数高达95%,900倍稀释后抑制率仍达到80%,虽然随着时间延长,中和抗体滴度呈现一定的降低趋势,但即使到感染后两年,SARS康复者体内的 “中和抗体水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课题负责人、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李太生教授介绍说,经病毒感染后生物体内因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有的只能说明生物体曾经受到病毒感染,但机体未必一定具备免疫能力,而中和抗体则是抗体中最好的一种,是发挥保护作用的“卫士”,可以阻止病毒侵入细胞,从而阻断感染的发生。

    关于实验的安全性,另一课题负责人、医科院艾滋病研究中心张林琦教授解释说,“假病毒”能够模拟SARS病毒进入靶细胞的过程,但无法完成后续的生命周期,因此不会造成真正的感染。这一研究采用“假病毒”技术,大大降低了实验风险,保护了研究人员安全。

    研究还揭示了SARS康复者的T细胞免疫应答的动态改变。经过在3、12、18个月三个时间点对细胞免疫应答的检测,研究者发现SARS康复者体内持续存在N蛋白特异性T细胞应答,同时他们还在N蛋白上找到了两个免疫原性较强的区域。

李太生教授指出,这一研究结果表明,SARS病人的康复与体内持续性高水平的中和抗体直接相关,这对明确SARS的发病机制和今后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13、生物制剂与传统疗法联合治疗炎性关节病效果好  

 

    本报讯(记者 段文利)长期以来,类风湿关节炎等炎性关节病因治疗手段缺乏、难以治愈、致残率很高,被人称为“半个癌症”。但上个世纪90年代生物制剂的研发成功使这类病人的治疗出现了新的转机。为了克服单纯生物治疗带来的费用压力,临床医生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将生物制剂与传统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的办法,让生物制剂搭桥,诱导病人病情缓解,随后辅以传统治疗,使该类病人获得了效果好、费用低的治疗,从而使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得以有效的缓解和长期的控制。这是记者最近在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采访时了解到的。

    类风湿关节炎等炎性关节病致残率很高,病人患病后往往骨关节会出现大的损坏。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治疗的副作用大,用药时并发症多,停药则病情反弹。对骨破坏的发展进程而言,只能延缓而不能逆转或修复。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杂交瘤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成熟,欧美国家率先研发成功了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a拮抗剂,并应用临床。这一方法是通过锁定疾病发生的特定环节,点对点的靶向治疗,使骨关节的损坏情况得到逆转,甚至能部分修复破损的骨关节。

    国际上第一个治疗炎性关节病的生物制剂是在1999年上市的,目前已有10余种。我国学者也在最近一两年自主研发成功了肿瘤坏死因子a拮抗剂。目前欧美国家对炎性关节病的治疗已经进入生物制剂时代。生物制剂无疑疗效良好,但价格相对较贵,它在中国的普及应用将遭遇价格的拦路虎。为了探索适合国情的生物制剂治疗,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在临床中逐渐摸索出了将生物制剂与传统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办法相结合的模式。该科赵岩医师介绍说,有条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用生物制剂和传统的药物联合治疗,一般经过二至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可诱导病情缓解,等病情稳定后转入维持治疗,维持治疗可用传统的药物,这样可以相对节省费用,并可有效地控制病情。当然,有经济条件的患者也可长期使用生物制剂来控制病情。

赵岩医师还说,适合这一办法治疗的病种还有强直性脊柱炎、牛皮癣关节炎、及幼儿特发性关节炎等。

 

14、治疗糖尿病足有新法

 

血管外科国内率先开展“下肢膝上支架植入联合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技术

 

    本报讯(记者 林夕夕)我院血管外科于2005年11月在国内率先开展“下肢膝上支架植入联合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技术治疗糖尿病足,达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目前已完成手术36例,42条肢体,成功率达94.4%。

    70岁高龄的张先生,从外地赶到我院时,因糖尿病引起的右下肢静脉疼痛已有1年多,左下肢不仅疼痛还伴有左足颜色变暗、足部温度降低8个多月。此前,张先生到当地医院就诊多次,医生曾建议其截去左脚。面对可能要失去的左脚,张先生没有冒然接受截肢手术,他报着一线希望来到我院就诊。正巧我院血管外科刚刚在全国率先(第一家)开展了治疗糖尿病足的新技术--下肢膝上支架植入联合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技术,张先生便成了这项新技术的最先受益者。2005年11月15日,在血管外科刘昌伟主任的亲自操作下,手术顺利实施。术中发现张先生的左下肢股浅动脉、  动脉、胫后动脉多处狭窄,最长狭窄处达10厘米之多,最严重的狭窄程度达到90%。术中经过对患者不同部位的动脉进行4次球囊扩张,并放置两个支架,终于疏通了患者已堵塞的血管。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当天足部温度就有好转,左胫后动脉博动良好,术后10天患者高高兴兴的出院回家。

    据血管外科主任刘昌伟教授介绍,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引起周围血管病、周围神经病合并感染后出现的足部严重的溃疡、坏疽,每年约有

20%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既往由于治疗困难,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最终截肢的命运。

    传统的糖尿病足治疗方法主要是积极控制血糖、伤口换药和全身使用抗生素。但是由于没有在根本的血运问题上得到很好的解决,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而且治疗时间长,花费大。我院血管外科于2005年11月在国内率先开展的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技术+支架技术,治疗糖尿病足达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目前已完成手术36例,42条肢体,成功率达94.4%,术后随访血管通畅率达92.6%,保肢率达94.4%,无围手术期死亡。

    刘昌伟主任认为,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技术是近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治疗因糖尿病造成的肢端缺血和溃疡较为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在纠治肢端缺血疼痛和促进溃疡愈合,挽救肢体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刘昌伟主任介绍说,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技术是在X线透视监视下进行的。术中,医师在患者腹股沟处行穿刺操作,插入一个导管,将导丝向血管狭窄部位延伸后置入球囊,通过压力泵缓慢加压使球囊扩张,从而使血管狭窄或闭塞部分得到扩张,以疏通血管,然后放置支架,支撑起已经扩张开的血管。通过治疗,糖尿病足患者下肢的缺血症状会得到迅速而有效的缓解,为患者缺血性溃疡的愈合创造了机会,达到了挽救肢体、解除病痛的目的,从根本上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预后。

 

15、卫生部表彰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优秀专家,我院向红丁教授、李舜伟教授榜上有名

 

    本报讯(记者 林夕夕)日前,卫生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做出关于表彰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优秀专家、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我院内分泌科向红丁教授、神经内科李舜伟教授受到表彰。

    自2002年中央文明办和卫生部组织开展“卫生进社区”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以来,各级卫生部门积极组织百名医学科普专家开展以学习科学、拥有健康、享受生活为主题的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一批优秀专家、先进集体为该项活动的开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此,卫生部发出表彰决定,14位全国健康教育专家获得“优秀专家奖”。我院内分泌科向红丁教授、神经内科李舜伟教授获得此项荣誉。

 

第6版  2007年1月26日  人物采风

 

16、崔丽英教授荣获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

 

    在卫生部组织的2005—2006年度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评审中,我院神经科崔丽英教授获得该项荣誉。

    神经内科主任崔丽英教授,198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后到我院工作至今。20多年来,她经历了各级医生的严格正规的培训,成为主任医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担任神经科副主任,2003年担任主任至今。

    崔丽英主任多年来一直坚持在政治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品德正派,遵纪守法,为人正直。不计较个人得失,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曾被评为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及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等。

    在医疗工作中,她具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业务方面不断进取,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对病人耐心细致,态度和蔼可亲,受到患者的好评。尽管承担很多社会工作但始终把医疗工作放在首位,每周2~3次门诊,1~2次大查房,并多次获得医院医疗成果奖。

    她重视科研工作,正在进行的研究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等。首次在国内利用经颅重复磁刺激技术,研究其在局灶性脑缺血早期神经保护作用,初步的研究结果已经发表文章3篇。此外,还承担一些自筹基金的研究等。参加工作以来发表文章100余篇=?年在核心期刊发表的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文章30多篇。作为主编和副主编著书6本。曾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和中国医学科院科技进步奖等多项。作为博士生导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多人。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5年应世界神经病学联盟邀请担任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第27届世界神经病学大会头痛部分的主持。

    在管理工作中,她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近年她还承担很多社会工作,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届理事会理事、北京康复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学组组长和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还担任中华神经科杂志副主编、中国神经免疫和神经病学杂志副主编、脑与神经疾病杂志副主编、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及十多个杂志的编委等。(根据人事处申报材料整理)

 

17、李太生教授当选

     2006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日前,根据院校及卫生部评选和推荐,人事部组织专家评选,我院李太生教授当选为2006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国家级人选。

    李太生教授,1984年于广州中山医学院医学本科毕业后到我院工作,1990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硕士,1994赴法国巴黎六大居里医学院艾滋病专科进修学习,1999获得法国高等应用研究院免疫学博士学位。现为我院感染内科副主任,艾滋病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并兼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和寄生虫分会常委兼艾滋病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热带病和寄生虫分会常委、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组副组长、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临床专家组副组长、《中华传染病杂志》、《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常务编委等职。曾获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法国优秀外国医师奖(Vctoria Hugo奖)、中华医学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首都“五一”劳动奖、全国抗击“非典"优秀工作者、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主要贡献:

 

    一.艾滋病的免疫功能重建理论

 

    艾滋病(AIDS)的发病机制是艾滋病毒(HIV)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1997年以前世界上广泛认为艾滋病病人的免疫功能破坏是不可逆转的。李太生教授在法国导师的指导下,对艾滋病病人经强效联合抗病毒治疗(HAART)后的免疫功能重建进行研究,于1997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强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可以重建艾滋病病人免疫重建的理论,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 Medicine》、《Lancet》等著名杂志,并得到了国际艾滋病界的高度评价,认为这一科学发现为艾滋病的治疗打开了新的希望之门。

 

    二.中国艾滋病病人的免疫改变特点和免疫重建研究

 

    由于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和免疫改变是由多因素决定的,与人种、个体的遗传和感染的HIV株均有关系。因此中国艾滋病病人的免疫改变情况与西方人种相比如何?免疫重建的规律性和可能性又如何?李太生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中国HIV/AIDS 病人的免疫改变和免疫重建研究。

    通过对中国HIV/AIDS病人的研究发现,中国HIV/AIDS患者的免疫改变与国外的病人并不完全一样。国际上首次发现HLA-B位点的Bw6/Bw6血清型对艾滋病疾病进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发现在感染HIV后长期无进展者、HIV感染早中期和艾滋病期三组不同疾病进展阶段有不同的特异性T细胞毒(CTL)应答规律。中国艾滋病病人的免疫重建研究,证明了HAART也可重建中国艾滋病病人的免疫功能。

    对艾滋病病人的细胞免疫改变特点研究成果获2002年度中华医学会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对中国艾滋病防治所做的工作:

 

    (1) 建立了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诊疗中心,诊治了数百例艾滋病患者,并报道了中国首例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病例;

    (2) 编写了中国艾滋病国家培训教材,作为卫生部目前指定的培训教材;

    (3) 在全国做有关艾滋病的讲学报告近百次,听讲学员上万人,为国家培训了一大批防治艾滋病的骨干力量;

    (4) 受卫生部委托,作为主编,组织专家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艾滋病诊断治疗指南》,卫生部已将该指南在全国发布。

 

    四.国内外首先发现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T细胞改变特点

 

    2003年SARS流行期间,在国内外率先发现了SARS病人急性期有严重的T细胞数量的快速减少,提出检测T细胞亚群有助于SARS的早期诊断,对当时我国的SARS的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发现SARS病人急性期有异常的炎症反应,推测SARS-CoV感染会诱发机体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性连锁反应,介导炎症最终造成组织器官损伤。首先提出了对重症病人采用“早期、小量、短程”的激素治疗方案,取得了病死率低并发症少的治疗效果。

 

    目前李太生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的国际和国内课题7项,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包括美国NIH、欧盟和国家“十五”攻关项目等),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包括:

    1. HIV/AIDS的发病机制研究,尤其是CD4+ T细胞减少的机制

    2. 中国HIV/AIDS病人的免疫改变和免疫应答特点研究;

    3. HAART对中国HIV/AIDS病人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观察;

    4. 适合中国国情的HAART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和临床应用;

    5. 中国艾滋病病人的免疫功能重建及影响因素研究

    6. 艾滋病的疫苗研究和临床试验;

    7. 艾滋病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探索;

    8. 恢复期SARS病人的随访观察,研究其长期的临床转归和免疫应答;

    9. 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研究。

    共发表学术论文近80篇,其中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论文共20篇,被他人引用1000多次。(根据人事处申报材料整理)

18、向红丁教授荣获

  “卫生进社区相约健康社区行”优秀专家奖

 

    本报讯  2006年12月21日,全国“卫生进社区-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阶段性总结表彰大会在卫生部召开,我院内分泌科向红丁教授喜获优秀专家奖。

    在过去的25年中,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群急剧上升了近8倍。在京、沪、港和穗等大城市的成年人群中,其发病率已经接近或愈10%,糖尿病的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以及对健康的总体危害程度,已居北京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3位,排前两位的是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传统的疾病治疗方式,即在医院内医生与患者一对一的治疗方式对糖尿病人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糖尿病的治疗病人必须充分认识和了解哪些生活习惯影响糖尿病治疗并能自觉地加以纠正,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积极做好自我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否则,其他的治疗将无从谈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达标的前提。只有患者能够按照所获得的知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和运动锻炼,才能使糖尿病的理想控制成为可能。这些教育是不可能在医生和患者短时间的交流中完成的,因此对于普通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向红丁教授长期致力于糖尿病知识的临床、科研和科普知识宣教工作,现任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协会主席。他一直倡导的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和监测“五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原则现在已经深入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心中,成为他们应对糖尿病的有力武器。他参与撰写书籍20部,目前已发表医学论著100余篇,承担多项糖尿病领域的国家级及部级科研课题,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多名。其中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普专著《糖尿病300个怎么办》获第三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优秀双效书奖和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他参与编写的《相约健康社区行巡讲精粹》丛书获得了2005年国务院授予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个奖项是至今科普类图书的最高奖项。内分泌科(图片由科室提供)

 

第7版  2007年1月26日健康传播

 

司空见惯的慢性病“高血压”还可以用手术治疗吗?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了解到,原来有50%以上的继发性高血压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为此,院报邀请专科医生撰文介绍如下——

 

19、手术可以治疗的高血压

 

泌尿外科  李永强医师  李汉忠教授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常见病,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饮食方式的改变及寿命的延长,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血压控制不好,轻者可以表现为头痛、头晕、胸闷不适,重者可以引发脑血栓、脑出血,发生偏瘫、肢体活动障碍,还会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呼吸困难、休克,甚至导致死亡;长期高血压甚至可以导致肾功能衰竭。所以,高血压是需要积极医治的重点疾病。

50%的继发性高血压可以通过手术治疗

    在人们的印象中,高血压患者要每天量血压,天天坚持服药,不定期地要到医院看医生,调整药物,可以说终身带着“高血压”这顶帽子。其实有50%以上的继发性高血压是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来解决的,并能锏街斡R虼耸侗鹉男┛梢愿哐故强梢酝ü质踔瘟疲舛粤俅怖唇卜浅V匾?

    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三种疾病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和一部分肾血管性高血压。

    当然“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如果患者年纪很小就患有高血压,或者血压非常难以控制,或者除高血压外还出现了其它的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要考虑到有无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建议到内分泌科或泌尿外科就医寻求帮助。

 

专题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简称“原醛”

 

发病原理:激素在作怪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愈的最常见的一种高血压。大家知道,人体内的许多器官和系统的功能要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来适应人体的整体需要,而内分泌系统主要是通过激素来发挥其调节作用的。醛固酮也是一种激素,它调整人体肾脏对水盐的重吸收,所以又称为盐皮质激素。当这种激素的水平明显增高后,人体内水和钠会大量储留、钾会过量的丢失,引发高血压等一系列症状。

发病率及临床表现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占高血压病的0.4%-2%,属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类型。多见于成人,高发年龄30-5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高血压是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几乎所有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一般为中度,少数可以很高。患者的血压波动不是很大,一般不会发作性血压升高,而表现为持续性升高,即随着病情的进展血压逐渐升高,高时可达210/130mmHg,且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

    随着疾病的进展,钾离子大量自尿中丢失,患者可以出现肌肉无力和麻痹症状,表现为发作性的软瘫,主要累及下肢,临床表现多样,严重时累及四肢,甚至发生呼吸、吞咽困难,一般可自行缓解,短者数小时,长者数日。诱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劳累、使用速尿、氯噻嗪等利尿药。肌无力可以伴有肢端麻木,在补钾后麻木症状会好转,手足抽搐症状的好转往往更明显些。此外长期的大量失钾,肾小管上皮空泡样变性,浓缩功能减退,往往伴有夜间多尿,昼夜尿量比例发生改变。

确诊手段:内分泌检查、影像学检查

    当怀疑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患者要接受一系列的内分泌检查,包括:血钾、24小时尿钾、血卧立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试验、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测定,这些患者的血浆醛固酮水平卧立位均高、血肾素水平低。其中有些检查专业性很强,需要在内分泌科才能完成。典型的患者血钾可以明显降低,尿钾增高。但是往往临床上会发现某些患者并不典型,血钾并不低、尿钾也不高。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还需行影像学检查。行肾上腺CT检查时,应选用CT薄扫,最好3毫米一层,因为原发性醛固酮肿瘤往往较小,一般腺瘤在1-2厘米,平均16毫米,常规的CT扫描层宽为1厘米,这时往往仅有1-2个层面可以看到肿瘤,很容易引起漏诊。同时为提高分辨率,应行肾上腺CT增强检查。

    特发性皮质增生是“原醛”的一种,

但治疗手段不同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理原因有多种,包括:醛固酮瘤、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癌、异位分泌醛固酮肿瘤、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其中以醛固酮瘤和特发性皮质增生最为多见,两者约占95%,前者需手术治疗,后者则采用药物治疗。在确诊原醛症之后,主要是在腺瘤和特发性皮质增生之间进行病因鉴别。

    一般根据CT表现可以区别典型的醛固酮瘤和特发性增生症,当通过影像学表现难以区分时需手术探查。醛固酮瘤最适合手术治疗,可行腺瘤剜除术,如腺瘤以外的腺体有结节性改变者,宜将该侧肾上腺切除。

    “原醛”手术治疗选腹腔镜最佳,

术后疗效满意

    肾上腺皮质腺瘤一般体积均较小,且肿瘤位置深在,显露困难。传统的开放手术全层切开患者的腹壁,需要较大切口才能充分显露,对患者的损伤很大。腹腔镜常规做3-4个0.5厘米或1厘米的切口,创伤小、直接针对肿瘤,肿瘤显露好,且腹腔镜的视野放大作用有利于肿瘤的寻找,使手术过程更加精细、止血更加充分,对患者的打击小、术后恢复快,体表美观,深受患者喜欢。目前腹腔镜已经成为治疗肾上腺皮质腺瘤的标准术式。但是肾上腺解剖复杂,周围重要脏器、大血管多,对手术医生的解剖和腹腔镜操作技能要求很高。所以最终选择什么样的手术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原醛”的手术治疗效果一般是满意的,根据文献报道65%患者术后完全恢复正常,31%病情好转。所有患者术后血钾即恢复正常,多数患者在术后1-6个月血压恢复正常。有些长期高血压及低血钾导致肾和血管病变者可能使得高血压不能完全恢复正常,但可以明显减少降压药物用量。

 

专题二: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系统的一种肿瘤,因其肿瘤细胞可以被铬盐染色,而被称为嗜铬细胞瘤。这种肿瘤主要发生在肾上腺髓质,少数发生于交感神经系统,如颈动脉体、腹主动脉旁的交感神经节、嗜铬体等,也有膀胱、脾脏、睾丸、卵巢、心脏、纵隔等部位的嗜铬细胞瘤报道。

嗜铬细胞瘤可引起两种类型高血压

    嗜铬细胞瘤多见于壮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和代谢的改变,其高血压有持续性和阵发性两类,其中前者为多见,而后者更具有代表性。

    持续型与一般原发性高血压明显不同,多有血压发作性的进一步增高。发作时患者突感心悸、气短、胸部压抑、头晕、头痛、出汗,有时合并恶心、呕吐、腹痛、视觉模糊等症状。患者精神紧张、焦虑恐惧、面色苍白,四肢发凉震颤。收缩压骤升到200mmHg以上,一般发作持续数分钟,也有长达数小时者。发作患者后患者极度疲劳、衰弱、全身出汗。发作多由剧烈运动、变换体位、压迫腹部、饥饿、精神刺激等原因引起。发作时偶可发生脑溢血或肺水肿。阵发型患者在发作间歇期血压可在正常范围,个别可低于正常。所以有人也将“头痛、心悸、大汗”称为嗜铬细胞瘤的三联症。

    嗜铬细胞瘤导致基础代谢增高,糖耐量降低,患者可出现发热、消瘦、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血糖升高甚至表现为糖尿病。在儿童,腹痛、便秘、出汗、视力模糊较为突出。亦可平时无症状,在因其他疾病接受手术时出现突变,甚至出现死亡。

定性诊断与定位诊断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分为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

    根据患者典型的发作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尿儿茶酚胺明显高于正常,即可以定性诊断。但是对于阵发型的病例,如无发作或发作轻微而短暂,则24小时尿儿茶酚胺可能增高不显著,甚至正常。此时可依据奥曲肽及MIBG等其他检查,有经验的医生甚至可以依据CT或MRI的影像学表现而怀疑到嗜铬细胞瘤的可能。MIBG检查又称为碘131-间位碘苄胍显像,是根据碘苄胍的化学结构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可以在嗜铬颗粒中储存、浓缩,而进一步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显像。MIB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是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重要手段。

    定位诊断可依据B超、CT、MRI、MIBG等检查而明确。因为嗜铬细胞瘤可以多发,可以多个部位同时存在,所以术前的定位诊断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术中不能将全部的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血压是不会降到正常的。

手术治疗首选腹腔镜

    手术是嗜铬细胞瘤的最佳治疗方法,但是手术风险大。因为嗜铬细胞瘤能产生大量的升压物质,如果术前准备不满意,术中麻醉、甚至手术中挤压、分离肿瘤的过程中,会导致大量的儿茶酚胺入血,患者的血压急剧升高,可引发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甚至死亡。一旦肿瘤切除后,大量的升压物质消失后,血压又会急剧下降,甚至降到0mmHg,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危及生命。长期的高儿茶酚胺血症会导致患者的心肌受损,出现儿茶酚胺心肌病,心脏的泵功能下降,更是增加了手术治疗风险。

    这类肿瘤一般位于腹膜后,部位深,显露困难。肿瘤血供非常丰富,术前常规备血3000-5000ml。胞瘤多位于人体大血管如下腔静脉、腹主动脉旁,甚至将人体的大血管包饶其中,一旦损伤,出血非常汹涌,甚至来不及抢救,就导致患者死亡。肿瘤位于肾上腺区或肾门部位,与肾脏、十二直肠、胰腺、脾脏等重要脏器关系密切,一旦损伤重要脏器,其并发症将会危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近年来北京协和医院已将腹腔镜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由于对肿瘤挤压轻,术中血流动力学更趋于平稳。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对医生的要求更高,因此手术方式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专题三:肾血管性高血压

 

    此外,一部分肾血管性高血压也可以通过手术解决。这些患者的肾动脉发生狭窄性改变,肾血流量减少导致肾脏缺血,肾脏分泌的肾素增多,血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II增多,则引起高血压。

临床表现及诊断

    肾血管性高血压约占成年人高血压的10%左右。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呕吐等。患者年龄一般小于30岁或大于50岁,无高血压家族史,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用降压药物控制不理想。约一半的患者检查时在其腹肋部或腰背部可以听到异常的血管杂音。进一步超声检查发现受累的肾脏体积比正常人小,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患侧的肾血管狭窄、血流速度快,最终确诊需要行肾动脉造影检查,可以明确肾血管狭窄的部位及其范围。

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

    对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可以根据情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改善肾脏血供,治愈高血压。当肾动脉狭窄段短、受累肾脏尚可保留时,可以行介入治疗、经皮穿刺行肾动脉扩张治疗或植入支架解除肾动脉狭窄。如果患肾萎缩小于正常肾脏的一半以上,或功能严重丧失,或用介入或手术方法难以治疗,而对侧肾脏的功能良好时,可以考虑行患肾切除,术后患者的血压一般都能得以改善,甚至可以恢复正常。

 

 

20、2006年第四季度人民来信情况

 

    2006年第四季度我院共收到人民来信113封,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64面。

    具体分布如下:

    表扬、感谢信:

    泌尿外科15封,妇科、胸外科、神经内科各8封,特需医疗部、普通内科各7封,基本外科、急诊、内分泌科各6封,眼科5封,骨科4封,心内科、皮肤科、消化内科各3封,呼吸内科、耳鼻喉科、病案科、中医科各2封,心外科、放疗科、神经外科、肿瘤内科、口腔科、风湿免疫科、儿科、CCU、卫干门诊、肾内科、乳腺中心、营养部、离退办、行政处、宣传处(网站)各1封。

    锦旗:

    基本外科13面,妇产科7面,泌尿外科6面,血管外科、中医科、心外科各3面,急诊、消化内科、神经外科、乳腺中心、普通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胸外科、肾内科、体检中心各2面,神经内科、皮肤科、眼科、特需医疗部、骨科、风湿免疫科、儿科、CCU各1面。

    感谢信与锦旗总数前三位的科室为:

泌尿外科21,基本外科19,妇科13(袁家源整理)

 

第8版  2007年1月26日  资讯·技术·新知

 

21、ICCP医院感染控制促进项目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本报讯  ICCP医院感染控制促进项目工作会议于1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中苑宾馆召开。卫生部医政司郭燕红处长、香港玛丽医院的司徒永康、梁浩君教授和程棣妍女士以及国内感染控制领域知名专家等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我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马小军主任和检验科徐英春副主任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发言。

    会议对2006年ICCP项目的进度以及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就2007年项目的工作重点达成了共

识 :第一、调查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第二、调查ICU血流感染率;第三、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

    ICCP项目是卫生部医政司与亚太地区感染控制学会合作项目;该项目于2005年12月启动,旨在推动我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发展,建立我国自己的医院感染控制培训基地,培养感染控制专业人才,进而提高我国感染控制工作的整体水平,逐步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马小军主任、董俐俐、检验科细菌室的徐英春副教授、ICU的蔡晶和神经外科的霍晓鹏参加了在北京和香港举办的全部两期培训班,获得了亚太感染控制会颁发的资格证书,为进一步做好我院的感染控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22、2006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我院“国产抗艾药物疗效首选方案确定”入选

 

  本报讯 由科技日报社组织,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参与评选的“2006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12月25日正式揭晓。我院“国产抗艾药物疗效首选方案确定”入选。

    2006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是:

    一、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诞生

    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新粒子

    三、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政策

    四、我科学家研制成功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

    五、我建成世界最大畜禽遗传资源体细胞库

    六、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

    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芯片龙芯2E通过验收

    八、我科学家找到自由调控植物发育的"钥匙"

    九、中国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

十、国产抗艾药物疗效首选方案确定

 

23、骨科采用传统术式  患者节省3万余元

 

特约记者  叶依

 

    脊柱后凸 134 度,是严重的大驼背,且怀有 5 个月的身孕,身体已处于瘫痪状况的22岁的江西患者姜女士,近日辗转来到北京协和医院时,医生为了迅速使她脱离危险,重新恢复身体的知觉,先将她的胎儿做了引产,然后为她的脊柱做修复手术。

    医生需要在姜女士脊椎后凸的顶部锯掉3节畸形的脊椎,再用一节从她自己身上取下的4公分肋骨,做脊柱上下连接的柱子,本来直接采用新型手术,在肋骨上套上金属箍帮助固定,这对承担着手术风险的医生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姜女士一家无力支付高额的费用,又必须及时为她救治,该院骨科主任邱贵兴主任毅然决定从患者利益出发,采用久已被新技术替代的传统术式,直接在脊柱之间用肋骨植骨,来连接和支撑脊椎,仅靠肋骨与被锯开的上下脊柱的溶合来完成手术,这样就可以给姜女士省下3万元。

    姜女士脊椎严重后凸,手术的刀口需要从背部打开,却极容易伤及椎体大动脉和椎神经,传统术式不仅比新型手术用的时间长,风险大,而且在锯掉3节的脊柱上植长达4公分的肋骨,还要牢固连接,还需要用锯开畸形时的碎骨,将肋骨与上下脊柱之间垫平垫稳,使肋骨与锯开的上下脊柱顺利溶合,肋骨支撑有力。然而面对的是如此病情严重的患者,丝毫的闪失,就会使其送命。骨科主刀医师仉建国副教授说,他们应对的,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12小时后,手术成功了。医生们在小心翼翼不伤及姜女士骨髓的情况下,同时为她开始做了脊柱弧度再压直的矫形。从两三岁受伤后落下残疾,近 20年来,姜女士第一次和正常人一样能够平躺着了。术后 2 小时的时候,疲惫却非常欣慰的医生一只手为姜女士做着检查,一只手接听记者询问的电话,令人欣喜的是,瘫痪的姜女士,脚趾上已经有了知觉!

    姜女士的就医经历留给人很多思考,她为什么不早点治病?这么重的残疾她该不该怀孕?医生有没有提醒过她?做为一个人,不应该太缺乏基本的健康知识,否则生存就受到威胁。仉教授说,小孩子蹒跚学步时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小孩身体轻,摔不坏,孩子当时可能看不出问题,但是需要家长留意,孩子的脊椎、膝盖、胫骨、手臂等的损伤,往往可能影响一生。

 

24、“慢性前列腺炎诊治与研究进展”学习班通知

 

    经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批准,北京协和医院将举办“慢性前列腺炎诊治与研究进展”学习班,届时将2007年3月再版的学术专著《前列腺炎》(人民军医出版社,郭应禄院士和李宏军教授主编,国内权威专家集体编写,65余万字)作为主要教材之一,并邀请郭应禄院士、李汉忠、宋宗禄、夏同礼、贾金铭、贺占举、邓庶民、白文俊、李宏军等众多的国内知名前列腺疾病专家作精彩学术报告。授课内容主要从疾病诊治的临床思维、诊疗规范等多层面展开,包括新技术、新进展、热点与有争议的难点问题,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特点。

    学习班时间初步定于2007年4月下旬在首都北京举办,参会者授予国家级Ⅰ类继续教育学分11分。学习及资料费800元,食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食宿和差旅费回单位报销。

    报名截止日期 :2007年4月10日前交报名预定费100元(费用报到时扣除)。可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或信件联系。详情请咨询梁喜英或曾菲女士。

    电    话 :010-65296031,65296034。

    传    真 :010-65252981。

    电子邮件 :hongjun63@163.com。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1号,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曾菲收)。

    邮    编:100730。    泌尿外科    教育处

 

25、我院发现少见疾病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无力支付手术费向社会求助

 

    本报讯 日前,我院消化内科发现一例少见病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此病在国内报导仅10余例。

    24岁的牛先生,因“间断腹泻伴浮肿4年”,于去年12月5日由外院转入我院消化内科,入院后经过小肠造影发现:“空肠节段性粘膜增粗,部分呈指压痕”,符合淋巴管扩张症表现。核素淋巴管显象 :小肠弥漫性淋巴漏出,考虑乳糜池以上部位有梗阻可能性大。99mTc标记的人白蛋白闪烁显像 :蛋白丢失性肠病,部位在胃可能性大,第3组小肠不除外。胶囊内镜检查 :小肠绒毛萎缩,小肠粘膜蓝色瘀斑性质待定,大肠粘膜水增厚原因待查,肠淋巴管扩张不能除外。经消化科专业组查房,诊断为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可能性大、失蛋白性肠病。

  据专家介绍,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是一种很少见的蛋白丢失性肠病,它以小肠淋巴引流受阻、乳糜管扩张以及绒毛结构扭曲为特征,淋巴管的阻塞以及小肠淋巴压力的升高导致淋巴液漏出至小肠管腔,最终导致吸收不良和蛋白的丢失。此病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某些遗传因素有关。主要是儿童及年轻成人发病,90 %于30 岁以前起病,平均起病年龄为11 岁,无性别差异,多为散发。迄今国内报道仅10 余例。对于此病,内科治疗主要以低脂饮食及中链甘油三酯(MCT) 替代等为主,若效果不好,可考虑淋巴管静脉分流手术治疗,部分患者可缓解。目前国内能做此手术的医院为数甚少。

    目前该患者经内科治疗效果不好,需行手术治疗。但患者家庭贫困,为了给孩子治病,家长四处举债,仍无力承担手术费用。因此患者家长希望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给孩子一次生存的机会。(消化内科吕红)

 

26、感谢信

 

尊敬的北京协和医院党委、院办公室:

    我是贵院心脏内科病房6号床病人冯秉明的家属,我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写这封信。在此代表冯秉明及全家,通过你们向贵院心脏内科的范中杰副教授、陈未、张静大夫,张抒扬副主任以及该院心内科病房、ccu病房的全体医护人员,表示深切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自今年12月我父亲住院以来,该病区的范中杰副教授、陈未大夫、张静大夫,给与了精心治疗,经过范中杰大夫认真仔细的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并具备导管介入手术适应症,应该进行手术治疗。在做支架手术时,心脏内科导管组张抒扬主任认真负责,技艺精湛。病人是多年的心脏病患者,右心房堵塞已达70%,张主任她们克服技术难点,一点一点精心操作,经过三次尝试,最终用球囊扩张术打通了父亲的心脏堵塞之处。

    手术后,在顾护士长的带领下,每位护士视病人如亲人,态度和蔼。每天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们很感动。只要一按铃,白衣天使就会来到病人面前,问寒问暖,真诚热情为患者解除痛苦。最使我们感动的是范中杰、陈未、张抒杨大夫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既讲究科学严谨,又敢于负责、敢于创新、敢于向技术难题挑战。这种视病人生命和健康高于一切的精神,正是协和医院广大医护人员高尚医德医风和精湛技术的生动体现。(病人冯秉明及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