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上午,北京协和医院开展医务人员无偿献血活动,236名职工“携手献热血,齐心续生命”,献血总量达6万余毫升,再创历史新高。医院还将举行“临床用血认知周”活动,面向青年医师开展合理用血培训与考核,针对用血需求量大的科室进行入科培训,在院周会上进行专题宣讲,用专业与爱心为生命“加油”。早上八点不到,就有多位医护人员在献血点排队等候。工作人员有序引导,志愿者紧锣密鼓进行健康征询、血液初筛等准备工作。经过严格检查,310名预报名职工中的236人符合献血条件。在采血区,大家纷纷挽起袖子,献出自己宝贵的血液。▲院领导亲切慰问参与无偿献血的医务工作者“我今天7点10分就到了,但还不是第一名。排我前面的是刚下夜班的外科大夫。”放射治疗科于浪副主任技师是无偿献血奉献奖的获得者之一,这也是他第16次参加无偿献血。他说:“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参加献血也是力所能及地奉献一点力量。我早一点献完血,就可以早一点开始今天的工作。”麻醉科历年都是无偿献血活动的“主力军”之一,今年亦有31位医生报名参加献血。“科室特别支持我们,临床主管朱波主任医师在排班时统筹安排,既保障了献血活动,也不影响临床工作。”麻醉科主任助理李旭副主任医师说。“在清华大学读医学预科时,我就参与了学校红十字会的工作,多次组织献血,也多次参与献血。我现在重症医学科工作,每天都要‘打血仗’,一看到有献血活动,就马上报名了。”“我们每天都在医院,深知血液对于患者的重要性。能通过献血为他人的生命健康贡献一份力量,感到特别有意义。”“这是我第一次献血。我今天凌晨一点半下夜班,回家睡了三小时,早上又回医院献血。这次献完也没有任何不适,我会继续坚持献血的!”无偿献血的现场,有医生、护士、技师、行政管理人员、工程师,也有洗衣房的员工;有多次参加献血的“老人”,也有初次献血的“新人”。他们来自医院不同岗位,共同奔赴一场爱心之约,之后又迅速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忙碌。一个个带着体温的“血袋”,一张张光荣的献血证,凝聚着协和人的大爱,诠释着“百年协和一切为民”的初心。北京协和医院医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医院还将继续支持和组织类似公益活动,鼓励更多职工参与其中,传递爱心,为社会公益事业添砖加瓦。文字/干玎竹图片/孙良编辑/干玎竹陈恔
2025.04.14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赵海涛主任医师、杨晓波副主任医师团队在国际知名杂志LiverCancer(中科院一区,IF=11.6)以原创性论著形式发表了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团队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证实,对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中晚期患者采取免疫联合治疗后,再实施手术,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且治疗的安全性良好。这一发现证明了手术在肝细胞癌综合治疗中的必要性,为转化治疗的规范实施提供了关键的循证学依据。本研究得到了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等项目的支持。肝细胞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且进展迅速,约7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存在肿瘤弥漫、肿瘤侵犯大血管、肝功能差等情况,被视为“手术禁区”。靶向药物、放化疗、免疫联合疗法等虽然可以延长部分中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客观缓解率不足40%。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团队长期深耕肝胆肿瘤综合治疗领域,发现转化手术可能使患者受益。转化手术是指原本不能进行根治术的患者,通过积极的系统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使肿瘤明显退缩达到根治手术标准后再进行的手术。转化手术的目的在于彻底铲除可能存在的耐药性癌细胞,进一步巩固系统治疗的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但与持续非手术系统治疗相比,转化手术能否带来生存获益?转化手术的安全性如何?带着上述问题,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团队分析了2019—2024年间就诊的128例初始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他们在接受至少两个周期的免疫联合治疗后,均达到转化手术的标准。其中74位患者选择接受转化手术,54位患者继续进行非手术治疗。研究团队收集并对比了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以评估转化手术的临床价值。研究结果显示,手术组的无进展生存期达29.4个月,3年总生存期率接近80%,半数以上患者4年内未复发,有潜在临床治愈的可能。非手术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为11.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5.4个月。两组患者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Cox回归分析表明,转化手术后的患者如果继续使用原有效的免疫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相当于新辅助降期手术后序贯辅助治疗),可进一步延长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期。研究者认为,免疫治疗可以增强患者全身的抗肿瘤功能,手术可以彻底清除局部病灶,二者结合能够有效降低复发风险。在治疗期间,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手术患者恢复顺利,无围术期相关死亡。▲手术组(红色)与非手术组(紫色)疗效评价:A.转化手术组和非转化手术组总生存曲线比较;B.转化手术组和非转化手术组无进展生存曲线比较;C.手术组转化治疗前后病灶大小变化比例;D.转化手术组和非转化手术组患者治疗过程与结局本研究通过大样本数据证实,转化手术可显著改善初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结局,为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临床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循证依据,也标志着免疫联合手术治疗从“延长生存”迈向“潜在治愈”的新阶段。赵海涛主任医师介绍,下一步团队将积极探索转化治疗的最佳药物组合及疗程,开发预测转化成功率及复发风险的分子标志物,同时开展多中心的前瞻性III期试验确认结论普适性。期待随着转化手术策略的普及与优化,更多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重获生机。第一作者:朴铭健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2022级博士研究生,师从赵海涛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肝胆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临床研究与多组学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体系构建。近两年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eClinicalMedicine,BiomarkerResearch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篇,累积影响因子45分。共同通讯作者:杨晓波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促会肿瘤免疫治疗分会副秘书长、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肝胆分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肝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肝胆恶性肿瘤靶向免疫治疗、肝胆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研究,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25篇。共同通讯作者:赵海涛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23届吴杨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兼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肝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首届肝脏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科技部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审评专家、HBSN杂志副主编、WJG杂志编委。主持国家级等基金项目20项,参与制定多项指南、共识,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81篇,总影响因子超1545.7分,H-index55。文字/朴铭健干玎竹编辑/干玎竹陈恔
2025.04.15
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于北京协和医院完成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进入临床营养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工作站。
2025.04.15
VevoF2是专为临床前应用开发的超声成像系统,具有B-mode,M-mode,ColorDopplermode,PWdopplermode,RFmode,NonlinearContrastmode等多种功能模式,可用于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新药开发等领域的研究。
2025.04.11
根据《北京协和医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协科研发〔2025〕43号)规定,对“肿瘤来源IgG在胰腺癌诊断或预后中的用途”科技成果的成果转化相关事项公示如下:一、成果名称及简介:成果名称:肿瘤来源IgG在胰腺癌诊断或预后中的用途成果完成人:邱晓彦;赵玉沛;崔铭;廖泉;由磊;黄晶;刘乔飞;黄歆梅;张生华二、拟交易价格:10.2万元及年销售额提成1%,其中北京协和医院5.1万元及年销售额提成0.5%。三、价格形成过程经发明人同意,并与北京艾赛悦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商,双方同意以专利权转让方式实施该科技成果转化。特此公示,公示期15日,自2025年4月11日起至2025年4月26日。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实名反映。公示人: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联系电话:69155708科研处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2025年4月11日
2025.04.11
北京协和医院拥有的“基于真实世界证据的围术期大数据平台V1.0”科研成果,拟进行科技成果转让,欢迎有兴趣的单位来参与洽谈转让。公示日期:自2025年4月10日----2025年4月25日止联系人: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处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电话:69155708公示人: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处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2025年4月10日
2025.04.10
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