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大新闻
首批协和医疗队队员赵静 | 一位儒雅的抗疫先锋
时间:2020.03.12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罗欣

      赵静,中共党员,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副教授,第一批北京协和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大年初二出征武汉,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危重症病房(ICU)里已连续奋战45天。他是听到协和要组建医疗队时报名的第一人,是在前线第一个值班中度过39岁生日的人,是面对困难毫不犹豫往上冲的人,是外表文弱、内心刚毅,誓与死神拼搏的呼吸与危重症战士。

▲赵静(左二)与王京岚教授(左一)准备查房


“武汉,我来了”

       赵静是土生土长的湖北人,武汉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97级七年制学生,毕业后被挑选至北京协和医院,经过多年的临床摸爬滚打,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医师。1月份以来,武汉疫情告急,湖北疫情告急,赵静揪心而牵挂,心里最盼望的就是早一天踏上家乡的土地,与昔日的同窗并肩作战在武汉前线。1月23日,听到协和医院组建医疗队的征集令,他第一个报名请战。正式接到出征令,是在大年初一晚上8点。此时刚从北京回到石家庄的赵静,正在和家人准备着初二一早给姥姥三期忌日上坟扫墓。带着深深的歉意,赵静跪在姥姥的遗像面前磕了3个响头,义无反顾地出了门,连夜驱车返回北京,连夜收拾行囊,第二天便随着协和第一批医疗队奔赴武汉前线。


       抵达武汉,赵静很快投入到收治患者的繁忙工作中,由协和、中日、北医等6家医院共同负责的ICU病房位于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栋12楼东,2天内将病房50张床全部收满。在武汉前线病房的第一个白班上,赵静迎来他39岁的农历生日。没有鲜花与蛋糕,但却有着与死神较量的豪迈,这让他感到更加有意义,赵静暗暗给自己鼓劲,“我将无我,义无反顾!”


       “千方百计提高重症患者救治率,降低病死率”。国家把这一重任放在协和等国家医疗队的肩上。短短两天内,赵静与战友们一起,从无到有,独立组建起一个有着32张床位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重症加强病房(简称“联合ICU”),当晚18位全武汉最重的危重症患者被送到了这里。ICU病房工作本就异常繁重,新冠ICU病房又叠加了高传染性的风险,所以第一批来到这里的“创业者”尤为艰辛。凭着在协和扎实的临床功底,赵静迅速适应了病房二线的高强度工作节奏,并和战士们一起梳理出各项医疗流程与安全防护流程,为后面陆续到来的队员们安全高效投入战斗打下坚实基础。


        工作的艰难与身子板瘦弱的赵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赵静一如既往的淡定,“呼吸科医生最有责任、最有义务站在抗疫最前线。”赵静的妻子马妍说,“与其说他是临危受命,不如说他是去做想做的事”。


▲赵静(左一)与同事讨论病人情况


“治疗早一点,奇迹就多一点”

       高峰时,协和ICU病房32张床位全部收满,其中有28个患者气管插管,1台ECMO、4台血滤机全部都用上了。医疗队刚到武汉时,人手少、排班密,防护用品也很匮乏,“多看几个病人,多省一套防护服”就是他朴素的想法。12小时一个班次已是高强度超负荷,但赵静一进入污染区来到病人身边就会忘掉时间,十几个小时扎在病房里不出来。而每次从病房出来,衬衣全是湿的,汗水都能滴答下来。


      武汉的病房里流行一句话,“能上的办法都上”。赵静就是这样做的。给患者做床旁支气管镜是赵静作为呼吸科大夫的主责,气管镜设备刚到时,病房里还没有正压头套,他仅戴了一个普通的一次性头套,就上去近距离地给患者做床旁气管镜的吸痰和灌洗。心肺复苏、电除颤,每一次休克病人的抢救,赵静都拼尽全力。他说,“总想尽可能地去延长他们的生命,希望能多一些奇迹”。


      ICU病房病人危重,病情瞬息万变,更需要对每一个患者实行精准化管理、个性化治疗,要定期床旁超声评估容量,及时观察心功能和肺部情况等等,赵静总是认真查看每一个病人情况,仔细评估,随时提出调整方案。遇到疑难危重患者,协和组织前线与后方专家多学科MDT会诊,赵静要做特别精心的准备,将所负责病人的情况进行极其详尽的汇报,不放过任何细节,以便于会诊专家对病情分析,提出最合理最优化的治疗策略。


▲赵静(左二)和同事一起为患者做床旁超声


侠骨柔情“静哥哥”

       武汉疫情早期,病人转运还未进入有序状态。一次,ICU病房接收了一个高流量吸氧的重症病人,仅院际转运就花了半天时间。赵静来查房时,病人虚弱地跟他说,“大夫,我好饿”。赵静眼眶一下子就湿了,立刻打电话让同事把医生工作餐送进病房,亲自给病人送去。


       “对于赵静来讲,湖北是他的家乡,病床上都是他的家乡人。他又是一个心思极其细腻的人,很容易动感情,这次来武汉,他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救治这些病人的,压力就更加难以释放”,刘正印教授心疼地说。


        赵静是医生里的秀才,会写东西。临时党支部成立的时候,他被任命为支部宣传委员。他积极挖掘前线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写了不少报道,却很少提及自己。


        赵静话不多,但却是个热心肠。作为第一批的“老”队员,他热心帮助第二、三批队员,示教穿脱隔离衣,介绍病房工作环境,帮助队员克服恐惧心理,尽早进入工作状态。即便自己下了班,无论哪里有需要,他都毫不犹豫给予队友最全力的帮助。他能细致关照到一线的每位医护人员,对大家总是嘘寒问暖;护士姐妹们有了压力想法也都愿意和他交流,大家都亲切地称他“静哥哥”。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协和援鄂医疗队队长吴欣娟主任感叹地说,“赵静不怕困难、无私忘我的精神太宝贵了,太值得青年人学习了”。


       2月29日,赵静在前线给儿子的信中这样写道,“墨墨!当国家遭受病毒肆虐,我们作为中国人,都应该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希望你也能以中国为傲,当你长大后,如果国家有需要,你也要义不容辞站出来,像爸爸一样,好吗?”


▲赵静(左二)和儿子墨墨的合影


        温文尔雅,侠骨柔情,这就是协和援鄂抗疫战士赵静!


赵静

        中共党员,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副教授,第一批北京协和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