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文关怀
书记讲党史 | 药剂科党支部赵彬:陈兰英教授和硅霜的故事
时间:2023.05.23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也是协和推进“十四五”发展规划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

持续推进“两史”宣讲

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可以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让我们通过药剂科党支部

赵彬的专题党课

一起了解药剂科

步履不停,开拓创新的初心与使命

from clipboard


1921年9月24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幕典礼8天后,在宜宾的一户中医世家里,陈兰英出生了。家学渊源的她从小立志学习药学,1944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理学院制药系。1948年,陈兰英到北平协和医院(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两年后,年仅28岁的她成为协和最年轻的药剂科主任。自此,她便把60年的岁月年华奉献给了药学事业,谱写了新中国医院药学发展的新篇章。

陈兰英是我国著名药学专家、新中国医院“药房”模式的首创者,创办了“第一届全国临床药学学习班”,开创了我国临床药学的先河。1979年,她招收国内第一个医院药学硕士研究生。1985年,陈兰英牵头与美国康州哈特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Hardford)医院药学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率先在我国医院领域成立药学实验室,为临床药学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from clipboard

▲陈兰英教授大学毕业照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经济封锁,临床用药经常出现短缺。陈兰英带领全科积极应对,连连攻克“卡脖子”难题,研制院内制剂500余种,如高张糖、微量元素等肠外营养药物,填补临床用药空白。她也是协和硅霜的发明人。

from clipboard

▲陈兰英教授带领药剂科研制的部分院内制剂


20世纪70年代,工业蓬勃发展,但工人的劳动保护手段却十分有限。橡胶厂的工人接触化学试剂后,经常出现手掌皲裂,而凡士林和甘油治疗效果有限,工人苦不堪言。当时,协和皮肤科李洪迥主任收治了很多这样的患者。这也激发了陈兰英研制硅霜的念头。她走访了多家制药厂和化工厂,终于找到了原料——二甲硅油。

二甲硅油有了,还要有乳化剂才能做成“油包水型”的霜剂。陈兰英3次跑到天津助剂厂,取回几十种样品,反复试验,屡败不馁。

1976年6月,陈兰英以“北京首都医院药房”为名,发表了硅霜的研制过程。乳化剂的选用是硅霜的研发成败的关键。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需自己测定。其测定相当复杂,类似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先将待测乳化剂假设数个HLB值,并与已知HLB值的乳化剂相混合,再按处方配成乳剂,并观察效果,最后将最佳效果的对应HLB值作为测定值。通过此方法,确定了四种乳化剂的HLB值。而通常作为霜剂,需要采用复合乳化剂,以发挥乳化剂相互补充作用。陈兰英经过大量试验,对十余种乳化剂进行不同数量和剂量的组合,最终确定了乳化剂的种类和配比。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其他辅料成分,改善了硅霜的成膜性能、防护性、稳定性、外观,初步形成了硅霜的处方组成。

完成药剂学研究后,还需要进一步测定硅霜的透过性能,以筛选放水性能优秀的处方组成。而后硅霜被送到橡胶八厂和内燃机长试用,陈兰英在文中详细描述了几例典型皮炎、湿疹、角化过度、皲裂型皮肤病的病例,经硅霜治疗均获痊愈。

研制硅霜的过程堪称严谨、科学、完整,即便在今天,对于药剂学研究和临床研究仍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from clipboard

▲陈兰英教授发表硅霜相关研究的文章


生产不同于研发,更依赖于设备,国产乳化机在电机转速、剪切性能等方面难以满足生产需求。1987年,协和药剂科李大魁从英国购买了高速乳化机,并作为个人行李运回国内,投入使用后,硅霜的细腻度和稳定性得以提升。改革开放后,我国日益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协和硅霜、B超耦合剂、协达利等多个药品成功实现转化。至此,“硅霜”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热销品”。

from clipboard

▲左图:蒸汽锅;右图:英国购买的高速乳化机


几十年来,硅霜除了药字号外,还通过合作形式转化为护肤品,功效也得到进一步延展。不仅对改善皮肤皲裂、瘙痒有着较好的效果,作为护肤三部曲“清洁、保湿、防晒”的重要一环,硅霜有助于补水保湿、紧致肌肤,同时兼具修复、抗皱功效,可用于涂抹全身,特别是沐浴、洗手后使用效果更佳。

from clipboard

▲硅霜不同时期的包装(左上及右上均为药字号旧包装,左下为药字号新包装,右下为妆字号包装)


陈兰英十分重视对临床药师的培养。受原卫生部委托,她借鉴美国药学博士培养经验,组织撰写和翻译配套教材,并将“三基三严”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1984年,陈兰英在国内率先开办全国临床药学学习班,为推动我国临床药学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兰英一辈子都“泡”在图书馆,在她90寿辰生日会上,协和基本外科蒋朱明教授在赠书的扉页上写道:“文革时期协和图书馆中,陈兰英教授是极少数阅览者之一。”而90岁后,她去图书馆的次数更多了。

from clipboard

2014年,陈兰英病重,科里同事前去看望,她还叮嘱道:“要把自动化设备节省的时间用在病人身上,要在工作中多思考能为病人做些什么。”2016年,陈兰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指出,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强调,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陈兰英教授用自己的一生身体力行:“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

图片/赵彬提供

编辑/王敬霞 傅谭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