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院动态
刘彤华院士生平简介
时间:2018.08.07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医学家、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教授、研究员刘彤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7月8日11时11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9岁。

刘彤华院士1929年11月13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47年—1953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952年响应国家号召到北京协和医学院病理高级师资班进修;1953年—1957年任第六、七军医大学(现第三军医大学)病理系助教;1957年—1969年任中国协和医学院病理学系助教、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病理系助教及助理研究员;1969年,因病理学系随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研究所搬往四川简阳,她留在北京协和医院克服艰难困苦创办病理科,历任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1985年任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副主任,1985年—1995年任病理科主任。1999年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彤华院士是国内外著名的临床病理学家,65年来辛勤耕耘在病理学医教研第一线,对疑难病症的诊断率极高,尤其对淋巴结病理、消化道疾病病理、内分泌病理等病理诊断造诣精深,她的诊断被誉为“全国病理诊断的金标准”。在科学研究上,她始终坚持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的协和传统。二十世纪70年代制定出的内窥镜下胃黏膜活检的诊断标准一直沿用至今,显著提高了胃癌的诊断水平;国内率先开展细针穿刺活检快速诊断胰腺癌、胰岛素瘤代替术中冰冻切片,避免了胰瘘等损伤,提高了疾病诊断正确率。她与内科张孝骞、外科曾宪九、放射科张铁樑教授等一起创建“胰腺诊治协作组”,开启多科协作诊疗模式,在协和史上传为佳话。二十世纪80、90年代,她带领团队在胰腺癌及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其中“胰头癌对胰内胆管环形壁内浸润”和“人胰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别获1985年和1993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人胰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及反义基因调控对其恶变表型的逆转”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0年代后期,她敏锐地看到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在病理学领域的前途和方向,高屋建瓴地提出靶向治疗需要靶向诊断的观点,于2001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创建中国首个分子病理学实验室和分子病理遗传实验室,积极推动了国内分子病理的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刘彤华院士以前瞻性的眼光、深邃的学术洞察力,始终站在病理学科的学术制高点上,推动中国病理学科发展。1987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院校发展贡献奖”;1988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0年被评为北京市“三八红旗标兵”;1991年获国务院“医疗事业突出贡献奖”;1993年被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授予“协和名医”称号;1995年获国家科委“科学技术工作重大贡献奖”,并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1996年被评为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1998年被评为北京协和医院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获北京市“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奖”;2003年获“首都劳动奖章”;2005年获中央保健委员会“特殊贡献奖”;2006年获“北京协和医院卓越贡献奖”;2011年获中央保健委员会“杰出专家奖”;2011年获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终身成就奖;2015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终身成就奖。

刘彤华院士曾兼任《中华病理学杂志》第三、四届常务编委,第五、六、七届副总编辑,第八届名誉总编辑,《诊断病理学》杂志名誉主编,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委等。先后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专著4部。1994年主编的著作《诊断病理学》成为临床病理工作者的必备参考书,于1995年获评“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刘彤华院士一生热爱祖国、心系人民,孜孜以求、追求卓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对党忠诚、无私奉献,为中国病理学事业发展和病理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她以传承协和优良传统为己任,精湛的医术博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全国医务工作者的无限崇敬;她以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打破陈规、勇于创新的进取心,精心哺育、甘为人梯的园丁精神,终身学习、博览群书的习惯,展现了老一代协和人的崇高风范。她的学问、精神、品格和境界,是“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的真实写照,为后辈树立了学习的典范和楷模。

刘彤华院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