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现代医学中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在国际疼痛学会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倡导下,自2016年起每年10月17~23日确定为“中国镇痛周”。作为最早开展疼痛治疗,并将病人自控镇痛术引进国内的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专门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中国镇痛周”系列活动,对疼痛及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多学科联合疼痛管理以及多模式镇痛理念进行了大力推广。
17日下午,北京协和医院疼痛周拉开了序幕,主要组织者徐仲煌教授首先介绍了疼痛周的来历和宗旨,国内外疼痛治疗现状,就疼痛治疗新技术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在急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使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疼痛治疗中个体医疗的理念。
18日,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黄宇光主任为大家介绍了术后快速康复(ERAS)的历史及理念,以及ERAS项目在我院开展的现状。许多手术科室及非手术科室的医务人员对ERAS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19日,骨科的余可谊副教授受邀作《进行了骨科微创治疗——椎间孔镜相关知识》讲座。余教授表示,作为快速康复的一部分,椎间孔镜因其微创、无痛的特点,必将成为骨科手术发展的未来趋势。
20~21日,麻醉科特别邀请到了老年医学科的宁晓红副教授和肿瘤内科的王颖轶博士,介绍了疾病晚期尤其是肿瘤患者晚期的无痛、舒缓医疗。宁教授以真实案例入手,向大家展现了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疼痛治疗的重要性,真实的故事打动了每一位在场听众的心。讲座尾声,黄宇光主任也分享了自己作为患者家属的经历,更强调了在疼痛治疗中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本次镇痛周活动持续一周时间,除现场讲座之外,黄主任还带领手术室护士长、麻醉医生及外科医生进行了APS小组查房,加深了麻醉科、手术室及外科在术后急性疼痛治疗中的合作。
北京协和医院的“中国疼痛周”活动,因针对性强、涵盖面广,体现了多科合作和多模式疼痛治疗的方向,受到了社会及院内人士好评,吸引了众多不同科别医生及医学生参与。CCTV-1《生活圈》栏目专门就疼痛周活动进行了采访,《医学论坛报》及《误诊误治杂志》专门派人进行了全程转播和录制。协和医院麻醉科长期致力于舒适化、个性化医疗先进理念的推广工作,本次镇痛周活动起到了向社会大众以及不同科别专业医生宣传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