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大新闻
我国迎来第五个“中国过敏防治周”,聚焦过敏性疾病的精准诊治
时间:2020.08.13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崔乐 王子熹 王晶
       2020年8月3日至9日是我国第五个“中国过敏防治周”,今年的主题是“精准诊断,精准防治”。作为“中国过敏防治周”的品牌活动,第14届协和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于2020年8月8日在线上召开。国内外学界大咖齐聚“云端”,共同探讨过敏性疾病的诊治策略。今年论坛首次面向公众直播,共22万人次在线观看。
 

 “中国过敏防治周”五年发展历程

       北京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教研室主任尹佳教授回顾了“中国过敏防治周”5年的发展历程。“中国过敏防治周”是在2016年由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北京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倡议,联合40余家媒体和医药企业共同创建的。时间被设为每年8月的第二周,这也是中国北方地区“夏秋季花粉症”高发期的起始时间点。过敏周设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每年一周对过敏性疾病防治知识的集中宣传,推动过敏性疾病知识的普及和过敏性疾病事业的发展。

       尹佳教授总结了紧密围绕历年主题开展的活动及取得的成果。2016年的主题是“呼吸与共,聚力抗敏”,倡议联合所有力量,共同努力提高我国过敏性疾病的整体防治水平。2017年的主题是“防治过敏,正确诊断,规范治疗”,呼吁摒弃过敏性疾病的错误诊断方法,普及正确的诊治知识。2018年的主题是“防治过敏,深入基层,健康中国行”,致力于向全国基层推广常见过敏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全方位帮扶地方建立学科、引进过敏原制剂,使患者能就近得到正确的诊治。2019年的主题是“关注食物过敏”,普及食物过敏的科普知识,提高全民对食物过敏的知晓度。2020年的主题是“精准诊断,精准防治”,普及过敏性疾病精准诊断和免疫治疗的概念,推动我国过敏性疾病诊治的规范化和精准化。


聚焦过敏性疾病的精准诊治

       高峰论坛的两个开场报告紧扣主题,分别带来了过敏性疾病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前沿进展。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常务副主任王良录教授介绍了变应原分子特异性诊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变应原分子特异性诊断是国际上最新提出的概念,是一种基于致敏蛋白组分sIgE检测的精准医学诊断方法。对于吸入性及膜翅目昆虫液变应原,其应用价值在于可鉴别真正致敏和交叉反应,以制定更精准、合理的免疫治疗方案;对于食物变应原,其意义在于可评估所诱发食物过敏反应的潜在严重程度,以提高食物变应原的精准诊疗水平。王良录教授指出,该方法是变态反应领域在精准治疗上的重大进展,是过敏性疾病精准诊断的基础。
 
▲王良录教授介绍变应原分子特异性诊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尹佳教授作了关于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报告。研究将多种夏秋季花粉和尘螨变应原制剂混合,对过敏性哮喘患者进行联合皮下免疫治疗,疗效良好。尹佳教授指出,理想的哮喘治疗方案应当不仅能控制症状,还能最终使药物减量或减停、达到阻止哮喘自然进程的目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定期反复给予患者过敏原提取液,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最终达到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对症治疗药物、预防新的致敏的效果,是目前唯一一种能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目前全球应进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哮喘患者中,仅有不到10%接受了相应治疗。”尹佳说,“因此该方法作为针对病因的治疗,值得推广。”
 
▲尹佳教授作关于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报告。

分享最前沿的知识,让最广泛的患者受益

       大会邀请了5位来自美国的华人过敏大咖线上共话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圆桌会议环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兼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教授李华民,北美华人过敏医师协会主席王山泽、副主席成刚、秘书长郭晋平,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附属医院过敏免疫科主任赵伟介绍了美国免疫治疗的临床经验和现状。
▲中美过敏大咖线上共同探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大会还邀请了来自全国的2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过敏性疾病诊治的交流分享。内容涉及变态反应学、儿科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耳鼻喉科学、皮肤学、营养学等多个学科,为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会议直播吸引了专业医师和普通群众共22万人次观看。
此前一个月,作为“中国过敏防治周”系列活动的首站,“协和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榆林分论坛在线上开讲,为榆林地区10万名群众奉上了量身打造的公益课堂。

▲“协和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榆林分论坛在线上开讲,共10万人次观看。

       5年来,“中国过敏防治周”恪守创立初衷,坚持不懈地推动过敏性疾病知识在我国的普及,促进全国变态反应学科的建设,为提高过敏性疾病的整体防治水平而努力,为促进全民健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图片/变态反应科供图
封面图片/刘晓坤  
封面设计/洪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