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诊疗 > 诊疗新技术
哺乳期牙痛不用硬扛 | 北京协和医院专家研究发现注射牙科局麻药后可安全哺乳
时间:2025.06.18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景泉副主任医师、临床药理研究中心王洪允研究员合作开展的一项局麻药物在哺乳期妇女中的乳汁排泄动力学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牙科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研究发现,哺乳期女性口腔黏膜下浸润注射68mg阿替卡因后,乳汁里的阿替卡因浓度在注射后15分钟达到峰值,但浓度远小于婴儿可能中毒剂量,宝宝面临的安全风险极低。对于绝大多数哺乳期女性,在注射口腔局麻药物、完成常规口腔治疗操作(通常为15分钟以上)后, 无需丢弃乳汁,随时可安全地恢复母乳喂养。

from clipboard


哺乳期妈妈在接受牙科治疗时常常面临两难选择:打了局麻药害怕宝宝喝了乳汁“中毒”,不打局麻药则难以忍受牙科治疗的各种痛苦,很多妈妈都硬扛牙痛。阿替卡因是当前最为常用的口腔科局部麻醉剂,在成人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其在母乳中的转移情况及对婴儿安全性的影响尚不明确。注射局麻药物后能不能立即哺乳?是否要挤出并丢弃乳汁?是否需要暂停哺乳一段时间?因缺乏临床研究证据支持,国际指南/共识给出的建议也“含糊其辞”,口腔医生找不到权威回答,有些医生只能无奈地拒绝给哺乳期妈妈治牙。

从临床问题出发,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临床药理研究中心团队启动了这项单中心、随机、开放临床研究。研究招募了12名哺乳期妈妈志愿者,研究团队将临床药理技术和方法与临床诊疗实践相结合,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时段测定口腔黏膜下浸润注射68mg阿替卡因后的乳汁样本中阿替卡因的浓度,探索该局麻药物在哺乳期妇女中的乳汁排泄动力学过程。此外,研究采用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模拟婴儿药物暴露情况,评估注射后母乳喂养的安全风险。

from clipboard


研究结果显示,哺乳期妈妈使用临床常规剂量(68mg)的阿替卡因后进行母乳喂养,婴幼儿面临的安全性风险较低,且完成口腔治疗后即可恢复母乳喂养。研究不仅解决了哺乳期妈妈的治牙困惑,也为口腔医务人员面向哺乳期女性提供舒适无痛口腔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成果已被国际权威的哺乳期药物安全数据库LactMed引用。

文图 / 口腔科  临床药理研究中心

编辑 / 傅谭娉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