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大新闻
百年协和何以基业长青?15位管理菁英为您解密
时间:2021.05.26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在2021健康界峰会热门分论坛及协和专场活动中,北京协和医院院领导、管理专家与学科带头人共带来16场干货满满的主题分享,展现医院厚重的文化内涵、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的”的初心使命。

党委副书记柴建军:

智慧运维为信息化助力


       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智慧化建设,而智慧化建设又离不开智慧运维。协和建有自动化运维监控平台,通过监控系统实时排查医院信息系统出现的问题,把故障由被动知晓提前到主动排查,不仅提升了解决效率,也提高了预见性。目前,医院可视运维平台的监控指标依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二、三级监控指标的解决率能达到100%,一级监控指标的解决率为98%。

       下一步,在智慧运维的基础上,医院将把人工智能技术和日常运营理念有机结合,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来提高效率,并且建立一个集智能巡检、配置分发、配置备份、合规检查和场景业务编排为一体的管理平台,而智能运维也将是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之一。

总会计师向炎珍:

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探索


       支付改革势在必行。从目前医改的情况来看,改革已进入深水期和攻坚期。无论哪种改革方式都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一方面是医保基金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医保基金安全是公立医院的责任,要在各个层面上保证其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可能是医保基金安全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威胁。对医院和医生来说,应该从法律和经济责任的角度来看待医疗行为,也有义务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要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在医保精细化管理这一问题上,最大的差距在于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水平,包括全局统筹性、三大库统一标准和数字化路径。

副院长韩丁:

持续优化一院多区建设


       2008年医院对西单院区进行了首次改革,六大科室整建制西迁,西单院区从原有的“小而全”转型为“大专科、小综合”发展。2018年,医院再次对西单院区进行改革,充分利用西单的地理优势,创新机制体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建设特色医学中心。

       为了推进一院多区的建设,医院又提出将西单院区作为协和的改革试验田,充分发挥特区的优势,匹配特色的政策,在多个领域先行先试,推进全成本核算试点工作,深化绩效考核分配体系改革,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和主观能动性。未来,医院将进一步做强西单院区“四大中心一专科”,切实满足群众医疗需求和属地行政管理部门区域医疗规划,改革引领共建西单试验田,持续优化一院多区运营管理模式,打造协和特色蓝本。

副院长吴文铭:

通过研究型病房提升科研转化能力


       研究型病房是研究型医院的雏形。2020年,协和被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列为北京市第一批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单位,目前已搭建涵盖20多个学科领域的科研平台。而研究型病房也已发展出Ⅰ期融合型病房、专科研究型病房和综合研究型病房三大类。其中,综合研究型病房配套独立的中心药房、专属门诊单元。

       在管理机制上,协和的研究型病房建设由分管院长直接抓落实,医院投入专项经费,建立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成果转化。通过研究型病房的建设,医院的成果转化与服务能力持续提高,项目完成率稳步提升,项目启动时间也逐步缩短。目前,信息化建设也在同步进行中。

副院长杨敦干:

良好运行机制和理念是内驱动力


       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协和两次排名第一,必然要有良好运行机制来做内驱动力。医疗服务高度依赖于人,“病人需要什么,绩效就考什么”,协和从2008年开始实行综合绩效考核时就曾提出这样的口号。目前,经历多年沉淀和发展,已形成“综合+专项+KPI”的绩效考核形式。

       “医生就应该去做医生该做的事情”,目前院内考核时,效率性指标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越来越低,反映质量性、满意度的指标则越来越重。做好绩效反馈与沟通,从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过渡,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麻醉科主任黄宇光:

让传承成为一种习惯


       1985年初到医院时,协和前辈们彼此间的称呼令人印象深刻,大家彼此间的称呼都是“大夫”,因为“大夫”令人感到亲切而又尊敬。1951年,赵俊大夫和从美国学成回国的谢荣大夫以及罗来葵大夫专职从事麻醉,1952年,以三人为班底成立外科麻醉组。1961年来协和的罗爱伦大夫与协和麻醉“五大金刚”马遂、任洪智、贾乃光、高文华、叶铁虎使麻醉科如虎添翼。前辈们艰苦创业,创新发展。可贵的是,前辈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的麻醉科人才济济,氛围阳光,整体实力日益增强。

       多年来,麻醉科践行协和办院理念,建立“一对一”牵手机制,专为离退休老同志提供呵护和关怀,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氛围。让传承成为习惯,让创新成为可能。

感染内科教授刘正印:

将协和精神带到抗疫前线


       时钟倒拨回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肆虐。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医院响应国家号召,吹响驰援武汉的号角。2月4日,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由协和援鄂医疗队整建制负责的ICU病房正式启用,成为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一个“主战场”。有一位80岁的老人因为病情恶化最终没有抢救成功。老人去世后,家属毫不犹豫地同意了遗体捐献,并对协和医院的援鄂医疗队员说,“你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患者,我知道你们都在拼命救她。”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永恒的信念,守护健康、守护生命是协和人终生的职责。而这也是协和精神在抗疫第一线最鲜活的诠释和体现。

放疗科主任张福泉:

平台、人才和氛围是科室发展三要素


       协和是国内最早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医院。1921年建院时就成立了放射科,当时由美国放射学家郝济时(Paul C. Hodges)担任首任主任。建院后,放射科很快引进当时极为稀有的放射性镭,开始应用放射治疗。1985年,协和医院决定建立独立的放疗科,由周觉初教授担任首任主任。

       建科35年,目前协和放疗有三个区域,有国内一流的治疗设备、科学严谨的质控流程,每天治疗约500例病人,治疗技术多次获得医院医疗成果奖。科室发展要有平台,有院领导和兄弟科室的支持;要有人才,有长期的培训规划和明确目标;还要有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让科室长久的发展下去。今年科室将搬入转化医学综合楼,有更好的设备和更好的环境,未来的协和放疗人将作出更大的成就。

内分泌科常务副主任朱惠娟:

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要有创新


       2016年,在人社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关心与支持下,医院在全国较早创立了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5年来共招收243人,招生人数和覆盖专科数逐年递增。医院创办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端医学人才,为此组建了专属导师团队,全部临床骨干带教团队助力培训,紧密围绕“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为学员制定进阶式、个性化培养方案,并不断优化改进。通过高强度、高密度培训,学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达到较高的临床、科研和教学水平,同时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和国际交流能力。

       作为中国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的先行者,我们将向兄弟院校推广和交流成功经验,共同推动中国高端医学人才的培养。

护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欣娟:

推进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离不开护理人


       2019年国家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共涉及3大方面,15个重大专项,每一个专项都有具体的目标任务,都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当前,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病率增加、妇幼保健需求加大、儿童及青少年健康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安宁疗护尚处起步阶段、全民健康素养亟待提高等一系列挑战,为此,护理工作内容要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工作场所也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家庭。同时,还要借助互联网+护理,拓展护理服务领域。

       作为协和护理人,更应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发挥示范、引领、帮扶、教育作用,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神经科主任朱以诚:

“织”一张网让罕见病不再罕见


       为了全面提升罕见病的诊疗能力,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的领导下,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国家级牵头医院,组建了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建立畅通完善的协作机制,逐步实现罕见病早发现、早诊断、能治疗、能管理的目标。

       同时,医院依托国家科技部支持的中国国家罕见病注册登记平台和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的中国罕见病诊疗服务信息系统,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并为完善医疗服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撑。运行至今,已形成181种罕见病注册登记表单,有超过6万例的罕见病的注册登记档案,同时有超过1万例的注册开展随访研究,有超过1万例的生物样本已经保存在生物样本库中,有接近2万例的组学测序数据。希望在协和人的推动下,在全国范围内完善罕见病转诊系统,提高罕见病诊疗能力。

病案科主任王怡:

1.寻找病案中的红色印记

2.新形势下医院病案管理与数据质量控制


       协和病案室成立于1921年建院之初,是中国最早的病案室。从接诊的第一个患者建立病案开始,到如今已经拥有400万册,并在医教研各个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因存量多、质量高、保存时间长在业内享誉盛名,更是被誉为“协和三宝”之一。10个带有红色印记的病案,讲述了协和在党的事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的特殊贡献,还原了协和在峥嵘岁月中服务人民的光荣历史,也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一脉相承的协和精神和为民情怀。

       此外,病历质量与首页数据质量已经成为新时代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面对新挑战,科室将凝聚起开拓创新、技术引领的强大动力,全面提升病案管理服务水平,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建功新时代。

医务处处长潘慧:

基于DRG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医务管理必定要迎来数字改革。DRG本质上是一种分类法,解决的是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可比性,间接地促进医疗质量提升。其实,没有信息化,DRG就是空谈。在信息化支持的基础上,医院支持按照病例多、难度高、权重大等特征,自由设定科室重点监测病组;支持按照CMI值高低,自由设定科室疑难病组,可深入挖掘重点监测、疑难疾病费用、平均住院日等数据,并可与标杆值进行对比。

       DRG付费时代挑战巨大,但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是底线。在此基础上,身为医务处处长,需要加强科学运营理念,提质增效,强化医院成本管控。

远程医学中心主任秦明伟:

建设“医联体”式的互联网医疗


       扎实推进互联网诊疗是医院近年来不断深化建设的内容。从线上咨询到互联网诊疗,到实现药品配送到家,再到线上线下诊疗互转、检查一站式预约系统的持续更新,医院稳扎稳打,成为北京市首家获批的互联网医院。

目前,40个科室已开通权限,31个科已有1219位医师开通线上诊疗权限,累计接诊量约4.1万人次。患者APP和医生端PC版即时通讯、HIS医生站为患者和医生端建立了顺畅的沟通平台。同时,医院已进行医保脱卡结算和刷脸支付测试,线上线下统一管理,将极大方便患者就医结算。未来还将结合“互联网+医疗”政策,从临床需求出发,一体规划线上线下诊疗,完善覆盖患者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就医流程,搭建“云上协和”。

护理部主任郭娜:

创新赋能护理高质量发展


       建院之初,协和就是中国高等护理教育发源地,秉承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协和的临床护理工作一直从病人需求出发,提供专业而温暖的护理服务。迈向协和新百年,更要以高质量的护理发展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围绕医院“六大体系”建设,协和护理团队认真梳理总结百年来的宝贵经验,在不断创新中寻求更大发展。

       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在协和护理未来的发展中,将积极探索健康照护系统中以护士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同时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更加前沿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护理工作不断进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图片/王鹏飞  孙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