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第七届“国家卫生计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先进事迹摘要
时间:2017.01.08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编者按: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授予于炎冰等108位同志第七届“国家卫生计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的决定》(卫人发﹝2015﹞72号),授予于炎冰等108位同志第七届“国家卫生计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以表彰他们为推动我国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我院黄宇光、杜斌、高志强三位教授获得了该项荣誉,本期院报刊出他们的先进事迹摘要。
 

黄宇光教授先进事迹

照片由本人提供
 

黄宇光,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麻醉学系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计生委麻醉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理事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前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前任会长等。
黄宇光教授在临床麻醉一线耕耘奉献三十年,在麻醉和镇痛领域取得多项创新和突破,包括在特殊的重症肌无力病人麻醉方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在国内开展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方法(PCA),改变了传统肌注镇痛的弊端,大大提高了手术病人生活质量;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进行外周神经阻滞技术,明显提高了麻醉成功率。在疑难重危病人的麻醉方面,先后完成多项临床相关的大样本研究,有效促进了临床麻醉水平的提高,包括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麻醉的策略优化、临床合理用血新技术的推广等,使得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合理用血指标始终位列全国先进水平,同时协助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修改临床用血条例和政策,在全国推广。
黄宇光教授尊老爱幼,顾全大局、富有协作精神和优秀的管理才能。他所带领的麻醉科在人才梯队、学术地位和科室文化建设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医院优秀年轻人向往和渴望加入的科室。黄宇光教授领导的科室团队坚持安全、高效和人文的理念。在学科建设方面不断创新,例如率先倡导手术核对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手术麻醉平台建设等。获得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认可,并作为国家行业标准在全国推广,获得卫计委卫生行业基金专项资助。重视通过教学工作推动学科发展和人才梯队培养,多次荣获院校教学名师奖。
黄宇光教授专注临床相关基础研究,如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至今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曾获得国际麻醉药理学会等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先后获得卫生部二等奖、教育部和中华医学等多个奖项,并获得中国医师奖和吴阶平医学研究奖和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二等奖。
黄宇光教授在国际麻醉领域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国际麻醉药理学会(ISAP)前主席、世界麻醉医师协会亚澳区(AARS)常委兼副秘书长、国际初级创伤救治理事会(PTCF)理事和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委员会主席兼首席专家。
黄宇光教授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大政方针,积极参政议政,现为北京市政协委员、统战部建言献策小组成员和海外联谊会理事。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协助卫生部和WHO在中国欠发达地区开展初级创伤救治的专项培训,培训持续三年,覆盖全国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受到好评。

杜斌教授先进事迹

照片由北京协和医院提供
 

杜斌,北京协和医院MICU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业务能力突出,专业知识技能扎实,工作中勇挑重担,负责并指导了无数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多次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疗成果奖。
自2003年以来,杜斌教授参加了几乎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任务,从SARS、猪链球菌感染、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到禽流感、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每次任务他都深入一线,积极参与危重伤员和病患的救治工作,高水平完成了降低病死率的艰巨任务,表现出医务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超的业务能力,多次受到国务院、中国科协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嘉奖,先后获得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之余,杜斌教授潜心总结临床工作经验,结合重症医学发展前沿,以全身性感染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作为研究方向,以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组作为平台,在参加多项国际协作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独立的临床科研和转化医学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著、综述、述评等共计200余篇,影响因子超过260,其中2/3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等奖项。
杜斌教授非常重视国际学术交流。除在国内专业学术组织任职外,还在世界危重病医学会联盟、亚太危重病医学协会、全球脓毒症联盟等多个国际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作为中国重症医学界代表,他还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发表演讲,在国际学术期刊撰文介绍中国重症医学的发展现状,极大提高了中国重症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由他主持创建的中国危重病医学临床研究协作组(CCCCTG)自2009年成立以来,已经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成为中国重症医学界唯一符合国际临床试验规范的协作组织,并代表中国加入了多个国际临床研究协作组织。此外,杜斌教授还致力推广重症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他所主持的危重病医学基础评估与支持治疗(BASIC)培训课程至今已经培训学员逾千人。近年来,杜斌教授以其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国际国内同行的一致认可。

高志强教授先进事迹

照片由本人提供
 

高志强,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多本专业期刊副主编。
高志强教授从事耳鼻咽喉科疾病一线诊疗工作30余年,在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在医疗方面,他重点开展耳科学、耳神经外科学和侧颅底外科学的研究,擅长面神经疾病外科治疗、中耳成型、人工耳蜗植入和乳突等相关耳显微外科手术,曾主刀完成颈静脉球体瘤、颈动脉体瘤、听神经瘤、巨大岩尖胆脂瘤等一大批复杂的侧颅底肿瘤手术,让无数患者告别痛苦,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在科研方面,高志强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部“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在面神经损伤修复的探索和耳神经外科技术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根据患者的需求和临床手术操作的难点,结合国际机器人外科技术发展现状和自身优势,重点开展了以应用解剖学、生物物理模型、手术器械的研制和改进为核心内容的耳鼻咽喉头颈部手术的微创外科技术研究,多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并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介绍先进经验。
近年来,高志强教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著60 余篇,SCI文章10篇,获得国家专利多项,“华夏高科技产业创新奖”1项,北京协和医院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二等奖3次,三等奖4次,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大会发言和圆桌讨论。
在教学方面,高志强教授承担医大本科生授课,培养博士研究生20余名,参编教材多部。指导研究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二、三等奖各1项,多名研究生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优秀研究生”称号。指导研究生参加首届全国耳鼻咽喉科博士论坛,获得辩论赛亚军。同时,还先后荣获北京市医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协和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科主任、校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称号。
此外,作为科室主任,高志强教授带领全科同仁不懈努力,使协和耳鼻喉科成为第一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并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评选的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本版文字由董琳、叶盛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