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关爱男性,守护前列腺健康
时间:2025.10.13
字体:
所属分类:两性健康
来源:本站原创

前列腺作为男性特有的生殖腺体,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男性的排尿功能、性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生活方式改变,前列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了解前列腺肿瘤,并进行科学有效预防,能更好地帮助男性朋友守护前列腺健康。今天,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医务人员就带您一起了解前列腺肿瘤的危险因素、前列腺健康评估的关键检查项目和前列腺疾病的科学预防策略。


前列腺肿瘤的危险因素

前列腺肿瘤的发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年龄:50岁以上男性风险显著增加。  

2、家族史:大约10%~15%的前列腺癌病例与家族遗传有直接关系,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患病风险相较无家族史者高3~5倍,BRCA2基因突变者风险更高。

3、不良生活习惯:  

(1)饮食: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如红肉、动物内脏等,会增加体内雄激素水平,进而可能刺激前列腺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增加患癌风险。相反,水果、蔬菜、全谷物和豆类等富含纤维素和抗氧化剂的食物,有助于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生风险。  

(2)肥胖(BMI>30)和久坐会促进炎症,提高患病风险。  

(3)吸烟酗酒: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吸烟可导致前列腺癌发生率上升。酒精会引起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增加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


前列腺健康评估关键检查项目

1、直肠指检(DRE)

医生通过触诊判断前列腺大小、质地,能发现26%~34%的前列腺早期病变。  

2、PSA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通过测量血液中PSA水平,可辅助前列腺癌的筛查与监测。

PSA由前列腺细胞产生,其升高可能提示前列腺癌,但也见于良性增生或炎症。虽然PSA检测能早期发现癌症(尤其无症状时),但存在假阳性(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良性病变)和假阴性(约15%患者PSA正常)风险,因此,需结合直肠指检、影像学等检查综合评估。

3、影像学检查

(1)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正常<20ml)。  

(2)核磁(MRI):最精准,可发现85%以上的癌变,并能将肿瘤进行分期、发现可疑的骨转移等。可以精准区分前列腺各区域,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侵犯范围,尤其擅长检测传统检查易漏诊的小病灶。无电离辐射,可重复检查,适合进行长期随访。


3前列腺疾病的科学预防策略

1、饮食营养优化

(1)增加保护性食物:番茄及其制品(富含番茄红素)、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芥蓝等含硫化合物)、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三文鱼、沙丁鱼)、坚果、绿茶(多酚类物质)等;

(2)减少风险食物:限制红肉(每周<300g)、加工肉制品、高脂食品;避免高温烹调产生的致癌物;

(3)合理补充:适量补充维生素E(混合生育酚)、锌(前列腺液重要成分)、维生素D等,但避免过量。

2、生活方式调整

(1)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及2次抗阻训练;

(2)戒烟限酒:彻底戒烟,酒精摄入控制在每天不超过25克(约250ml葡萄酒);

(3)避免久坐: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使用站立式办公桌。

3、压力管理与睡眠

(1)减压技巧:冥想、深呼吸、瑜伽等缓解慢性压力,降低炎症水平;

(2)优质睡眠:保证每晚7~8小时,睡眠障碍及时治疗,维持正常褪黑激素节律。

4、定期筛查监测

(1)40岁起:每年一次PSA检测+直肠指检;

(2)高风险人群(家族史、BRCA突变携带者):提前至35岁开始筛查,考虑更频繁的监测或进行MRI检查;

(3)症状预警:出现夜尿增多、尿频、尿急、尿流变细、排尿费力、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5、慢病管理

(1)控制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减少血管内皮损伤;

(2)防治感染:注意卫生、控制血糖等,减少尿路感染风险,如出现尿路感染,及时就医治疗,避免上行至前列腺。

前列腺健康是男性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了解前列腺疾病的危险因素、选择恰当的筛查策略、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前列腺疾病的患病风险。

建议男性朋友要树立主动健康管理意识,与专业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守护前列腺健康。


参考文献

[1]莫庆,王秀玲,汪轩.分析3.0 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2,6(20):104-107.

[2] 孙颖浩,黄健,等.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文字/ 裴丽 刘怡男 张谊

审核/ 马琳 张志媛

图片/ 网络 孙良

编辑/ 洪成伟

科普作者
相关科普文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