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025年5月24日至5月31日为全国科技活动周,5月30日恰逢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北京协和医院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下称“全国重点实验室”)举办公众开放日暨“未来科学家计划”青少年科学公开课活动。
来自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大兴一分校)的40名师生应邀走进实验室感受生命科学魅力,孩子们也在六一儿童节前夕收到了珍贵的科学礼物。北京协和医院名誉院长赵玉沛院士、院长张抒扬出席活动。
公众开放日
青少年科学公开课活动
“希望大家向老一辈科学家及科研一线工作者致敬,怀揣科技梦想,了解科技、热爱科技”,赵玉沛院士勉励同学们学习科学家精神,成长为未来科学家,为祖国科技进步贡献力量。“愿你们永远保有一颗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在心中播下科学研究的种子”,张抒扬院长鼓励同学们以医学科学家为榜样,树立远大目标,将兴趣转化为行动,期待着未来见证科学新星们的成长。
▲名誉院长赵玉沛院士、张抒扬院长等为同学们颁发“未来科学之星”证书
活动精心设置了青少年科学公开课、参观科技工作者事迹绘画展和科技摄影作品展三大环节,通过展览展示、互动体验、参观研学、短视频讲解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推动科学知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社会大众,引导青少年深化对科技工作者职业精神与科研工作价值的理解。
在青少年科学公开课环节,多名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以“神奇的细菌”“生命的最小单位”“花花世界”“致敬实验动物”为主题,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细菌和细胞的功能与结构、病理在医学中的作用及切片的制作流程、实验动物的分类及医学应用。同学们透过显微镜观摩细菌、活细胞形态,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观察小鼠活体胚胎和小鼠运动/反应检测,进一步探索了生命科学的奥秘。
公开课后,同学们参观了科技工作者事迹绘画展与科技摄影作品展。绘画展通过手绘形式,生动呈现了我国五位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生平经历与卓越科学成就,引导同学们感悟科学家潜心科研的精神内核。摄影展则精选了28幅微焦显微摄影作品,包括胰腺癌、皮肤病等疾病在显微镜下的细胞染色图像,以微观视角展现生命科学的奥秘,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我们动手制作了细胞形态结构贺卡、病理切片,观摩了实验鼠的实验,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和伟大!未来我也想当科学家!”“通过摄影展和绘画展,我加深了对科学家的理解,我要向他们学习!”五一小学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为同学们颁发的奖牌也蕴含巧思,不仅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科技活动周的logo,还暗藏玄机。“奖牌里面有种子,同学们将种子埋到土里浇水,就能长出植物。”工作人员介绍道,这也寓意着活动的举办就像在学生们的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期望他们将来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本次活动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的科学探索兴趣,强化了他们主动学习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理想的信念。”五一小学(大兴一分校)德育主任邓锐表示。“未来,全国重点实验室将面向学生、科研人员及社会公众不定期举办科普讲座、实验观摩,开展更多更好的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大兴院区事务管理处处长宋一民表示。
文字/洪成伟 陈恔
图片/孙良
视频/杜禹甫 叶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