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大新闻
迈向协和新百年 | 聆听大师教诲 再创外科辉煌
时间:2020.12.15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谊 刘子文 王璐

  协和外科百年史是一部大师辈出、精英荟萃的历史,黄家驷、吴英恺、吴阶平、曾宪九等一个个载入史册的名字宛如一座座学术丰碑。沿着前辈足迹,协和外科即将走过百年,今天的协和有这样一群令人尊敬的长者,他们曾与先贤共事,是协和外科发展的见证者,他们虽年逾耄耋仍心系协和,他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外科事业。

 作为“全面推进学科发展、迎接协和百年”外科系列活动之一,10月30日下午,外科学系召开“迈向协和新百年外科学系老教授座谈会”,邀请了钟守先、黄汉源、蒋朱明、蔡力行、苏长保、张思源和叶启彬七位老前辈出席。外科学系主任翁习生,外科党总支书记廖泉,外科学系副主任何小东、易杰,基本外科主任张太平,胸外科主任李单青,肝脏外科主任桑新亭,乳腺外科主任孙强,血管外科常务副主任郑月宏以及外科众多青年才俊参与了此次会议。

▲参会人员与老专家合影。


翁习生主任、廖泉书记主持了此次会议。翁主任对几位老专家的到来表示衷心地感谢,并向他们汇报了新一届外科学系领导团队工作开展情况。他说,经过学系和基本外科主任和书记每日的督导、调研,学系迅速组建了外科急诊手术团队。手术团队运行数月以来效果显著,极大提高了急诊外科的工作效率。廖泉书记介绍了医院党委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举措。

▲翁习生主任(左二)、廖泉书记(左一)主持。



钟守先:高起点人才济济,谋发展勇于创新

钟守先教授是我国著名肝脏外科专家,曾担任外科学系主任和基本外科主任。钟教授为大家讲述了他所见证的协和基本外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老协和学科建设起点高,有严格的淘汰制。曾宪九主任是协和外科奠基人,他提出要大力发展协和胰腺外科,规划筹建了国内第一个加强医疗病房,为肠外肠内营养学、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钟守先认为,当今外科拥有一支人数多、高起点的人才梯队,且仍在不断发展成长。希望年轻一代能继承老协和传统,做前人不敢做之事。协和的希望在于“新”,团结、合作才能大有作为。一名好的外科医生应该具有淡泊名利、刻苦钻研的品质,奋斗不止,方能其乐无穷。

▲钟守先教授。


蒋朱明:建立问题导向,重视医学转化

蒋朱明教授是我国著名外科营养学专家,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肠屏障功能的保护、外科病人营养状态的评估和营养干预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蒋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协和肠外肠内营养学的发展历程。他在曾宪九主任的指导下深入学习了哈佛大学经验,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下开启了协和营养学研究。当时科室床位少、人员稀缺,没有现代的医疗设备和产品,所有工作都只能手工进行。即便如此,科室成功救治了因公负伤、19处肠穿孔、肠瘘的民警,并因此获得国家级奖励。蒋教授肯定了当今协和外科的医师及护理队伍,同时提出外科医生要回到手术台,回到病人床边,凝练科学问题并开展研究,最后还要把研究成果用于临床,这才是真正的转化医学。

▲蒋朱明教授。



黄汉源:漫漫行医六十载,默默奉献一生情

今年88岁高龄的黄汉源教授是我国著名乳腺外科专家,是建国初期的归国华侨。彼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激发了黄汉源教授行医报国的志向,能够进入协和工作让他倍感珍惜。20世纪80年代,在曾宪九主任的指引、支持和帮助下,黄汉源教授创建了乳腺外科专业组,并领导这一专科不断发展壮大。耄耋老人行医六十余载,手术近万例,他发明的手术器械游离皮瓣尖刀在乳腺癌手术中游离皮瓣非常平整,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黄教授至今仍坚持工作,有时日手术量高达6台,他希望能够尽己之力,充分发挥余热,与大家共度协和百年辉煌。

▲黄汉源教授。



蔡力行:尊老爱幼,承上启下

蔡力行教授是我国著名胰腺外科专家,耄耋之年仍思维敏捷、快人快语,她给大家分享了在骨科做住院医师时的一个故事。有一次病房收治了一个气性坏疽的病人,因为这种疾病有很强的传染性,接管这个病人的医生就不可能接管其他病人,也不可能上手术。当时她毅然决然地承担了这项工作,每天为病人换好几次药,这一管就是三个月。她说,作为一名住院医师,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要勇于承担艰苦工作。谈起协和的老教授,蔡教授说,她眼中的曾宪九主任是一位严肃又不失慈爱的师长,朱预老院长就像外科的“救火队长”,每当她值班时,只要有朱院长在,她就什么都不怕。协和“待同事如家人”的办院理念影响了蔡老的一生,她对年轻人慈母般的关怀也赢得了晚辈的深切爱戴。她说,希望这种优秀的协和传统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蔡力行教授。



苏长保:多科协作,共同发展

苏长保教授是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在垂体瘤微创手术方面造诣颇深。他为大家分享了神经外科的发展历程。协和历来有强大的多学科协作优势,过去很多医院都没见过的垂体疾病的诊断是协和内分泌科的特长,内科优势推动外科发展,使神经外科对于垂体病人的诊断、手术安全、术后并发症的控制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他用一个个生动的史实为大家分享了老协和人求精创新的精神。苏长保认为,以史为鉴、取长补短,希望年轻一代外科人能充分发挥协和的综合优势,多科协作,牢牢守住这得来不易的学术地位。

▲苏长保教授。



张思源:顺应形势,高速发展

张思源教授是我国著名胃肠外科专家。他说,60年代的协和外科床位很少,术后医疗条件有限,甚至没有ICU,设施设备都比较落后,但依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如今的协和外科能够在前辈的积淀下取得骄人业绩,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外科人才,是非常不容易的。如今,罕见病、疑难病的诊治已成为主流,门诊量节节攀升,诊治准确率显著提高。我们更应该顺应形势,大力发展专科,加强年轻医生的全面培养,积极进行科研转化,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张思源教授。



叶启彬:夯实基础,开拓创新

叶启彬教授是我国著名脊柱外科专家。他表示,协和外科应继续以“三基三严”为准绳,严谨求精,把基础理论知识有效运用于临床工作,勇于创新、不断开拓、反复实践,收获经验及成果。期待转化医学综合楼投入使用后,能够为医学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叶教授说,夯实基础是继续发展的前提,开拓创新是继续发展的动力,协和一代代有为之士一定能再创新辉煌。

▲叶启彬教授。


廖泉书记代表外科广大同仁再次感谢前辈们的分享,大家得以再次回顾了协和外科的百年辉煌历程,这为将来继续探索协和外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会议现场。


百年的奋斗谱写了一部敢为人先的医学发展史,百年的辉煌奏响了一首激情澎湃的世纪交响曲。北京协和医院是一个名医大师辈出的摇篮,一座开拓医学先河的圣殿。协和外科学系将继续以传承协和、发展协和外科为己任,争做医院发展的建设者、建言者,凝心聚力,再创协和百年新辉煌。


图片/王鹏飞  外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