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搜索

搜索页

关键字 “0”的搜索如下

  • 世界睡眠日 | 睡不着,睡眠时间短,倒夜班?协和医生小妙招助您良好睡眠!

    睡眠是健康的基石,良好的睡眠是身心修复剂。您是否经常因为失眠、睡眠时间短而焦虑?您又是否作为夜班工作者,常常发愁不能拥有良好的睡眠?今天是世界睡眠日,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医生就来为您解码科学睡眠之道。科学管理睡眠,让每一场休憩为生命蓄能。我们需要睡多久?每个人对睡眠的需求有很大的不同。在医学上,根据睡眠需求不同,把人群分为三类。一类是标准睡眠需求者,睡眠需求大约在7.5-8小时之间,大部分人都属于这个群体;一类人的睡眠需求会显著延长,每天睡不够10个小时,整个白天都会无精打采,这部分人群被称为高睡眠需求者;第三部分则是睡眠需求显著减少,每天睡眠在6小时以内就足以满足自身睡眠需求,这类人被称为低睡眠需求者。有些人总是纠结自己的睡眠时间不够,担心自己“睡眠不足”。那么,一个人到底需要睡多久才算是睡眠充足?答案是,只要睡眠能够满足自己日间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精力和体力恢复,就是充足的!不要因为没有“睡到足够的时间”而让自己过度焦虑,反而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如何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首先关于光线,可以参考以下四条建议:1、如果窗帘太薄了就会透光,建议换成厚窗帘,隔绝外部光线。2、我们在室内需要避免使用光谱中带有大量蓝光的LED照明。如果您经常起夜,可以安装小夜灯。3、电气设备一般有电源指示灯,会在工作或待机时亮起。如果其过度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可用胶布将其遮挡。4、如果上述三条做起来有困难,我们可以直接选择佩戴眼罩睡觉。对于卧室的噪音,我们可以进行控制。1、如果噪音来自室外,建议在家中安装隔音玻璃。2、不建议将宠物带进卧室。3、建议选用低噪音的空调、加湿器等设备。4、除了闹钟,还可以使用一些具有唤醒功能的灯具。这类产品可以模拟清晨太阳的升起,逐渐增加亮度来慢慢唤醒身体。以上措施有助于减少噪音,但我们还可以人为增加一些噪音来帮助睡眠。例如通过舒缓的音乐或者一些被称为“白噪声”的声音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入睡。白噪声可以给人平静、安宁、舒适、放松的感觉,通常可以在一些助眠App中获得,或者使用专门的白噪音音响;舒缓的音乐也可以提高睡眠质量,我们只需要在睡前听45分钟,就可以在当晚获得睡眠的改善,并且听的天数越多,效果越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睡眠时戴耳机,可能会造成听力损伤和耳垢堆积。倒夜班,如何改善睡眠?长期夜班可能会引发精神疾病,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放任不管将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那怎么如何倒夜班,才能尽可能地改善睡眠呢?首先,我们要为睡眠创造理想的环境。白天睡觉的挑战在于,强烈的光线和更多的噪音。建议在卧室安装更厚的窗帘和隔音玻璃,佩戴耳罩或耳塞。和家人提前沟通,避免打扰。手机可以调整为免打扰模式,设置语音信箱,防止电话或信息中断我们睡眠的同时,也避免错过重要的事情。如果需要接收快递,可以与快递员事先沟通好,或者在备注中写上“放在门口”等。夜班后要给自己留出恢复期,在夜班之后的休息日抓紧时间补觉,把消耗精力的事情往后推迟。利用策略性睡眠。一般在上夜班之前可以睡上约3个小时。如果工作岗位允许,最好能在工作间歇小睡一会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持精神的灵敏,减少困意和节律的紊乱。如果工作岗位不允许,我们就需要保护好日间睡眠,如果在下班路上过多接触阳光,抑制褪黑素分泌,回家后入睡就会更加困难。建议下夜班(尤其在天亮时下夜班)路上佩戴墨镜,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日光的影响,也可以使用褪黑素来辅助睡眠。我们也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安眠药物。这类药物要遵循低剂量、间断性、按需服用等原则,除非情况非常紧急,否则不推荐使用。保持健康,让我们从睡个好觉开始。文字/心理医学科姜忆南整理/洪成伟

    2025.03.31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 预防、筛查、用药……一文了解关于结核病的11个问题

    结核病,作为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危害不容忽视。今天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关注结核病的预防与治疗至关重要。接下来,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专家将围绕常见传播途径、如何有效预防感染、肺结核的症状、出现哪些症状需及时就医、确诊结核病后的治疗原则等大家关心的11个话题,为您详细解答——Q: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普通人日常如何有效预防感染?飞沫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患者咳嗽、打喷嚏时,排出结核菌,被健康人体吸入;消化道传播:与患者共用餐具等,导致误食结核菌;接触传播:破损皮肤黏膜接触结核菌或被结核菌污染的物品。预防结核感染,需要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并治疗患者,患者要注意隔离;切断传播途径,保持通风、注意卫生;保护易感人群,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体育锻炼,免疫力低者避免接触患者,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结核病预防性治疗。Q:肺结核的典型症状与非典型症状分别有哪些?出现哪些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结核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不同部位结核病会有相应的症状。肺结核患者的全身症状包括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非典型症状有结节红斑、反应性关节炎、疱疹性结膜炎等。出现这些可疑症状,尤其是咳嗽咳痰超过两周,且经一般抗感染、止咳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就医。注意:以上这些症状并非结核病特有,出现上述症状时,需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Q:诊结核病后,治疗须遵循什么原则?不规律用药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结核病治疗需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早期用药时,结核菌活跃且药物易达病灶,药物能高效杀菌并减少传播;规律服药可以维持血药浓度,防止产生耐药;全程治疗可以彻底清除病菌,防止复发;适量用药可以兼顾疗效与安全性;联合用药发挥协同作用,降低耐药风险。不规律用药会引发耐药,导致治疗失败,复发风险上升,出现并发症。Q:患者治疗期间如何配合医生减少耐药风险?不规范治疗是结核病耐药的主因,人口频繁流动也会增加传播机会。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设闹钟、用药盒等方式,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痰液、影像、肝肾功能等,监测不良反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保证睡眠、加强营养,戒烟限酒,增强抵抗力。Q:结核潜伏感染者是否需要治疗?哪些人群需优先进行预防性干预?多数潜伏感染者不会发生活动性结核病,不需要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如果感染是新近发生,且风险持续,需考虑进行预防性干预。如果潜伏感染者有结核发病的高危因素,如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治疗、长期透析治疗、准备做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矽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等,可考虑进行预防性治疗。Q:为什么风湿免疫病人群是结核高危群体?风湿免疫病和结核的“隐秘联系”是什么?风湿免疫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抵御外来病原体的能力下降;风湿免疫病的治疗主要依靠免疫抑制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这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力进一步降低,进而致包括结核在内的各类感染高发。风湿免疫病患者中的潜伏结核感染者更容易发生活动性结核病。风湿免疫病与结核病的症状有重叠,导致风湿免疫病患者群体的结核病更加不易被早期诊断。Q:风湿免疫病患者发生结核病的早期信号有哪些?出现症状后,应该做哪些检查?结核病患者和风湿免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如:都会有发热、肺部病变、肾脏病变等多系统受累。风湿免疫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紊乱,一旦出现结核病,患病表现和一般人群相比将更不典型,诊断更为困难。如果患者出现了难以用风湿免疫病本身解释的、符合结核病的症状,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症状主要是腰背痛,脊柱关节以外的器官受累很少见,这些患者如果出现发热、盗汗、咳嗽等症状,需要警惕结核病。风湿免疫病患者如果病情控制稳定,且没有进行治疗药物调整的情况下,出现一些新的症状如发热等,要警惕结核感染。出现症状后,需要做以下检查:1)常规检查:血尿常规,炎症指标如ESR、CRP;2)风湿免疫病相关指标;3)必要的影像检查,如胸部X-ray、CT;4)根据出现症状的部位进行检查;5)结核免疫学检查,如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或结核菌素皮试(TST);6)结核病原学检查,如涂片抗酸杆菌检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Q:风湿免疫病患者确诊患结核后需要停药吗?如何平衡抗结核与原发病控制?风湿免疫病患者确诊结核病后,风湿免疫病的治疗通常不应停止。虽然激素等免疫抑制药物不利于结核病的控制,但如果患者完全停药,会让风湿免疫病失去控制,也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应由感染性疾病专家和风湿免疫病专家详细评估病情,共同决策,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Q:治风湿的药和抗结核药能一起吃吗?可以同时吃,而且很多情况下必须同时吃。但是需要注意如下几点:1)药物不良反应会增加,应密切监测;2)利福类药物会加速某些抗风湿病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环孢素、他克莫司等)的代谢,导致药物效力下降,有条件时建议进行血药浓度监测,遵医嘱调整用药剂量。必要时,可选择不含利福类药物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肝肾损伤,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影响血液指标等。患者在治疗早期可每1~2周监测一次不良反应,稳定后至少每月监测一次。Q:特殊风湿免疫病人群的结核管理有何不同?需要注意什么?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如果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基础用药,将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需要关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儿童要根据体重调整用药剂量,注意保证服药依从性。孕妇要注意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Q:对于风湿免疫病患者,有哪些预防结核病的建议?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风湿免疫病,稳定免疫功能状态。确诊风湿免疫病后,建议通过IGRA或TST筛查结核感染情况,如果存在潜伏结核感染,经评估后可给予预防性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加强环境通风,到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议佩戴口罩。作者/感染内科张丽帆周宝桐审核/刘晓清编辑/洪成伟陈恔

    2025.03.31

  • 医语辟谣 | 拔罐时颜色越深效果越好?假的!

    拔罐,是一种中医传统外治法,利用罐内空气形成负压,将罐体吸附于皮肤表面,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拔罐治疗后,皮肤罐印的颜色深浅与机体脏腑功能、气血调和状态、感受外邪的性质等因素相关。通常情况,罐印紫暗程度较深,提示人体经络气血淤堵,或体质较强者感受寒邪;颜色鲜红,提示内热证;颜色浅淡或发白,提示虚寒病证或湿邪致病。拔罐可以起到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作用,并非单纯“排毒”,患者无需刻意根据罐印的颜色深浅来评价疗效。另外,操作手法和拔罐位置不同,产生罐印颜色也存在差异。操作力度:留罐时间越长、负压越大,皮下毛细血管破裂越多,颜色越深;个体差异:皮肤软薄或敏感的个人,罐印颜色易深;肢体部位:肌肉丰厚处(如背部)罐印颜色相对较浅,而肩颈等毛细血管密集处更易发紫。总之,罐印的颜色与“毒素”无关,患者切勿盲目追求“深色罐印”而过度拔罐,以免发生皮肤水泡、破损甚至感染等不良后果。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拔罐治疗,由专业人员完成操作。作者丨中医科魏宇审核丨张亚敏宣磊编辑丨洪成伟

    2025.03.31

  • 医语辟谣 | 肿瘤标志物升高说明一定得癌症了?假的!

    肿瘤标志物升高不等于得了恶性肿瘤。简单来说,肿瘤标志物就是肿瘤细胞产生或者人体对肿瘤产生反应时,释放的一些特殊物质。它们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信号兵",通过血液检查就能发现它们的踪迹。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消化道肿瘤、肺癌的"侦察兵"甲胎蛋白(AFP):肝细胞癌的"预警器"糖类抗原125(CA125):卵巢癌、浆膜腔转移癌的"晴雨表"糖类抗原19-9(CA19-9):胰腺癌、胆管癌的"哨兵"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健康的"守护者"但要注意:这些标志物就像"调皮的孩子",有时候会"谎报军情"。为什么肿瘤标志物会"说谎"?以下情况下,肿瘤标志物的异常,会让人们"虚惊一场",如:吸烟会让CEA轻度升高;怀孕、肝炎、肝硬化时,AFP会升高;来月经时,CA125会波动;前列腺增生会让PSA升高。以下因素会影响检查结果:抽血时溶血了,不同医院的检测方法不一样,试剂批次不同,标本保存不当。但有时候恶性肿瘤真的来了,标志物却"沉默"了:早期肿瘤未能引起标志物升高;有些肿瘤根本不分泌标志物;肿瘤太小,产生的标志物太少。那么,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怎么办?第一步:别慌!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不超过正常值2倍)很可能是"虚惊一场",您可以先看看自己有没有不舒服,回忆最近有没有特殊状况。第二步:复查!建议您2~4周后再查一次肿瘤标志物,最好在同一家医院复查,观察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趋势。第三步:排查!如果复查后,肿瘤标志物还是高,或者出现这些症状,就要注意了,如不明原因消瘦、持续乏力、长期低热、异常出血、摸到肿块。您需要结合医生建议,完善以下检查:超声、CT、MRI等影像检查,胃肠镜、支气管镜等内镜检查,必要时做穿刺活检。预防肿瘤,我们给您如下健康建议:第一:体检要"量体裁衣"40岁以上人群每年查一次,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要提前筛查,选择适合自己的检查项目。第二:注意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好心情。第三:理性看待检查结果面对异常的检查指标,不要自己吓自己,也不要不当回事,建议听取医生专业建议。作为肿瘤内科医生,我们想告诉大家:肿瘤标志物就像是我们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但并不是"判决书"。发现异常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及时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是战胜肿瘤的关键!作者丨肿瘤内科公小蕾葛郁平审核丨邵亚娟编辑丨洪成伟

    2025.03.31

  • 北京协和医院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招生简章

    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成立于1922年,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壮大,现设有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学、儿童口腔病学、口腔黏膜病学等专业组,以及无痛牙科治疗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是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激光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镇静镇痛专业委员会及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单位,同时也是国家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欢迎热爱口腔医学、有志于从事口腔医学事业的广大学员加入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基地介绍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作为国家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有约60台口腔综合治疗台、12张病床、103名医护人员,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科室年门诊量超十万人次,手术量1000余台,年急诊量2200余人次,亚专业组齐全。科室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具备住院医带教资质的医师和在培学员比例为1.2:1,能够有效保障住培质量。2021年科室获评为国家级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基地。待遇保障1、住培期间,按照国家、北京市和我院标准发放基本工资和医院岗位补助,科室将给予学员额外的住宿补贴、绩效补助,住培住院医师独立出诊后,与本院职工同工同酬。2、北京协和医院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具备口腔临床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资格,学员可根据相关规定报考北京协和医院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3、学员将有机会参加北京协和医院举办的各类特色培训班及丰富的教学活动,如镇痛镇静技术的应用培训、孕产妇口腔治疗、口腔激光技术的应用培训、疑难病例讨论会等,以及院内外专家联合开设的丰富的住院医师分层化教学课程等。4、学员可参与科室和医院优秀住院医师评选,以及各类专业比赛或展示活动。5、根据相关住培政策,学员可享受相应的带薪休假。招生对象欢迎全国各地的住院医师参加北京协和医院口腔全科规范化培训。温馨提示:省外报名人员需为社会人,其中非应届生需持有医师资格证。报名方式登录“北京市毕业后医学教育管理系统”(https://bjzyy.wsglw.net)报名。具体报名时间请关注网站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相关通知。联系方式教育处住培办公室:010-69155814口腔科住培联络人:18612672482文字/口腔科提供图片/孙良口腔科提供编辑/洪成伟陈恔

    2025.03.22

  • 整形美容外科恢复建科22周年 | 戚可名教授:传承卌载智慧,照亮医学未来

    今天是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恢复建科22周年,2003年3月18日,时任北京协和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戚可名教授带领乔群、王晓军、徐军等一众专家于北京协和医院正式恢复成立整形美容外科。在建科22周年之际,戚可名教授以“繁星点点——脂肪整形40年”为题,在北京协和医院西单院区带来2025年度“协和整形讲堂”第一讲。他化其卌载深耕为笔触与画卷,带领整形美容外科同仁回顾了脂肪整形40年间的光辉历程。讲座吸引了数百名青年学者与基层医师线上线下参加。“戚教授将四十年经验凝练成一小时的讲授,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启迪。”一位参会者感慨道。戚可名教授回顾了脂肪整形从“技术”发展为“科学”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他师从我国整形外科学奠基人宋儒耀教授,开启了脂肪整形技术的探索之路。如今,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团队已引领该领域向“美学重建”的方向迈进——从最初的“减脂”到“精准塑形”,再到“干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脂肪组织,这一人体的“软黄金”正展现出重要意义与多种潜能。戚教授以丰富的临床案例为引,生动阐释了脂肪在组织修复重建、美学塑形与抗衰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并强调“医学的本质是服务生命,技术创新需始终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再次彰显了协和“立医为民、立学为真”的百年品格。同日,戚可名教授、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王晓军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龙笑教授共同为北京协和医院整形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下简称“研究中心”)揭牌。这一平台的建立,标志着协和整形美容外科向“临床-科研-转化”一体化模式的跨越。自恢复建科以来,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技术领先、亚专业齐全,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中心,凭借雄厚的人才储备、设备支持及多学科综合优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近年来,科室获批国家及省部级基金及重大课题20余项,累计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作为国家级临床药理基地,承担了50余项相关研究工作。戚可名教授对整形美容外科学科发展寄予厚望:“研究中心的使命,是将协和的临床经验转化为普适性的解决方案,让更多患者受益。”这一愿景与协和精神一脉相承,戚教授寄语协和整形美容外科人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将个体奋斗融入国家需求。医学的星空浩瀚无垠,每一颗“星辰”既是前辈的足迹,也是后来者的路标。繁星点点,照亮的是协和百年不渝的信仰;实验室的灯光,点燃的则是下一个百年的希望。在这片医学沃土上,协和整形美容外科人将继续传承创新发展理念,谱写新的篇章。番外篇由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担任医学顾问的医美整形都市剧《以美之名》,即将登陆优酷及浙江卫视等。该剧由著名导演李少飞执导,姚晨、贾静雯、侯雯元、袁弘、代乐乐主演,是业界首次从“医者仁心”的角度,讲述新时代中国整形修复、医学美容职业的剧集创作。该剧通过两名医生双线作战、又互为镜像的人物关系,涉及瘢痕整形修复、烧伤整形、唇颚部整形等数十个生动案例,在一次次疗愈患者身心的过程中,展开关于生命、关于美、关于医者仁心的时代讨论。剧集高度贯彻“医疗专业性”,维护医疗核心价值观,拒绝容貌焦虑,正面宣传健康科学的求美方法、内外兼修的健康美学观念。以美之名,正美之名,这将会是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在周年庆之际,为整形美容医学事业和广大求美者献出的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日礼物。文字/整形美容外科肖一丁图片/整形美容外科审核/龙笑编辑/洪成伟王璐陈恔

    2025.03.23

  • 推动高端医疗装备临床应用 | 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启动国产双探头SPECT应用研究

    2025年3月1日,由“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北京协和医院牵头主办的“国产双探头单光子影像设备(SPECT)应用解决方案研究”项目启动会在成都举行。北京协和医院彭斌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希望该项目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形成可推广的国产设备应用模式,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EPCT)是核医学科用来断层扫描的设备,既可以进行平面显像,又可以针对局部采集图像,进而获得三维图像信息。目前国产首台双探头SPECT已成功上市,但国外长期积累的技术和市场优势给国产SPECT的应用推广带来了阻力。因此,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牵头联合国内多家医院及医疗设备创新企业启动了“国产双探头单光子影像设备(SPECT)应用解决方案研究”项目,旨在探索国产双探头SPECT设备在肿瘤疾病、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临床解决方案,推动国产高端医疗装备临床应用。启动会上,项目负责人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霍力教授组织领域专家围绕技术优化、数据管理、伦理合规与产业协同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并就攻坚方向达成共识,即持续优化国产首台双探头SPECT设备性能,高质量开展多病种临床数据采集与分析,建立技术规范、临床方案及培训体系,推动国产设备产业化。▲霍力主任发言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将以本项目为契机,进一步以创新为引领,构建覆盖全国的应用示范平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让更多患者用上“家门口的高端设备”,让国产SPECT成为“健康中国”的一张闪亮名片。文字/李从心董静格洪成伟陈恔图片/李从心编辑/董静格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