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听到患者或家属说:"等病好了再康复也不迟"。这种观点不仅错误,而且可能让患者错过最佳恢复时机,甚至造成终身遗憾。
一、延误康复的三大危害
1、功能退化不可逆
以脑卒中为例,发病后若不及时介入康复,瘫痪侧肢体在1周内就会出现肌肉萎缩,3周后关节可能发生纤维粘连。因此,患者一旦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康复就可以介入了。
早期康复以肢体被动活动、呼吸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等为主,可以循序渐进地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2、并发症风险倍增
长期卧床会导致坠积性肺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压疮等并发症。临床统计显示,术后延迟康复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比早期康复者高出2~5倍。
3、恢复周期延长、医疗成本增加
肌肉记忆存在“用进废退”特性。延迟3个月开始康复的脊髓损伤患者,其功能恢复所需时间是早期康复者的2~3倍,而医疗费用平均增加5万元。
二、康复治疗的黄金时间窗
现代康复医学强调“临床治疗与康复同步”,例如:
-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24~48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开始床旁康复
- 骨科术后患者:术后次日即可开展关节被动活动或其他关节主动活动
- 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稳定后72小时内启动心脏康复
这些关键节点已经由全球多中心研究证实。如在脑卒中康复中,患者发病后3个月内,康复介入可使60~80%患者恢复生活自理,延误到半年后介入,该比例将骤降至30~50%。
三、科学康复这样做
1、破除"静养"迷思
北京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症亚专业组开展床旁康复,使用电动起立床、床旁踏车等辅助设备,帮助患者实现早期床上肢体活动,使用外骨骼机器人辅助患者行走。
2、选择专业团队
恰当而适合的康复治疗需由医生、治疗师、护士组成专业的康复团队来完成,通过精准评估,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以期实现最佳疗效。
3、把握居家康复要点
出院后或门诊治疗后,患者应继续执行治疗师制定的居家康复训练方案,每天至少进行30~45分钟主动锻炼。并且,定期复诊复评,持续优化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是疾病痊愈的“临门一脚”,就像骨折后石膏固定只是开始,真正的功能恢复要靠专业指导、科学锻炼。
温馨提示:康复治疗与临床治疗如同飞机的双翼,只有同步展开,才能载着患者重返健康蓝天。
文字/康复医学科 张宇航
审核/李清 陈丽霞
编辑/陆灵煜 洪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