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中国医师节 |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荣获“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称号
时间:2022.08.24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杜斌的身影。”日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公布第八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获奖者名单,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荣获“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称号。2003年以来,杜斌参与了国内几乎所有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任务,“选择一个职业既要承受荣光,更要承担责任”。让我们跟随杜斌的足迹,了解一位协和重症人的勇毅与担当——

from clipboard

杜斌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会长。牵头多项高水平临床研究,改善患者结局,在国际重症专业领域发出“中国声音”。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重症医学专家,冲锋在抢救危重患者、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第一线,是千千万万个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保护神”。


为国效力  使命担当

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医生从不会缺席。2003年春,SARS肆虐全国,在这场“战役”中,杜斌被北京市借调做全市调度指挥,由于工作需要,常常在深夜被叫到医院参与具体的诊疗工作。看到年轻的医生手足无措,他鼓励大家说:“不要害怕,我带领大家一个病人、一个病人地看。”

从SARS、猪链球菌感染、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到禽流感、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山西临汾山体滑坡,几乎所有国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中,都能看到杜斌的身影。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他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中唯一的重症医学专家,1月18日即奔赴武汉一线指导危重症救治。武汉战“疫”告捷后马不停蹄到全国多地继续指导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再次回家已是次年1月,387天之后。

from clipboard

▲2020年4月1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病房,杜斌(中)带领医疗团队查看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情况(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在国家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中,杜斌总是承担最重要、最关键的任务,表现出一名医生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业务能力。他先后荣获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创新争先奖、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十余项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国务院、中国科协、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嘉奖。


情牵重症  初心不改

杜斌对重症医学的热爱是一种情怀。2005年,杜斌在北京协和医院创建内科ICU,至今已有17个年头。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潜心总结临床工作经验,结合重症医学发展前沿,以“全身性感染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作为研究方向,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组平台,在参加多项国际协作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临床科研和转化医学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200余篇,多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等奖项。

杜斌非常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他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演讲,在国际学术期刊撰文介绍中国重症医学的发展现状,极大提高了中国重症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由他主持创建的中国危重病医学临床研究协作组(CCCCTG)自2009年成立以来,已经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成为中国重症医学界唯一符合国际临床试验规范的协作组织,并代表中国加入了多个国际临床研究协作组织。

杜斌致力推广重症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他所主持的危重病医学基础评估与支持治疗(BASIC)培训课程,是国内非盈利性的重症医学教育平台,至今已经培训学员一千多人。杜斌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他已经成为中国重症医学界在国际学术舞台的杰出代表。

from clipboard

▲2020年3月16日,国新办在武汉组织英文记者见面会,杜斌等向世界介绍新冠重症患者诊治的协和经验


心系病患  医者大爱

杜斌常说,我们要从崇尚技术的热潮中脱离,转而去探索疾病本身的诊断和治疗,要从技术至上转变到怎样以病人为中心,使ICU从一个充满冰冷机器和设备的场所,变成一个有人文关怀、有温度的地方。从医近30年,杜斌坚持“离病人近一点,再近一点”,每次出差回京,无论多晚,永远是直奔病房。

ICU可以说是病情最凶险危重的科室,这个病房的准入证可能就是死亡之门的通行证,很多病情危重和中晚期患者在这里饱受疾病折磨。当遇到心肺功能严重衰竭的患者时,如果还存有最后一线生的希望,杜斌和他带领的团队就是挡住死亡之门的“守护者”。

内科ICU建科之初,病房没有转运呼吸机这类设备,呼吸困难的患者外出检查时,必须依靠医生用简易呼吸器手动通气才能维持生命,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捏皮球”。这本来已是“高难度操作”,但进入CT室拍片时,手动通气支持也不能暂停。进入CT室,就意味着接受射线的辐射,每当这个时候,挺身而出的一定是杜斌。年轻大夫都知道,科里有一个原则:需要进入接触射线的房间时,只要有医生在,绝不让家属进;而在场的医生中,一定是年资最高的进。这条不成文的规定里,饱含着医生对患者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杜斌的“规矩”,生动地诠释了“患者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

对于杜斌来说,患者的事就是最大的事。他每天坚持早来晚走,只要临床上需要他,他就会“随时到”。他常念叨:“找我肯定就是有难处。”哪怕是“零交集”,他也可以应家属需求,深夜赴顺义会诊危重病人。

“我们舍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时光,把所有的精力奉献给了病人,目的是为了改变病人的生活。”杜斌这句朴素的表达背后是一位重症医生的无边大爱。那是医者的天职,是照进患者生命裂隙里的阳光!


第八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颁奖典礼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整理/宣传处

图片/北京电视台 新华社 提供

编辑/干玎竹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