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大新闻
致敬榜样 | 北京协和医院9位医生获东城区/西城区优秀医师称号
时间:2025.08.22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东城区、西城区卫生健康委分别开展2025年优秀医师评选活动。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王迁荣获东城区“最佳先锋奖”称号,老年医学科主任康琳荣获东城区“最佳敬业奖”称号,心内科陈太波副主任医师、急诊科主任助理王江山荣获东城区“最佳博爱奖”称号,心内科主任刘震宇、放射科副主任潘杰荣获东城区“最佳博爱奖-区域医疗协作先锋”称号,乳腺外科副主任沈松杰、麻醉科副主任谭刚、口腔科副主任张韬荣获西城区“优秀医师”称号。


风湿免疫科副主任王迁

王迁率先建立全国多中心炎性肌病队列,首先报道新冠患者中抗MDA5抗体与不良预后相关,发现高危皮肌炎易感基因,持续探索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和间质性肺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治策略。他主编多部专著,参与制定肌炎等多部国内外共识,执笔3部中国相关疾病诊治共识,兼任多个学会的重要职务,牵头组织青年医师开展基层扶贫和科普宣讲等多项活动,着力推动全国范围内风湿免疫疾病的医、教、研、管工作,获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from clipboard

▲王迁副主任(右)为患者查体


老年医学科主任康琳

康琳深耕老年医学16载,率先开设“衰弱-肌少症”门诊并长期坚守。为攻克临床难题,她自主研发数字诊疗系统,获4项发明专利和1项软著,担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委,推动行业标准制定,承担国家级科研任务,主持的教学改革项目及主编教材获多项北京市教学奖项,多渠道普及健康知识,以持续创新与敬业奉献诠释医者担当。

from clipboard

▲康琳主任(中)做患者宣教


心内科陈太波副主任医师

陈太波是心内科心律失常亚专业组骨干,从医近30年,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多次获评医院优秀员工。2024年,他入选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赴重庆市人民医院挂职担任副院长,分管院感、教学、信息等工作。期间,他推动3项信息化重大项目落地;促成1项研联体协议,牵头推动开展渝京学术交流、青年文化交流等活动。他牺牲休息时间,发挥专业特长,15次赴区县、乡镇及西藏地区开展培训、查房或义诊,带动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水平。

from clipboard

▲陈太波副主任医师查房(左)


急诊科主任助理王江山

党龄19年、急诊工作15年,王江山作为年轻“老党员”始终坚守在抢救生命的最前沿,讲奉献、勇担当,用专业与速度为急诊患者筑起健康防线。他多次参与重大活动医疗保障,赴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执行医疗保障任务,积极参与医联体查房,帮扶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水平。他曾任队长赴安徽阜阳定点帮扶,作为应急专家赴广东珠海、西藏日喀则等地完成重大突发事件、地震灾情的救治指导。

from clipboard

▲王江山主任助理在抢救患者(右)


心内科主任刘震宇

作为心内科主任,刘震宇在负责本院心内科业务与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每周到医联体医院,系统推进医、教、研、管各项工作。在医联体医院,他每周开展疑难病例查房,帮助多位患者转危为安;主导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显著提升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推动继续教育项目落地,助力心血管疾病规范诊疗;指导开展多项新技术,提升科室业务水平与运营效率。近一年来,他以实际行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将“三甲”标准延伸至基层,促进医联体心内科全面发展。

from clipboard

▲刘震宇主任(左三)在医联体医院查房


放射科副主任潘杰

潘杰专注肝胆系统介入治疗的推广,两年来带领团队每周赴医联体医院开展介入手术与技术指导,推动TACE、PTCD等项目常规化开展,累计完成肝胆系统肿瘤手术四百余例。在医联体医院建立独立的综合介入病房,协助医联体医院完善诊疗流程,制定操作规范,推动多项技术在医联体医院落地实施,实现多病种协同管理,树立协同发展典范。

from clipboard

▲潘杰副主任在工作中


乳腺外科副主任、日间医疗中心(西单院区)主任沈松杰

沈松杰深耕乳腺外科二十载,是全国“两癌”筛查国家级专家。针对中国女性乳腺癌特点,他开创性地提出“超声初筛+X线补充”的乳腺癌筛查中国方案,推动制定多部指南,使中国乳腺癌的筛查从“跟跑”向“领跑”跨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作为乳腺外科副主任,他开展“乳腺疾病全程一站式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作为日间医疗中心主任,他优化流程实现医疗质量与效率双提升,经验在一百余家三甲医院得到推广。

from clipboard

▲沈松杰副主任(左)在查房


麻醉科副主任兼西院麻醉科主任谭刚

谭刚从事麻醉工作20余年,待患如亲,累计完成近2万例手术麻醉。他带领团队在快速康复外科、日间手术麻醉、舒适化医疗等领域持续创新探索,改善患者体验,提升平台效率,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他热心公益,多次参与“麻醉走基层”活动,培训欠发达地区医师超两千人次。援藏期间,他推动建立西藏首个麻醉恢复室,管理达内地三甲水平;通过推广新技术、“师带徒”等举措,显著提升受援科室的业务能力,助力三四级手术比例跃升至70%以上。

from clipboard

▲为减轻患儿恐惧,谭刚(右)将患儿抱在怀里


口腔科副主任张韬

张韬深耕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及缺损修复重建领域,精通显微外科技术,为无数患者带来重生希望。他注重多学科协作,成功完成各类复合组织瓣修复颌骨、面颈部复杂器官缺损等高难度手术。2018年起,他分管西单院区口腔颌面外科,统筹病房管理,强化气道安全培训,在院内率先开展全程数字化3D打印导板辅助颌骨重建、颌面导航、机器人辅助口腔颌面及口咽部肿瘤切除等手术,显著提升手术精度和疗效,屡获北京市创新奖项。

from clipboard

▲张韬参与学术交流,介绍创新经验

文字/医务处 西单院区事务管理处 宣传处

图片/医务处 西单院区事务管理处 提供

编辑/干玎竹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