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中医支部参观革命教育基地
时间:2012.07.16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宣磊

    在“七一”党的生日即将到来之际,2012年6月9日,中医支部全体党员在支部书记梁晓春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山东蓬莱县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八路军挺进东北渡海出发地”纪念碑。
    山东蓬莱县素有“仙境”之誉,依山傍海,景色秀丽,以能观赏到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奇观而著名,“八仙过海”的美丽传说也源于此地。历代帝王来此寻仙访药、文人墨客走笔放歌,使蓬莱仙境扬名天下。蓬莱县还是明朝杰出军事家、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里。“千秋隆祀典,百战著勋名”,戚继光曾为平定浙江倭寇立下赫赫战功,在他的家乡,抗战八路军也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为建设革命根据地、建立野战军和稳固后方立下汗马功劳。怀着对古今军事家们的崇敬,党员们寻访古道,追忆历史,一边聆听着海浪撞击岩石的声音,一边瞻仰了“八路军挺进东北渡海出发地”纪念碑。
    纪念碑坐落在蓬莱北沟镇海滩,这是为了纪念1945年八路军将士奉命渡海、决胜东北的光辉岁月。纪念广场四周环绕苍松翠柏,碑身海拔近20米,碑两面不锈钢风帆如钢刀般高耸入云,充分表现了八路军将士劈风斩浪、一往无前的高昂战斗气势。党员们环绕纪念碑瞻仰,通过讲解员的叙述,重温了抗战英烈的一段不朽功勋:抗战胜利后,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鉴于东北地区物产资源丰富、工业体系完整,要求迅速开辟东北解放区,以应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山东军担负了这一战略重任。八路军官兵需要通过海运的方式到达东北,蓬莱港是挺进东北的主要渡口。因当时条件的制约,山东军区缺乏大型船只,满载干部战士的小船完全依靠水手的经验行驶。渤海湾风浪汹涌、环境险恶,6万多名将士们怀揣着拥军百姓们提供的大饼、咸菜,克服了气候严寒、缺乏淡水、衣粮紧缺的种种艰苦,从1945年9月至12月,100多艘帆船,浩浩荡荡、日夜兼程,不停地穿梭在山东与辽宁庄河之间,3个月完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历史上最大的渡海行动,巩固了东北后方这一战略及工业重地,在中国解放战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倾听这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功绩,党员同志们再次崇敬地仰视纪念碑,碑身青铜雕塑的人物有力表达出八路军将士的铮铮铁骨,塑造的7名八路军战士呼啸而出,有的在高声呐喊,有的在指引方向,有的则扯帆摇桨,生动地表现出将士们同舟共济、顽强拼搏的决心和勇气;黑色花岗岩底座展现了波涛汹涌、骇浪滔天的苍茫大海,进而衬托出八路军将士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冲破天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乘风破浪千帆过,势如雄鹰百越迁”,通过这次参观,党员们铭记了革命战士海一样博大深远的心志,坚定了百折不饶、克服艰险的革命精神,激励了在新时期奋发向上、不断开拓的励志精神!这种精神将时时鞭策着我们在当今优越的环境中,敢于拼搏、敬业图强、忠于本职,向更高的目标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