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文关怀
清明特刊
时间:2018.04.26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编者按:从去年起,院报在清明节前后设立“清明特刊”,缅怀、追忆一年当中离开我们的前辈、老师、同事。让我们铭记这些名字【以下是2017年清明后一年来我院去世员工名单,以去世时间为序】:徐锐、王辅民、严素琴、姚风荣、顾玉美、李景月、王奎英、赵承祥、金绍馥、徐敬琴、王云梅、向红丁、吕玉兰、陈明轩、杨萍、牛进凯、陆汉良、赵时敏、马继征、燕春明、李健、翟秀芬、钱雪君、何志善、田书贞、闫杰、姜秀芳、方圻、孟建国、佟嘉碧、赵淑鸾、孙庆余、孟素琴

最好的追思,不只是一束花,不止于千行泪,而是传承精神,传递薪火。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愿我们不忘初心,活成他们希望的样子,亦能在不远的未来,将协和建设成为他们希望的样子。

方圻(1920-2018)

方圻,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1920年2月出生于北京。1938年起先后就读于燕京大学、北平协和医学院、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成都华西协合大学等,1946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46年在天津中央医院工作,1948年起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曾任内科主任、副院长、名誉院长。兼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主编、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50年起从事心脏病学的临床及研究工作,早年致力于心电图学的临床普及应用。1956年与吴英恺教授一道创建我国首家心血管病专科医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在国内首先开展心脏导管检查技术和风湿性心脏病的血液动力学研究,对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水平提高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为血液动力学检测奠定了基础。1970年以后,主要从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生理、心血管药物等方面的研究。通过举办国际会议推动中国高血压、冠心病防治事业发展。主编专著4部,其中《现代内科学》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曾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三等军功”、“模范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白求恩奖章”等荣誉。

向红丁(1944-2017)

向红丁,内分泌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内分泌学专家。1944年4月出生于陕西西安。196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85年获博士学位,1988年赴美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糖尿病中心主任。历任中央文明办及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卫生部老年医学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卫生部糖尿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长、《中国糖尿病杂志》副总编辑、《中华糖友》杂志总编辑、九三学社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为擅长糖尿病和男性生殖内分泌疾病诊治。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糖尿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科研工作,曾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三次。编著的科普专著《糖尿病300个怎么办》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双效书奖和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该书及《自己战胜糖尿病》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是著名糖尿病教育社会活动家,致力于糖尿病防治工作近30年。1996年主导创立了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所倡导的“糖尿病防治五驾马车”、“三五防糖法”等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糖尿病防治的公认理论基础。

赵时敏(1933-2017)

赵时敏,儿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优秀儿科学专家。1933年4月出生于北京。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80-1982年初赴澳大利亚学习。1985-1995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历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常委、全国新生儿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她是我国新生儿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与周华康教授一道在国内较早推行新生儿临床管理模式。20世纪80至90年代,率领协和儿科团队在国内率先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及实验室,对协和儿科新生儿专业的发展壮大起到奠基作用,成功举办国际新生儿学术会议,关于新生儿窒息的研究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她还是我国临床遗传学的先行者。1984年开设儿科遗传病门诊,通过科室协作诊断复杂疑难遗传病,使协和在全国率先实现遗传病临床诊断-基因诊断-产前诊断的完整流程。她在教学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倾注大量心血。参加编写书籍27部。获中华医学会首届“中国儿科医师奖——终身成就奖”。

王辅民(1920-2017)

王辅民,1920年出生于上海市。1938年参加革命,在陕西关堡青年训练班、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38-1945年在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警备第五团、八团任文化教员、政治干事。193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任陕甘宁卫生部卫生材料厂秘书。1945-1950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工作,任总支副书记、政治协调员。1950-1979年先后在大连医学院、遵义医学院工作,曾任大连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1979-1983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王书记工作认真负责,政治立场坚定,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离休后仍热心医学教育事业,关心医学人才成长,曾举办民营大学,1989年荣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

徐敬琴(1926-2017)

徐敬琴,神经科副主任医师。1926年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59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疗系,同年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59-1985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工作,1986年起调入病案科,曾任病案科副主任。她舍小家,为大家,毅然牺牲自己的临床业务,投身于协和病案质控事业。自其开展病案质量管理工作后,以严谨求精的工作态度,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使协和医院病案的整体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并成功举办了第1至4届协和病案展,向全国推广协和病案,树立协和病案标杆。作为教师先后承担神经内科学、临床脑电图学、病案质量控制教学工作,为协和医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住院医师和病案质控管理人才。即使不在临床一线,她仍然坚持临床工作,待病人如亲人,免费为患者看病。在1989年第一轮全国三级医院评审中,负责制定了病案质控检查方案和评审标准。自2000年起担任全国病案质控委员会主任委员。作为全国病案质控第一人,她为我国病案质控工作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