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看懂大脑“呼救”信号,别让大脑“卒”不及防
时间:2025.11.14
字体:
所属分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来源:本站原创

今天(10月29日)是第20个世界卒中日,全球核心口号为“Every Minute Counts. Know the signs of stroke. Act FAST.”(分秒必争,识别卒中,快速行动),中华医学会更以“及早识别,尽快就医”的中文主题,为我国公众划定了卒中急救的核心准则。今天,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治医师姜南为您支招,教您看懂大脑的“呼救”信号,避免大脑“卒”不及防。

提到 “中风”,很多人并不陌生,它的医学名称是脑卒中,指的是一大类急性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 “断粮断氧”的脑梗死(俗称“脑梗塞”),二是血管破裂让血液“淹没” 脑组织的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无论哪种情况,都像大脑遭遇 “紧急事故”——短短数小时内,就可能造成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甚至夺走生命。如今,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头号杀手”。

“时间就是大脑”,这句话在卒中急救中绝非口号,每延迟治疗一分钟,就有百万脑细胞不可逆死亡。脑细胞(特别是神经元)一旦死亡,便不能再生。但如果能在“黄金时间窗”内抓住机会——第一时间识别症状,尽快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卒中中心,医生就能通过超急性期干预“抢救”缺血的脑组织,把脑细胞从“生死边缘”拉回,实现真正的“虎口脱险”。

那么,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呢?记住两个口诀,就能为大脑争取先机。

简单实用的“中风120”口诀,3步就能判断:“1”看脸——观察是否有一侧嘴角歪斜、面部不对称;“2”查手——抬起两只手臂,看是否有一侧无力下垂;“0”听声——聆听患者说话,是否含糊不清、无法表达。

from clipboard

如果想更全面判断,“BE FAST” 口诀可补充细节:B(Balance)突然走路不稳、平衡失常;E(Eyes)突然视力模糊、看东西重影;F(Face)面部歪斜(同“中风 120”的“1”);A(Arm)手臂麻木无力(同“中风 120”的“2”);S(Speech)言语含混(同“中风 120”的“0”)。只要出现其中任何一种情况,就该立刻紧盯“T(Time)”—— 时间不等人,必须马上行动!

from clipboard


行动的第一步,就是立刻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让专业急救人员转运。为什么不建议自己开车送医?因为救护车不仅能在途中进行初步抢救,还能对接有卒中救治资质的医院,避免送错地方延误治疗。要知道,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来说,就医的时间越早,越有可能在恰当的“时间窗”内接受再灌注治疗(如静脉溶栓、血管内机械取栓及其他血管内介入方法),这是当前挽救缺血脑组织的最有效方法,但这些治疗方法通常只在有资质的卒中中心才能开展。对于出血性卒中来说,时间也是大脑,早期在医院内实施平稳控制血压等治疗措施,可以控制血肿扩大,有利于促进功能恢复。

很多人会陷入两个致命误区:一是“自行就医”,结果把患者送到没有溶栓、取栓能力的医院,白白浪费时间;二是“等等看”——等待会延误治疗的时机,甚至错过再灌注治疗的机会,哪怕症状暂时缓解,也不等于“没事了”,症状消失不代表病因消除,就像“定时炸弹”没拆除,短期内很可能复发,下次发作的后果可能更严重。

其实,普通人参与卒中急救的关键就两步:用“中风120”口诀快速识别,发现异常后第一时间科学就医。记住,大脑的“黄金抢救时间”转瞬即逝,多一分警惕,患者就多一分救治的希望。赶快把这两个口诀告诉家人朋友,关键时刻,它可能就是拯救生命的“钥匙”。

文字/ 姜南

审核/ 倪俊

图片/ 网络 神经科提供

编辑/ 王敬霞

科普作者
相关科普文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