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中午,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的小教室里洋溢着夏日的气息,著名药学专家李大魁教授和药剂科年轻药师们利用每周四的大学生俱乐部进行了一次座谈交流。
在协和医院这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地方,年轻的药师们不甘落后,努力工作,刻苦学习,组织学习小组,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但是成长中仍有诸多困惑困扰着他们。医院药学的定位,药师角色的定位,平凡工作的价值,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社会转型期间多样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很多年轻药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心境。困惑解决不好是阻力,解决好了是动力,这场座谈会的意义就在于此。
李大魁教授兼任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学杂志和中国药房杂志副主编。WHO药物安全顾问委员会成员。李教授的社会工作非常繁忙,但对协和药剂科人才的培养一刻也没有放松,很多年轻药师得到过他在专业方面的点拨和指导。
“协和有登天的梯子,因为协和的资源丰富;协和的机会也多,有各种学术讲座和培训,但我们还是要强调自身的努力。”李教授说,“比如学习外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年轻人要抓紧时间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能力,光靠被动地接受是不行的”。
“学和用的关系像金字塔和冰山,用到的看起来是那么一丁点儿,但下面的部分很大。”药师知识面过窄是一个普遍问题。很多人只在必要的时候看一些专业书,几乎不看其他书籍,导致知识结构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接着,李教授给大家讲了很多他亲身经历过的生动有趣的医院药学领域的小故事,既有拜新同、缓释钾和长效异乐定不同的缓控释原理、水杨酸醑变紫堇色用几滴EDTA解决、咳嗽合剂的组分混合顺序不同引起溶解性不同等药剂学问题,也有华法林和金菊感冒片之间的相互作用、氢化可的松过敏、异烟肼中毒及处置等药物治疗学问题,还有药品大包装、各国文献检索等药事管理学问题。李教授宽广的知识面和对任何事物都有的强烈好奇心令人感到惊奇,辣度和咸度的测量、衣服材料各种“纶”之间的区别、福尔摩斯探案、防晒霜的防晒成分、炉甘石粒度测定、煤气罐的密封、由婴幼儿青霉素过敏引出的牛奶抗生素残留问题……这次座谈让很多人感慨真是学无止境啊!
“简单问题的背后常有大学问,你们要拓宽知识面,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这样才能从别人都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因为工作的琐碎和繁忙,很多人对学习抱有很大的误解,不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认为每天发药也用不上,英雄无用武之地,渐渐地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变得冷漠、麻木。其实,我们中间又有多少人,能对医生和患者提出的药物方面的问题给出及时、准确的解答呢?我们对药剂学的了解有多深呢?如果让我们去解决一个制剂或药物治疗方面的问题,我们的能力又如何呢? “在协和工作是清贫些,但时间不等人。我希望大家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专业知识上,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李教授的这番话为年轻的药师们解决了困惑。“书山有路勤为径”,年轻人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专心工作上,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当学识增长了,自然路会越走越宽!
1个小时座谈很快就过去了,大家依依不舍,不仅是因为李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给了大家信心,更是因为我们体会到了人生更深的意义:凡事只要用心,都能够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科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而不是见怪不怪、熟视无睹;每个人尝试着选择自己在医院药学实践中的某一主攻方向,既能在学习实践中保持新鲜感,又能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互相拾遗补缺。
药剂科 刘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