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我的医学教育观与人才观:我心目中的协和
时间:2014.01.21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巴德年

    巴德年,免疫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和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教授。兼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顾问,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杂志》总编、中国免疫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今天我讲的是自己在协和做院校长期间形成的理念和做法,这些年来我一直奉行这一理念,别的学校的实践也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

    医学本质和人才素质

    科学求真,人文讲善,艺术要美。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最完美的结合,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以医学是集真、善、美为一体的最伟大的工程。在座的各位包括我在内,以能为人类做真善美的工作感到荣耀和自豪。
    我在任协和校长期间,希望协和的学生能养成一颗人文心,能练就一个科学脑,能有一个开放的、正确的世界观,还要有一双灵巧勤劳的手。协和的学生没有一个不聪明的,但是协和的学生不一定都有出息。学生最后能不能有大出息, 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聪明,而取决于有没有爱国敬民的责任心,有没有学啥会啥、干啥像啥的真本事,有没有合作共事、组织领导的团队精神,更重要还要有百折不挠、荣辱不惊的坚强意志,最后还必须要有一个打不倒、累不坏、气不垮的身体。在这种情况下,协和医科大学要坚持把意志品质、能力潜力、团队精神和健全体魄作为大学教育的主旋律。
    早年清华大学提出“大学不仅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我提出来“大学不仅要有大师,还要出大师,还要育大师;科学院不仅要有科学家,还要出科学家,还要育科学家;不仅要出一般学科的科学家,还要出大科学家,要出战略科学家”。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应该具备的潜能和应该发挥的作用。

    中国双人滑的启示

    我想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他叫姚滨,最早在世界上拿到名次的中国双人滑选手,最好的名次是第24名。但他的学生却接二连三获得冠军:申雪、赵宏博夺得奥运会第一,庞清、佟健夺得世界杯第一。我们应该向姚滨学习,把自己的学生培养得比自己高得多得多,这是我们的责任。协和医院包括协和医科大学迄今为止还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真正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应该出自我们。所以今天,我提一个口号,“协和就是要出比我们更好、更高的大学者、大科学家。”
    任何一个人都会老,都会病,都会死。问题是当你老了的时候、病了的时候、死了的时候,你给人们留下了什么?作为协和人,你给协和留下了什么?作为医药卫生战线的人,你给医学留下了什么?今天我拿出一个自己写的对联与大家共勉。上联:为国提携俊杰人才辈出尽其忠;下联:为民教书育人桃李满天行其孝”,横批:爱国敬民忠孝两全。

    理念的实践

    2002年,我去浙大医学院做院长,我自己体会这套理念在浙医有效。8年来浙医的科研经费从两千万增长到4.8亿,医学院校综合实力排名从原来的十几名进到前四,浙医学生每次执业医师考试成绩都比全国平均线高出二十几甚至三十几的百分点,2008年排名第一,2009年排名第二。我希望协和人要特别重视这件事,我们培养的人在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时候不能仅是合格的而应该是优秀的,因为我们是全国最好的医学院校。

    协和:我的骄傲与期盼

    能在协和当校长是我一生中最光荣也是最艰难的时光。我在协和担任校长九年期间得到了真正的锤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人生的价值,所以我对在协和当校长一直感到非常幸运和喜悦。我赏识协和医院,器重协和医院,做校长时也一直努力支持协和医院。我一直认为,协和各方面要做到最好,不仅医疗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要最好,职工待遇也要最好。在硬件建设和环境改善上,好过我们的医院不多了。我期待到2021年协和一百年的时候,协和不仅是全国最好的医院,也是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竞争的医院。

    临床研究是主调

    协和临床声誉全国第一,但科研还是有些落后,有待提高。1998年以前,协和发表SCI的数量是全国第一的。1998年以后,别人在上升,协和一点点下降,现在已经被挤到十几名甚至二十几名开外去了,这是我一直感到不舒服的。2000年,全国自然科学基金整个协和只有两项,这是不应该的。我们有几个因素需要提高,并且提高的空间也非常大。
    以文章为例,IF超过10的文章华西发表47篇,我们才4篇。IF大于5的文章,华西发表200多篇,我们才发40篇。所以从数量上有发展空间,质量上更有发展空间。全国每年评出100篇各学科最有价值的文章,华西有四篇,301有一篇,协和一篇没有。医科院有五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但是协和没有。我认为协和不仅要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应该成为临床医学疑难杂症诊治的国家实验室,协和完全有这个实力。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医教研全方位统筹,从空间布局到人员配备进行规划。
    走过这么多地方,我认为协和的临床药理基地应该是最好的。现在很重要一条就是做什么药、给谁做临床药理。我希望协和的临床药理应该成为中国大药、新药最早的临床试验基地,成为中国人研究中国药、将来用中国药的诞生地。第一个试验或者是最后一个临床试验都由协和来认可,为中国人吃中国药乃至最后中国药走向世界提供路线,让中国老百姓最早吃的安全药是由协和鉴定的。
    什么样的文章可以发新英格兰杂志NEMJ呢?我看了王辰院士的3篇NEMJ文章后,发现都是临床工作,并没有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第一篇文章是关于LIFENOX研究:评价低分子肝素用于内科急症住院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效果。肺栓塞治疗使用tPA时,把100mg改成50mg作用一样,副作用明显减少,就发在了NEMJ上。第二篇文章是关于Riociguat研究:发现鸟苷酸环化酶激活剂Riociguat可显著改善不可手术CTEPH血流动力学与症状 。呼吸栓塞的病人上五天呼吸机后再用就容易感染,可是又撤不下来,怎么办呢?就是到第五天后用加压给氧,两三天后再过渡到自然呼吸,这样也发了NEMJ。第三篇文章是关于H1N1临床研究的。在甲流流行期间,他发现用麻杏石甘汤可以提前3-4小时使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看完三篇文章后,我想这不都是普通的临床研究嘛?放在协和不是应该一批一批的很多嘛,只是我们没重视。李兰娟院士的NEMJ文章是将过去用于治疗急性黄色肝萎缩重型肝炎的药物用于治疗H7N9,结果治愈率大大提高。我想说的是,协和的研究应当以临床研究为主,可以和基础密切结合进行转化医学探讨,但主调永远是临床研究。
     协和讲堂很好,我们应该把协和讲堂建成医学界的最高讲台,打出协和品牌。能在协和讲堂上演讲的就意味着很牛,协和的医术在全国已有一定名气,但是护理方面还有空缺。无论如何,我希望协和在建立品牌的同时,也要有名人、名著,协和的名著还不够。
    最后我还是强调,协和要搞临床研究,强调转化医学,要搞好和基础所的合作。我们有别人不会的临床技术,拥有谁都不会也做不好、而只有协和会并做得好的病例资源。


文字整理:本报实习记者 韩礼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