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孟迅吾、徐苓、林守清、周学瀛等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为提高老年人常见病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水平,从基础到临床,从分子、细胞、整体水平到流行病学,开展了多方位的研究。北京地区髋部骨折发生率和老年妇女脊椎骨折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从一个侧面为国家卫生政策的制定和社区干预措施的确立提供了依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中国汉人维生素D受体、降钙素受体及甲状旁腺素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及其与骨密度关系,为国内首次提供了遗传学证据;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小肠钙结合蛋白9K基因表达的明显促进作用,提示雌激素可能通过此途径参与小肠钙吸收的调节;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降钙素储备功能降低等的研究,都加深了对本病的认识。我院是国内少数最早开展骨密度测定的单位之一,五种检查方法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本病早期诊疗的水平,还初步查明了绝经对骨密度影响的规律。在骨折率、骨吸收情况及骨量测定方面都与西方白人作了初步比较。在国内首先倡导连续联合雌、孕激素补充疗法和低剂量,开发了国内第一个短效、口服的天然雌激素制剂――戊酸雌二醇片,曾列为九五攻关课题的防治药物之一,同时探讨药物对去卵巢大鼠的微结构和骨力学强度的影响。在国内牵头组织和完成五种新药的多中心临床实验或验证,进行了10种药物1000余例病人为期6月至3年的前瞻性研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作出科学评价。通过论著、专题讲座、专著、学习班与同道们交流,多次通过电台、电视和科普资料唤起社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