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西藏各族人民健康福祉,开创了对口援藏工作新局面。自2015年承担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任务以来,北京协和医院以“国家队”的担当,举全院之力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作为“协和大西院”来建设,推动其各项事业拾阶而上。2025年11月3日,北京协和医院召开第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工作总结暨表彰会。院长张抒扬、党委书记吴沛新为队员颁发“援藏特殊贡献奖”。
	
 
▲张抒扬院长、吴沛新书记为队员颁发“援藏特殊贡献奖”
	
 
纪委书记杨敦干宣读对第十批“组团式”援藏队员的表彰决定,授予第十批援藏队员"援藏特殊贡献奖"。杜斌副院长主持表彰会。第十一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通过远程连线参加会议。
	
 
▲第十一批北京协和医院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远程参会
	
援藏队员代表、骨科蔡思逸副主任医师在发言中表示,一年来,在吴东院长的带领和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协和大后方的关怀和支持下,医疗队成绩斐然,从侧重医疗转变为“医教研管”协同发力,将协和智慧与高原需求深度融合,用仁心仁术浇灌出民族团结之花。
派出科室代表、肝脏外科主任杜顺达介绍,肝脏外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派出得力干将支援西藏并主动延期一年,先后担任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主任与副院长职务,在提升医疗质量、培养当地人才、开展学术交流、建设规章制度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将“协和标准”和“协和精神”植入雪域高原。
自2024年7月启程,第十批援藏医疗队在雪域高原扎根一年,用心铺筑雪域高原健康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缺氧不缺协和精神,低压不低协和标准”的铮铮誓言。一年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在医疗队的帮扶下,开放床位增加208张,出院人次增长36.76%,手术量增长30.70%,专家门诊号源由2700人次/日增至3240人次/日,年门急诊量同比增长5.65%,123项新技术新业务落地,CMI值达到1,疾病诊断相关组数(DRG)为581,“国考”成绩由B+提升至B++。
仁心砺术,矢志笃行。针对当地群众“急难愁盼”的健康需求,医疗队在34项新技术、新项目上实现零的突破,1321 台手术、624次院内外会诊、601次疑难病例讨论、194次危重患者抢救,西藏地区百姓“健康兜底”的防线越织越牢。医疗队深入班戈、江孜、波密、尼木等地开展20场义诊,把健康送到百姓家门口。日喀则定日县6.8级地震,医疗队星夜驰援,72小时完成14台急诊手术,在废墟上点燃生命的希望。
倾囊相授,薪火相传。医疗队致力于“造血式”援藏,举办学术会议25场,“手把手”带教徒弟14名,开展业务培训312次、手术示教390次、教学查房356次,选派17人赴协和医院进修,两名专家担任西藏大学研究生导师,为西藏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持续助力。
扎根雪域,锐意求索。一年来,医疗队带领当地医务人员探索高原疾病诊疗新路径,申请科研项目17项,凝练高原医学十大研究方向,建立覆盖全区的高原病防治网络。
精准赋能,系统提升。按照“小组团”“中组团”“大组团”的精准帮扶思路,医疗队指导当地改进医疗流程127个,制定学科发展规划51项,优化规章制度67项,手术与肿瘤大楼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珠峰巍巍,见证医者仁心;雅江滔滔,诉说援藏深情。十年是里程碑,更是协和人守护西藏人民健康的新起点。全体协和人将继续以“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为墨,以“健康中国”宏伟蓝图为笔,在雪域高原续写更加壮阔的传奇!
	
 
▲北京协和医院第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合影
	
文字/董静格
图片/孙良 杜禹甫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提供
编辑/陈恔 董静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