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协和医院在人社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支持下,立足国家医学人才培养大局,高站位布局医学人才培养规划,率先探索并推广“八年制”衔接“临床医学博士后”的“8+3”一贯式医学教育模式,正式启动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
十载砥砺,硕果盈枝。截至2025年,累计招收10届共870人,已有7届416名学员顺利出站,其中389人留院。内科学系作为协和育才体系中的“样板田”,已累计培养189名临床医学博士后,35人晋升主治医师,一大批优秀学员日益成长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有生力量。
	
十年耕耘
“协和种子”生根发芽
从首批6位探路者,到2025年36名新生加入——这不是简单的数字递增,而是一场关乎中国医学未来的“人才播种”。
内科学系作为北京协和医院规模最大、培养人数最多的“育才高地”,不仅为内科学系输送血液,还承担了放射治疗科、变态(过敏)反应科等兄弟科室的临床医学博士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累计培训57人。
“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会看病’的医生,而是能引领中国医学未来的领军者。”这一理念贯穿培养全程。肾内科郑华主治医师开发智能排班系统,建设急性肾损伤监测网络;风湿免疫科钱君岩主治医师多次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连续拿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他们在医、教、研各领域崭露头角,印证着“8+3”模式的蓬勃生命力。
	
▲2025年内科学系临床医学博士后迎新会
	
“三基三严”
铸就临床硬实力
“三基三严”,这四个字是前辈们对协和医学教育经验的总结,早已融入协和血脉,成为临床人才培养的“铁律”。在内科学系,这套理念支撑着进阶式临床思维与技能培养体系。在临床医学博士后的第一年,一对一导师病历修改、穿刺操作培训筑牢基础,模拟人与重症案例值班考核检验真功。进入第二、第三年,急诊岗前胜任力培训、内科总值班赋能课程接踵而至,系统性提升独立处置复杂病例能力,让年轻医师在压力中淬炼成钢。
	
	
“从战战兢兢值第一个夜班,到从从容容指挥各种抢救,这三年让我完成了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蜕变。”一位出站博士后感慨。
	
	
▲内科总住院医师参加专科操作培训
	
五维赋能
锻造医学领军者
内科学系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铸牢立德树人之本。通过“口述协和——内科历史人文访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百年记忆》编撰等活动,“协和精神”在青年医师心中生根发芽。为淬炼青年医师领导力,内科学习创新实施病房小组长制度,择优选拔临床医学博士后担任住院医组长,既管理病房,又负责低年资医师带教。
	
▲2024年9月,对话麦灿荣、李龙芸教授活动
	
通过自愿报名、科室推荐和现场汇报三重遴选,有科研潜力的博士后进入科研分层培养项目,接受六个月重点培养。2024级临床医学博士后严志宇的成长轨迹就是最好例证——从临床医学博士后到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级项目的科研新锐。
心内科、消化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和血液内科五个科室在北京市第六医院开设医联体教学基地,这一创新既缓解了住培容量压力,又让年轻医师在常见病诊疗中积累丰富经验。
	
	
▲在北京市第六医院开展病房和门诊工作
	
	
从“病案争锋辩论赛”到“内科下午茶”,从临床医学博士后辅导员制度到职业倦怠干预机制,内科学系为青年医师构建了全方位关怀体系。
	
	
▲左:2023年首届内科住院医师病案争锋辩论赛决赛;右:内科下午茶系列活动
	
站在十年新起点,内科学系正谋划新一轮育才改革:分层培养、弹性学制、精简课程、师资提升……一系列举措将为有潜力的临床医学博士后创造更优渥的成长环境。
图文/内科学系 教育处 宣传处
审核/李雪梅 康红 焦洋 李航
编辑/陈恔 王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